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牌力的原因,看工作中的想当然

品牌
于子桓
2021-08-27

不妨回顾一下麦当劳和KFC的竞争。

现在看这样一条X轴:

微信图片_20210827100516.png

起点:形成品牌力的原因

终点:作为结果的品牌力最大化

所以麦当劳和KFC的竞争可分为两部分:

  1. 形成品牌力的原因的竞争

  2. 利用各自的品牌力争夺顾客

不知道吃什么吗?

吃KFC吧!

慈祥的老爷爷比快乐的叔叔更如何如何~

今天是一个存量争夺的市场。

想一想你现在负责的生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曾经有一个窗口期,可以用结果驱动结果。

那个时候可以用品牌力驱动品牌力。比如还是一个新品牌的时候,可以向消费者宣称自己是细分品类的第一品牌,而提升品牌力。

但现在针对“形成品牌力的原因”展开的基本功更重要。

一旦你踏实的走在基本功的崎岖山路上时,结果驱动结果的窗口却偶尔会打开。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么品牌力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个四力塔:

微信图片_20210827100519.png

所以品牌力的原因是产品力和营销力。

广义的营销力包括渠道。

现在想象王老吉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在消费者的关于问题和品类的记忆网格中,基本常识只有一点点人有凉茶这个概念,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的。

也可以想象100多年前的美国,大家的记忆结构中,也还没有可乐的概念。

在过去,我们以消费者为中心,展开产品力和营销力。

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以消费者的决策为中心展开产品力和营销力的进阶。

接下来到了举一反三的时候了。

产品力的原因和结果:

功能、虚荣心、仪式感……

针对全部人的平均值,还是针对十组人的区分对待?

是细分的方式?还是个性的方式?

营销力的原因和结果:

消费者洞察→营销沟通

对渠道的影响力或者说是终端对顾客影响力的借用~~

这些在123到321系列文章中已有了不少阐述,真正重要的是:

结果不能成为原因

从私域到数字化再到研发,每一个都有其原因,都是有基本功,都无法用结果直接落地,都需要经历过程……

而这些过程正随着新技术迁徙到新生态中去。

顾客或者顾客出现的概率是这一切的总原因,伴随这样一个展开的过程,重构核心竞争力。

而关于因果的讨论,最终会进入另一种境界,可参考王德峰老师的《哲学导论》中关于国民性格和制度选择的因果讨论。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君主立宪制到共和制再到文化启蒙再到共产党宣言。

回到麦当劳和KFC。

一个提供猪脚饭、黄牛肉的中国快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不是品牌力,是供应链保障下的产品力和营销力(流量获得能力)。

品牌需要去魅化,把握原因就不会被品牌魅惑。

平台、供应链、数据会跟品牌一样成为核心竞争力,不要把什么成功都归结于品牌。

沃尔玛是供应链,阿里是数据,名校是平台。

看起来像品牌,但都不是品牌。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