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东西,想东西,得东西。
当你开始写,你便不得不想,当你开始想,就会进入“输入-输出-输入”的良性循环。
写东西,就是在跟自己对话。而这样的角色,既是入局人,也是旁观者。
正因如此,会更理解经典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
因为起心动念,所以水到渠成。
其实我一开始写文章,主要是因为有很多朋友问了很多高频的问题。
然后我刚好也想系统研究下这个板块,于是我就以长文的形式在公众号发出来。
所以在开始起号的时候,也相当于做了很多精准深度的一线调研,文章的阅读量和读者的黏性都还不错。
在写的过程中,我需要回忆、整理、提炼以及输入补充。正因为这样高强度的复盘训练,我也在不断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也正因为自己的分享和迭代,吸引到一个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不少关注了好几年的读者留言说感谢我,因为公众号,自己在不断成长。
其实我想说,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价值从来都是相互的。
慢,就是快。
有慢的耐心,才会有快的底气。
最好的路,就是自己正在选择的路,倾注了全部热情的这条路。
我身边有很多能力很强的朋友,对于写东西一直都有一个顾虑,认为自己输出的内容是不是还不够好,如果别人挑战自己,怎么办。
其实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只有开始了,才能开始进步。一步步来,首先是先开始第一步。
接下来,我就把写东西的“意义”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有用。
1. 深耕行业与领域,对一个事情的理解更深。
我们的角色基本上可以用一个问题来解释,你是在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的?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大多数人会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我们有认知,但更多是碎片化观点。
二是我们有学习,但更多是单向被动式学习。
而写作,可以让前者的碎片式变系统化,让后者的被动式到主动型提升。
当你把思考用长文表达时,你就会整理你的论点、论据和逻辑。
在过程中你就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就是解决了深耕的问题。
2. 输出倒逼输入,主动式学习拉高天花板。
当我们以长文的形式输出时,你需要解决两大问题:想清楚和说明白。
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背后,是经过了多轮的打磨迭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长文的背后是深思考。
当我开始一个选题时,其实会不自觉带着责任感去写,不仅是对读者有交代,也是对自身有交代。
我的逻辑是,每写一篇都要争取让自己往前一点点。
也因此,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输入工作,不然很难把一个东西去系统讲清楚。
同时,我还有个习惯,就是让自己的内容做到最大限度的紧凑,尽量保证不说废话,能删的部分尽量删。
干货量不足的长文,很难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对于读者来说太不友好了。
我不想我写的文章,让人有看着很累的感觉。
3. 锻炼深度思考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选择大于努力”,对的选择背后需要有一套系统思维。
这套思维就是自己的决策罗盘,我们经常说大佬靠顶尖的直觉来决策,其实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决策罗盘。
系统思维是一个结果,过程需要成千上万次的深度思考,而写深度长文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从你开始找问题和找解决方案,从你开始想what、why和how,从你开始沉下来去研究一个东西,就已经开始深度思考了。
写东西,会迫使你让自己静下来,把零散的想法系统化。
你先要做系统分析,然后得出论点,接下来是找到论据,最后是把这些相对复杂的内容,用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
4. 锻炼你的表达能力。
写作本来就是一种公众表达,你的风格只是选择特定的表达方式而已。
当你写得越多,你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你的阐述逻辑、论证方式、观点表达、词汇积累、修辞手法等都会变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简洁、有力、清晰的表达,真的是一个极其难得的能力。
5. 促进自我反思和迭代成长。
长期写东西,我会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有什么,现在做什么,未来要什么。
它可以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写东西就是跟自己的真实对话,“我怎么看这件事?”“我当时为什么那样做?”“我能怎么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形成自己的反身性思维。你在行动的同时,也在反观自己的认知、行为和动机。
6. 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写东西还是一种“心理自我调节工具”。
第一,为了写长文,你会下意识给自己塑造一个平静的外在和内在的环境。
第二,人之所以焦虑,主要是思绪的混乱,当抽象变为具象,当混乱变得有序,你的焦虑感自然就会得到缓解。
第三,当你找到感觉,自然就会进入心流状态。这种“沉浸感”会起到天然的放松作用。
很多时候,我觉得写着写着,我开始变得更明了、更通透、更踏实。
写,是短暂的痛苦,长期的治愈。
7. 建立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坚持写作和品牌的长期主义类似,个人IP是写作的水到渠成,主要原因有五个:
一是被看见,酒香也怕巷子深,写东西是最低成本的推广方式。
二是被认知,让你开始跟某个关键词强绑定,这既是你的专业性,也是你的稀缺性。
三是被信任,影响力的核心在于被信任,信任的本质是认知占位+长期一致性。
四是个人IP的产品化过程,写东西就是让“内容自己说话”。每篇文章都是你的“认知产品”,可以被评估、传递、交易、积累。写得越多它就越系统,你的人设就越清晰、越稳固,你的个人品牌影响就越深远。
五是被引用,好的内容,不只是当下的传播,更是未来的复利。你的内容可能被分享、被搜索、被引用,这是数据资产,更是认知资产。在内容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你写得越多,杠杆的可能性就越大。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变得越来越值钱。
总结:
出来混,首先要出来,写东西,首先要开始写。写了第一篇,就会有第二三四五篇。
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更多是轻描淡写,但当你用深度长文写的时候,就变得精耕细作了。
写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个人的杠杆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