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靠营销,靠全价值链无短板

案例资讯
营销捕手
4小时前

刘强东说“不要和雷军比营销”,友商暗指小米主要靠营销,大众也知道小米营销厉害。

但是,小米YU7,3分钟大定200000台,1小时大定289000万台,18小时锁单240000台,绝不仅仅是因为营销。

营销只是其中一环,小米之所以创造历史,雷军说是因为小米补齐了所有短板,按照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即小米全价值链无短板。

image.png

01

市场调研无短板

企业诊断:小米的第一增长曲线是个人智能设备,如小米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手表等,第二增长曲线是家庭智能设备,如小爱音箱、电视、冰箱、空调、空气净化器、路由器等;第一曲线,以手机为例,小米稳居全球第三,前有苹果和三星两座大山,增长见顶,第二曲线,多品类保持行业前三,各细分赛道均有强敌,如电视领域的海信、创维,冰箱和空调领域的海尔、美的、格力等。为了增长,小米急需开辟第三增长曲线,即小米汽车。

行业研究:新能源汽车是我们的国家战略,百年赛道,万亿级市场规模,我国市场渗透率已超50%,上中下游产业链已成熟,市场竞争激烈,百家争鸣,特斯拉开创并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比亚成功在全球新能源纯电汽车领域力压特斯拉,连续三个季度荣登全球销量榜首,理想、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稳步增长,吉利、长安、东风等中国传统车厂入局占据一席之地,奔驰、宝马、奥迪、丰田、大众、日产等外资纷纷入局,推出多款产品,获得用户青睐,华为以“零部件模式、HI模式、智选模式(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三种模式入局,凭借领先的辅助驾驶赢得高端市场,发展趋势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四大趋势。

竞品/标杆调研:小米SU7以保时捷为标杆,以特斯拉model 3为标杆和核心竞品,小米YU7以法拉利为标杆,以特斯拉model Y为标杆和核心竞品;小米不是简单的桌面调研,查看特斯拉、保时捷、法拉利的官网、电商、社交媒体等,逐字分析,更分别购买了特斯拉、保时捷、法拉利汽车,一一拆车,深度研究。

用户/消费者洞察:在目标用户选择上,小米SU7锁定的是“时代精英”,小米YU7锁定的是“先进的时代精英”,是为那些无法容忍平庸的人、为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为那些双肩扛着责任、内心仍有远方的人,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学、顺路也给自己买束花的妈妈,为那些周末带着全家去露营、也在后备箱中为自己留一套钓具的爸爸,为那些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内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小米YU7,是小米工程师们写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一封最深情、最硬核的情书;在产使用场景上,小米SU7的典型使用场景如城市通勤、社交场景,小米YU7的典型使用场景如家庭出行,户外休闲等;在洞察用户痛点上,小米洞察到用户的防晒、收纳、晕车、续航等痛点;在洞察用户需求上,小米洞察到用户的高颜值、高性能、高端、操控、舒适、安全、辅助驾驶、生态互联等需求。

02

产品定位无短板

品类和价值定位:小米SU7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slogan为“人车合一 我心澎湃”,小米SU7 Urtra定位为“新豪车”,slogan为“自信驾驭强大”,小米YU7定位为豪华高性能SUV,slogan为“御风而行”。

价格定位:小米汽车价格全面对标特斯拉,小米SU7对标特斯拉model 3(23.55万元起),起步价比model 3便宜约2万元,定价21.59万元起,小米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26.35万元起),起步价比model Y便宜1万元,定价25.35万元起。两款产品分别设计了3个价位,可以保证销量和利润,并提供丰厚的首销权益,促进销售转化。

03

产品设计无短板

Logo设计:小米汽车logo沿用原研哉200万为小米设计的logo,只是改变了标志性的橙色,小米SU7、YU7采用银灰色,小米SU7 Urtra采用黄金色。

造型设计:雷军说小米的设计理念是“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在汽车造型上,小米SU7系列借势保时捷,小米YU7借势法拉利,用户一见倾心。

价值设计:功能价值方面,以小米YU7为例,设计有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全车36处收纳、25扬声器豪华音响系统、1.7m² 超大天幕玻璃通透又防晒、全系标配静音夹层玻璃、全系搭载高性能小米超级电机V6s Plus、全系标配超长续航最高续航达835km、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15分钟最长补能里程620km、三方充电桩兼容性实测成功率99%+、防晕车舒缓模式、整车智能化底座,人车家全生态、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超级小爱同学、全方位安全设计(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驾驶安全、隐私安全)……情绪价值方面,同样以小米YU7为例,借势法拉利造型设计,用户一见倾心,用户社交、社媒分享小米YU7,自带社交价值,小米YU7是为先进的时代精英打造的先进SUV,用户身份象征价值认同……

04

产品研发无短板

雷军说,一般车企做一辆车,大概投三四百人,小米第一辆车10倍投入,3400名工程师,研发投入超100亿,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在做。小米汽车的研发策略是核心技术自研,关键技术合作。

核心技术自研:比如,三电技术上,自研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SiC碳化硅电控模块,CTB一体化电池,首创电芯倒置技术提升安全性与空间利用率,制造工艺上,自研9100t超级大压铸集群,是全球唯二、国内唯一同时自研大压铸设备与合金材料(泰坦合金)的车企,实现车身一体化压铸(100秒完成车架成型),智能驾驶上,全栈自研算法,端到端感知决策模型,智能座舱上,小米澎湃OS上车,开放接口支持第三方硬件即插即用等。

关键技术合作:比如,电池上,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高能量密度电芯,支持800V超快充(15分钟补能620公里),电机上,小米电机V6由联电主导合作研发,小米电机V6s与汇川技术联合开发等。

05

供应链管理无短板

小米在15年的发展过程中,合作并投资了海量供应链伙伴,与供应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保证小米汽车各种零部件的稳定供应。

比如,以小米YU7为例,在电池方面,标准版与Pro版采购弗迪电池(比亚迪旗下)和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双供应商随机分配策略),Max版采购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在芯片方面,YU7合作高通第三代骁龙8 SoC芯片,提供强大的性能支持;在激光雷达方面,合作禾赛科技,为YU7高配版供应超高清激光雷达AT128,实现200米探测距离;在座舱方面,合作华阳集团,供应YU7“HyperVision”全景抬头显示(PHUD),支持天际屏多模态交互等。

06

制造和质控无短板

制造:自建小米超级工厂,部署700-1000台工业机器人,实现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六大工艺100%自动化;自研9100吨一体化压铸集群,将72个零件简化为1个整体部件,生产时间缩短74%,材料利用率提升30%等。

质控:AI赋能制造,小米基于AI大模型自研的“X-Eye”检测系统,代替人眼精准检测,质检准确率超过99.9%,保障高效率“零缺陷交付”;小米YU7使用653台测试车累计1062万公里的质量测试,其中道路实测就达649万公里,小米YU7还进行了 24小时耐力挑战,全面检验整车动力、续航、充电、散热和耐久可靠性等。

07

营销和销售无短板

营销:小米汽车以技术和产品上市发布会为核心引爆点,策划全链路整合营销传播。预热期,设计一系列养成式预热内容,如价格预期管理/悬念营销、央媒报道、致敬友商内容、雷军驾驶法拉利出街、测试车持续出街、车展和门店静态展示、赠送儿童节定制矿泉水等,爆发期,策划技术和产品上市两个发布会、产品卖点和技术展示、引起目标用户共鸣的金句、N多媒体直播和报道、200+kol说车、雷军媒体访谈、大定战报(小米YU7,3分钟大定200000台,1小时大定289000万台,18小时锁单240000台)等,持续期,设计门店试驾、汽车持续出街、不断回应用户关切问题,雷军亲自交车、多媒体报道等内容。

销售: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营销就是让销售变得多余”,不得不说小米YU7创造的大定奇迹,真的做到了营销让销售变得多余。不过,小米在销售方面,还是有不少行动的,比如,销售人员加意向客户微信、为大定人员拉交付群,陪用户试驾,为用户讲解产品,销售人员直播等。

08

渠道和交付无短板

渠道:线上,开发小米汽车APP、小程序,产品上架APP和小程序,以及小米官网/官方商城,接受用户线上查看详情页、预订;线下,采取“1+N”模式(1个自营交付中心 + N类服务触点)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8月,小米汽车全国门店总数达352家,覆盖97座城市,保障品牌和产品宣传、用户体验和购买、交付和服务。截止2025年7月31日,小米汽车全国已有181家服务网点,覆盖106城,重点保障售后服务。

交付:在北京首批车主交车仪式上,雷军亲自为小米车主交钥匙、弯腰开车门、合影留念,情绪价值拉满;其他,小米汽车通过货运物流到达全国门店,小米服务人员按标准流程为用户交车。

09

售前和售后服务无短板

售前:为用户提供产品、价格、金融等咨询服务,陪同客户看车、试驾、讲解和随时解答用户关切的问题等。

售后:为用户提供无忧服务包:基础版(1299元),含全年车载流量、免费上门补胎、车窗玻璃无忧(1次免费更换);增强版(1499元),增加全年2次免费基础保养、2张喷漆券、动力电池事故免赔及维保取送车(8次/年)。一键救援:7×24小时道路救援,故障用户可获500元打车补贴,优先安排代步车。专属服务群:购车后自动组建含销售/交付/技术专家的微信群,48小时内响应需求等。

总结一下

小米不靠营销,靠全价值链无短板: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质控、营销和销售、渠道和交付、售前和售后服务。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