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认知穷人,就是那些脑袋装有很多知识,投入过超出普通人学习成本,变现性价比极低的人。
有丰富的知识,为什么还会变现能力低呢?
那可以反过来想,看过《纳瓦尔宝典》,营销圣经《营销管理》,教人变强的《刻意练习》,就能把时间卖得比原来更高价格吗?
显然不能,对不?
认知是对知识的转化,这中间隔着如何落地在实践中转化的巨大鸿沟。
这个认知转化知识的过程,必须得有具体目标,有路径,有方法,有工具,有启动条件才可以。光认知高,不顶用。
高认知穷人就是没有跨过实践转化变现鸿沟的人。
01.不能变现的认知是种病
很可惜的是,很多高认知穷人,依然没有办法逃脱像患病,患上高认知穷人病。主要三个原因:
1,患高认知穷人病初期,是没有从学生认知转型到社会认知
汪树国校长有一个演讲传播很广:“如果梁文锋、王兴兴、汪滔当年如果继续读博,还会有DeepSeek、宇树、大疆吗?
世界在发生剧变,社会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很多发明创造创新乃至新形态的引领都来自社会。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状态下磨炼出来的。”
只要是出了社会3年以上的人,应该会认同汪校长的观点,我们在学校学的,跟社会要的是两回事。
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只是满足教育这个象牙塔系统文凭考核要求的,并非为社会变现,社会地位而储备的。
这一级别的高认知穷人,就是没能进化成一个按社会价值评价,社会规则现实做事的人。
2,患高认知穷人病中期的人,是习惯宏大叙事没有微观执行的人
他们懂得了社会规则,看得见现在AI发展,看得见Context工程(上下文工程)正在取代Prompt工程(提示词工程),Prompt工程正在成为Context工程的一个小分支。
但他们却从不研究用AI如何改善自己工作生活,提升效率,争取到与同级别人有竞争优势。
他们也看得见《纳瓦尔宝典》是优绩主义,对优绩主义的局限能说出子丑寅卯,但却不去学习如何利用这庞大的流量,了解市场需求,去找到自己变现的机会。
上知天文下知历史地理,就是不能结合实际;向前知行业趋势向后知人性规律,就是不能增加存款。
3,患高认知穷人病晚期的人,是享受输入快感逃避输出挑战的人
成年人输入式学习的爽感,来自于在看书,听课的过程中,没有责备,没有失败,能逃避现实问题。
进入到老师书写的故事里找到获得感。别人总结好的结论,道法术知识,一下感觉能解决很多问题。
他们很理解复利公式是A=P(1+r)^n,但却做不到每月存1000元,年化5%,坚持10年。
他们知道新媒体是能实现收入指数级增长的行业,但是做不到持续迭代自己的作品一年。
他们也知道要变现赚钱,一定得懂营销,但他们渴望的不是学到一个策略,就一直做A/B测试,持续改进那些影响消费认知,消费决策的小事。
他们也只不过想获得只有自己有,别人没有的一种炫耀的社交货币,满足满足泛滥的好奇心。
02.该治不能变现的认知病了
要治高认知穷人,就得三味药结合才有效,且要坚持服用效果才好。
第一味药,跟“学渣”合作
学渣,是最早尝到社会的残酷和苦味的人。他们经历过社会的痛苦,正所谓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机会。
要注意的是,学渣不代表社会大学里低认知,他们只是墨水少一点而已。
他们最需要的是利用理论能力,帮他们分析出他们失败,避免再犯,帮他们提炼也成功模型,好让他们用强大的执行力,不断复制成功。
记者出身的王志纲老师(现是著名的战略咨询专家)最初,不就是认识了包工头出身的碧桂园地产的杨国强,帮他策划,实现转型成咨询师的嘛。
在写碧桂园的广告语的时候,杨国强只能想到自己盖的房子的价值是用"比自己盖房子便宜"做广告语,文化能力就只能到这了。
而王志纲老师就帮他提炼,变成:"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之后,策划出一个发展模型,就一直复制同一个发展模式,遍布全国。
从象牙塔到社会大学,“学渣”是是学霸的印钞机,学霸是“学渣”的望远镜。
第二味药,拜王阳明为师
500多年前的王阳明,早已给高认知穷人开出药方,专治习惯宏大叙事没有微观执行的伪认知,患高认知穷人病中期病的人。
王阳明的药方就两句话:
第一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 “知” 必然会引发 “行”,没有 “行” 作为支撑的 “知”,只是口头或头脑中的空泛概念,不能算作真正的认知。
切换到本文讨论的情景里,就是说,认知是变现的始端,变现才算是学透,变成真知。
第二句:在事上磨炼,达成真知。
王阳明反对 “先去求知,再去践行” 的传统逻辑,认为这种逻辑会让人以 “还没学透” 为借口,一直拖延行动,最终陷入 “知而不行” 的循环。
他强调,认知的过程本身就包含行动,行动是认知的一部分,二者同步发生、不可分割。
切换到本文讨论的情景里,意思就是说,你的认知得有市场,不在市场里历练,去变现,一直拖拖拖,你永远也不会学透,脑子里装的可能都是未经检验的伪认知,最终变成高认知穷人。
事上磨,是知行合一的唯一路径,也是治好高认知穷人病的良方。
第三味药,对于治疗患高认知穷人病晚期的人,只能是教员的思维了
教员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个动作一做,就没法逃避了。
切换到本文讨论的情景里,用市场的思维来讲,意思就是说:
你要占领哪个市场?
你提供什么产品服务?
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提供什么价值?
你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以上这些,都怎样证明?
这些都是请市场判官,实事求是的,在实践里检验你脑子里的认知有多少是真理,有多少是幻觉。
高认知穷人,往往脑子里的东西经不起反复推敲,否则也不会变成穷人。
认知高不高,不听你怎么说,看市场结果。
03.认知变现不是认知越高越有利
一定得对学历祛魅,对高认知祛魅。
认知变现,在市场上,往往会出现倒数第二名是倒数第一名最好的老师的情况。
因为,只有倒数第二名的人,最理解哪些题真不会,时间都是怎样被浪费的,是怎样的心理逃课,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屎,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才会真的听懂,第二名的人最懂。
这是学霸学神永远无法理解学渣的那种窘迫的。
当你看到不如你的人,赚到盆满钵满,不要惊讶,因为他们真的懂他们的用户。
“you have something to teach” ,以教为学,是最好的提升认知,同时能变现最好的方法。
最聪明的人,往往是在认知提升的路上,把钱也给赚了。钱赚到了,认知也就提升到位了。
这个思维,才是最符合知行合一要求和最实事求是的精神的。
你不去实践,你永远不知道,现在的大量结婚的女人,为什么会去酒店开房。
PS:别想歪了,她们只是选择逃离几个小时家庭和职场,做回一下真正的自己,不是去出轨。
你也不会知道,为什么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没完全成熟,就吸引这么多家庭购买。
PS:只有那些要带娃的家庭,才会知道出行带个人类幼崽,是多么麻烦的事。
你我都没有去造火箭,搞芯片,研究高能物理的智商天赋。
在要变现的要求下,真正的认知,是要去了解人,搞定人,对人的认知,才是最高级的认知。
赚到的每一笔钱背后,都站着一个需要精准拿捏和共情的人,搞定人、搞定人心才是一切的核心。
认知高不高,就看你能谈多大的订单。
我是销售出身的,谈100块,1000块的订单,1万块的订单,10万块的订单,和100万,1000万的订单,每提升一个量级,你的认知的复杂程度也成量级提升。
你谈100块的订单,像直播主播那样忽悠就可以。
你谈1000块的订单,不要脸,脸皮厚,或许就可以了。
你谈1万块的订单,你情商高点,长得不让人讨厌,能说明白价值,就可以了。
你谈10万块的订单,你需要成为一个专业的顾问,找到你与用户需求的对接点,搞搞交情,就可以了。
你谈100万的订单,你得跟你的客户一样在他的专业领域,你也很专业,你能想他所想,预判竞争对手的预判,即使你坐在客户的位置你也能做到60分。
你谈1000万一单的订单,你需要装清高装逼装到客户大老板愿意成为你的粉丝的程度。
你谈1个亿的的订单,嗯,这个......不好意思,我没谈过,我不知道,这么高的认知,交你评论区补充。
变现,赚钱,是无比现实的事情:你的认知级别,就是你的身价级别。
04.写到最后
无论你主修的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脑科学还是心理学,总有一条路是通往变现。
你的变现能力=你的价值 x 价值展示次数。
你的变现能力,来自你的认知,认知来自你「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底层能力。
手握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希望以此篇,再次提醒,别沦为高认知穷人,太没性价比了,自己骗自己,留下的都将会是遗憾!

小程序
扫码打开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
扫码下载市场部网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