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如何冲出困境?1个真实的案例给了我们答案

职业指南
余老狮
2022-06-02

上海已经正式解封了。

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鞭炮齐鸣,许多人都表现得很平静。

因为我们知道,对于企业而言,不论你是老板还是打工人,解封之日才是真正艰难的开始。

根据政府公开的数据: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1%。

制造业采购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7.4%和41.9%。”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还没有公开到底有多少企业破产,有多少员工失业。

不过即使公开了,这个数据也只能作为暂时的参考——因为还有许多企业是直接等到解封后,回到公司再处理这些事的。

其实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封控期间一定都受到巨大的影响。

甚至从绝对值来说,大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一定更大。

只是大企业扛揍,而中小微企没有这么强的底子,支撑不了这几个月的断流。

那么,你可能会心灰意冷:

随着防疫常态化,商业活动的效率一定会受到影响,未来还更多了不可预测性,我们到底怎么办?

我先给你讲一个身边成功度过疫情危机的真事儿。

我有一个朋友叫罗小凤,在福建沙县开了一家母婴店。

一个不到200平米的店铺,2020年月流水可以做到70万元(同比规模的母婴店平均水平在30万元),单店一年接近1000万元的销售额。

但这还不是她的极限。

到了2021年,她的月营收额已经突破了100万元。

你一定猜到了,只是凭借线下的这200平米的店铺,按照母婴品类的客单价是无法做到这个业绩的。

是的,我的这个朋友通过线上数字化门店与线下实体门店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运营和推广手段,她的客户不止沙县,更是来自于五湖四海。

然而,要支撑这样体量的生意,运营团队至关重要。

对于母婴实体店来说,活动主题、活动策划到每一张海报、每一次直播、每一篇推文、每一个物料,都需要运营人力去支撑。

之前罗小凤的成本是多少呢?

一个设计、一个运营,一个新媒体,在沙县这三个岗位加起来薪资是2.5万元,算上社保公积金预计在3万元出头。

那么一年薪资总成本就是40万元,如果还有年底奖金和绩效奖金,就直接奔着50万元去了。

那么现在呢?

今年罗小凤做了调整,将运营团队直接外包,每个月费用是6000元,一年是7.2万元。

从50万元到7.2万元,罗小凤不仅通过运营外包节省了40多万元,还降低了成本风险:如果疫情有反复,她在封控无法开业的情况下,就不需要这么大的固定成本。

也许你会说,余老狮,不就是团队外包嘛!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是的,外包本身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我们需要了解罗小凤为什么能通过外包达到真正降本增效的本质

第一个本质,罗小凤本身精通业务。

罗小凤自己就是门店运营的大脑,门店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营销方案、动销方案都是她亲自操刀。

所以,原先的团队更多是扮演了手与脚的角色,大脑还是她自己。

这个时候,外包就能替代自建团队。

而如果罗小凤对运营并不了解,作为老板更多的是只对接供应链或财务,那些成绩斐然的业绩都是运营团队的成果。

那么一旦用外包替代原先的团队,无疑是舍本求末。虽然仍旧能降低成本,却极有可能无法再保证门店的业绩。

根据罗小凤的分享,自建团队替换成外包团队后,她们门店的运营效率反而提升了。

这是因为罗小凤这个“大脑”没有变化,她找的外包团队工作技能比原先的自有团队效率更高。

所以总效率一定是会提升。

所以,当我们在思考自有团队外包化,一定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这块业务的核心大脑是不是在我的自有团队中?如果该业务外包,我的团队中是否有专业人士能够与外包团队对接工作?

第二个本质,是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对比。

翻译成大白话来说,就是外包在成本上并不一定比自建团队便宜。

就从这个案例中来看,罗小凤找到了一家运营效率差不多,但只需要6000元/月的服务商来帮她解决运营工作。

但如果找到的服务商是1.5万元的外包费用呢?

那就需要思考一下了,毕竟外包团队服务的并不只是你一家客户。

而你的团队是全职为你服务的。

那么,如何来决策这项工作是自己做,还是通过外包让别人帮我做?

这条边界在哪里?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早有答案。

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因此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交易成本,就是你从市场上寻找、沟通、购买服务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货币成本。

包括搜寻比价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

但交易成本小于管理成本,那果断可以外包。

但交易成本大于管理成本,那可以考虑自己做。

这就是为什么强如亚马逊也使用联邦快递作为自己的物流服务商。

因为亚马逊创立之初美国的物流就已经很发达。

而京东自建物流,因为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创立之初京东并未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服务商,干脆选择自己搭建。

写在最后的话

防疫常态化对于我们最大的挑战并不仅是商业活动的效率问题,更大的难点今后长时间内的不可预测性。

原来市场计划都是以年为单位来做,现在可能都需要精确到以月为单位。甚至周为单位。

在这种不可预测性下,中小微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自己的业务与组织。

有哪些业务是需要自己的团队来做?

有哪些业务可以外包减小不确定性的风险?

如果外包之后,有没有在专业性上有能力监督执行的负责人,保证业务外包后业绩不下降?

未来的企业,业绩上可以越做越大,但在形态上可能会“越来越小”。

企业会保持自己的核心能力,而把非核心的,不愿意多花时间精力的业务通过与别的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所有的企业分摊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整个风险才会被无限稀释。

祝福我们这些不容易的企业家们和不容易的打工人们。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