心理学到底能有多厉害?

营销管理
于子桓
2023-03-28

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来看,这几年全球有心理问题的人的比例正在逐步的上升。

闹不好,将来也会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慢病。与高血压、糖尿病不同的是,心理问题在年轻人当中的发病比例会更高。

有人说是因为中国式的教育有问题,比如说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去带,那么事实上,美国人好像并不习惯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但美国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在不断增加。

也有人说,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了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多了,尤其是同时学习外语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产生影响,从而让人产生混淆,出现心理问题。

还有一些主流的说法是认为功利主义的倾向或者是资本、城市生活的压力,比如买房买车以及亲密关系的丧失,比如婚姻家庭的不幸等等。不管原因是什么吧,大量的社会学专家都在建议,说每个人都学一点心理学,也许会让这个社会未来变得更幸福一点,会让大家每个人觉得更幸福一点。

心理学的确很神奇。比方说如果你去看了徐峥演的那个著名的电影《催眠大师》,你就会对心理学上的催眠这一技能产生巨大的兴趣。与其说这是一种治病救人的方法,不如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控制他人的魔法。

但是如果你真的走上心理学的课堂,真正了解了催眠以后,你发现他其实也没有那么神奇,或者说所有的催眠都建立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完成,这一点就足以打破关于催眠的几乎80%的神秘。

这大概也是科学和玄学之间最大的差异。

当然每一个在当前社会上打拼的小哥哥、小姐姐们都不容易,都面临着有可能被人PUA的风险,所以学心理学能不能帮助我摆脱别人的PUA,或者说在别人PUA的一开始就能够击碎它。

还有自从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火了以后,大家就一直在唠这么一个嗑:人类的能力提升了,人类的财富提升了,但人类的幸福指数真的提升了吗?或者说人类其实变得越来越不幸福了。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己想办法学点心理学看看自己到底怎么样能够更幸福一点,不要白瞎了这么好的科学经济环境。

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道理,所以我就在想,我怎么样可以变得更幸福一点呢?

我上次还写出了一个公式,也就是说我的幸福程度可能和我以为我能超越的总人数相关。

我觉得我超过的人越多,可能我会越幸福,有点类似于航旅纵横里面说你是一个飞行达人,你超过了99%的人,或者微信运动里面说你是一个运动达人,你超过了99.9%的人。

当时我写这一条的时候,我甚至还有一点自我解剖的血淋淋的感觉。我说:嗯,看起来这一条似乎在道德上并不是很好,但他可能是一种事实。

当然啦,幸福与否还可能跟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多少有关。

你这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的越多,花的时间越多,那么你的幸福可能会越高。

同样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你是不是更幸福了,和你帮助过多少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你这辈子帮助到的人越多,有可能你会越幸福,这很显然受到了国家的影响,所谓普度众生嘛。

当时帮我写下这个三个要素的公式的时候,我以为我已经知道了幸福的密码。

我分析了一下我自己,我发现我可能太理性了。

理性让我在欢乐的时候没有别人那么欢乐,但理性也让我在悲伤的时候没有别人那么悲伤。但是我觉得既然都已经这把年纪了,其实也许应该感性一点,可以回来的时候更欢乐一点,悲伤的时候更悲伤一点。

最典型的就是我在拉小提琴的时候有一个曲子叫做欢乐,我拉来拉去老师都说,“你能不能再欢乐一点”,而偏偏我就是欢乐不起来。于是我就决定锻炼我的感性能力。

比如说打篮球的时候尽量多用左手,因为生理学上说左手和右脑连接,而右脑管着图形、画面等各种感性材料,如果右脑更发达,也许我会更感性。

我甚至还特地请小哥哥、小姐姐们安排那种特别情绪的剧本杀去玩,比如东京书院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恨情仇,看看是不是能让我在这样的戏剧环境当中锻炼出自己的感性,让我变得像那些我羡慕的同学一样,常常会被别人分享的点所触动,甚至泪流满面,哽咽难言。

或者总能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大家,把大家从某种不正常的状态中带出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换句话说,我知道我知道的道理就是如果我能够把我变得更加的强大,除了理性以外还能更感性,那么更强大的我自然就可以做更多我喜欢的事儿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别人,因此我也许就可以更幸福了。

这道理听起来没毛病,直到机缘巧合我去上了复旦大学的心理学课为止。

事实上,但凡观察过生活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刻板印象,狗可能是更活跃一些,和主人特别的亲热,而猫显得比较冷漠,更疏远一些,不妨我们就把狗叫做感性,把猫叫做理性。

那么,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不是因为有了一个叫猫狗的动物它既感性又理性,而是因为既有猫又有狗,而且猫和狗正不断地呈现的多样性,这才是世界美好的地方。

或者我们怎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猫超越了狗还是狗超越了猫呢?

正如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我认为的幸福公式里面关于我超过了多少人,这一条成立的话,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你是歌唱界的前100名歌唱家,而他是体育界的前100名体育家,那么这100名和那100名谁超过了谁呢?

谁在超越这个纬度上会显得更幸福一些呢?

而事实上这样一个关于超越的问题背后其实是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真正的幸福其实来源于你能够欣赏多少不一样的他人,你能欣赏的他人越多你越幸福。

而这样一个原则很显然来自于一个大前提,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多样性的世界才是更好的世界。

当我们真正能够欣赏他人的时候,帮助他人也和原来的公式里面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在原来的我的幸福公式里面,帮助他人只是累加幸福的筹码,而当我真正地欣赏他人之后,帮助他人就变成了我和世界交往的筹码。

或者说,这是我融入世界的某种方式。同样我喜欢做的事情也不再是我幸福的筹码,也成为了我和他人世界融为一体的某种方式。

我不是要从他人或者世界当中把我摘取出来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雕塑,然后去帮助、去超越,而是我在欣赏他人的过程当中,让自己融入他人,融入世界,融入幸福。

事实上,真正的不幸福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说是知道自己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统一的状态,但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打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太难了,相反对于一个他人而言,要打破你知道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不过你愿不愿意相信而已。

当我们从超越他人、帮助他人的执念当中恢复过来以后,我们就能够在欣赏他人的场景当中接受到别人给我们的启示。

就像我一直希望我能够变得更加感性一点,它那真正的意义并不是让我变得更优秀、变得更敏锐敏感,而是让我放下我自以为是的那些反应模式,真正的在和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不去妄自揣测别人的意图,而是相信别人的情绪表达, 并在和别人情绪表达共振的过程当中,获得某种体悟,从而让自己更柔软、更融入成为整个场域的一部分。

疫情过去了,城市已经恢复了活力,或者说车变得越来越堵了。

今天你很着急的要赶去上班,现在你从一个左转弯车道想要插进直行车道。这种时候你预期希望你能够发挥出高超的驾驶技巧,不如摇下窗户对你后面的那辆车摆摆手告诉他能不能帮个忙,帮我插进去呢?

有经验的同学们都知道,不管你是长得帅不帅的小哥哥,还是长得美不美的小姐姐,只要你摇下窗户,对后面挥挥手,大概率你都可以很轻易的插到行列当中去。

不是说随便插队是正确的,而是说我和他人其实有更好的,更美妙的心理关系。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