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ing的优秀员工在面对考核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到的几个要点

职业指南
于子桓
2022-01-25

到了‍‍新一年的开始,‍‍又到了对旧的一年进行考核的时候。

‍‍从事marketing的人员,‍‍在面对考核的时候,‍‍优秀和不优秀‍‍常常‍‍会因为这几个要点‍‍而‍‍呈现出来。


‍‍第1点‍‍:真诚的面对自己‍‍


以前有一个朋友在瑞士工作的时候,‍‍他们公司使用的是‍‍灵活‍‍工时制‍。也就是你可以早上4:00去上班,上到12点上满8个小时你就可以回家了。

这样一个制度,要是碰上聪明的中国人,‍‍有可能会‍‍星期一、星期二从4点上到上到20点或者16点‍‍上到第二天8点,‍‍然后星期三星期四就不上班了。

碰上更厉害一点的中国人,也许是上半年上班‍‍,下半年休假‍‍,公司不倒闭也得倒闭了。

‍‍所以‍‍事实上公司之所以会出这样一个制度,‍‍其实是‍‍为员工考虑,‍‍而员工如果‍‍在享受制度好处的时候,‍‍不为公司考虑,‍‍只从尽可能最大化自己的好处的角度出发,‍‍那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考核其实也是这样一种‍‍类似的状态‍‍。

也就是说‍‍公司对你进行考核的时候,‍‍其实是公司为你提供方便的时候,‍‍而不是公司给你紧箍咒的时候,‍‍这是一个真正真诚面对自己的人应该能想到的。‍‍

考核表面的目标是公司给你打一个分,然后看‍‍要给你发多少奖金。事实上‍‍考核真正的意义‍‍,是‍‍帮助自己真正找到有缺陷的地方,以便于自己在未来可以更快的成长。

‍‍这话一听就是老板说的,‍‍天天忽悠员工。真诚的面对自己,然后‍‍要求自己提高,但是我的奖金怎么办呢?‍‍我的成绩怎么办呢?‍‍我得不到肯定,别人比我提拔的更快怎么办呢?‍‍

这就是第2个‍‍考核里面要注意到的‍‍要点‍‍。


‍‍第2点‍‍:真正的考核来自于市场


一个marketing的‍‍人员‍‍他的考核其实是市场给出的,‍‍而不是公司的KPI可以定出来。

‍‍一个优秀的‍‍市场部门‍‍会对他的‍‍ marking人员有一个相对长效的使用期限,‍‍比如3~5年。当他负责某一个项目的时候,至少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他的工作进行考察,而不会很短暂的一两年就迅速的进行调岗。因为‍‍一个稳定长期的市场政策‍‍是‍‍让某一个项目正常、良性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相对持续稳定的市场工作当中,最要不得的就是换人如换刀的短期的‍‍思维逻辑。‍‍

大家可能在过去的业务工作当中都听过很多的笑话,‍‍某一个负责具体项目的人到位以后,‍‍通过一些短期的促销手段如压货获得一个好的业绩,‍‍一年或者一年多一点点以后,就因为好的业绩获得升职,‍‍然后扔下一堆烂摊子,‍‍自己飞黄腾达去了。

‍‍如果市场工作都是用这样的‍‍人员组织来进行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必然会越做越差,‍‍越做越没有发展前途‍‍。‍‍

所以,对一个marketing的人员而言,‍‍真正的考核来自于市场的考核,‍‍尤其来自于三年的‍‍长时间‍‍、持续的市场的考核。‍‍


‍‍第3点‍‍:鼓励表扬还是批评?


接下来第3个重要的要点,其实就是要对marketing的人员尽量的进行鼓励表扬,还是批评找出问题?

这是一个‍‍风格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的儿童心理学专家都不停的在强调,‍‍在儿童教育过程当中应当以鼓励‍‍表扬为主,‍‍而尽量少的使用惩罚。

‍‍同样,我们‍‍每个人参与过的各类团队拓展活动‍‍也会发现,‍‍在团队拓展活动当中‍‍有一些‍‍激励性的方法,可以让整个团队‍‍高效协同,充满斗志‍‍,提高效率。‍‍这些团队激励的方法,同样是以正向激励为主,‍‍也很少有‍‍批评的。

所以大家都会‍‍有一种感觉‍‍,是不是在‍‍市场人员的考核当中也应当以表扬激励为主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

如果你需要训练一个像军队那样执行力很强大的团队,那么在团队拓展当中的那些做法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真正的从事marketing的人员都需要有‍‍独立的自主的思维,‍‍所以这个时候‍‍,团队拓展当中的那些方法‍‍虽然效率很高,但‍‍却有可能‍‍过度的强调执行力,而忽略创造力‍‍,或者叫忽略‍‍独立思考创造的能力‍‍。

因此在 marketing人员的考核当中,必须自主的意识到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其他相关‍‍团队或者领导对你的‍‍批评都不是为了控制你的行为,‍‍而是为了帮助你找到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独立、‍‍自主的‍‍规划‍‍,以便稳定的‍‍控制你的业务,在未来的3~5年里‍‍持续成长。‍‍

当marketing人员有了一个自主、稳定、独立的‍‍规划之后,‍‍在3~5年的时间内业务的成长‍‍才会真正的进入良性的状态,‍‍或者叫复利的状态‍‍,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都源自于‍‍刚开始的时候‍‍那‍‍一点点、对于不舒服的‍‍、对于别人‍‍批评或者指正有效的吸收‍‍,从而分析到真正问题的积极心态。‍‍

当‍‍市场人员‍‍在考核的面前‍‍,会发现‍‍有一些工作‍‍虽然在当前占用了自己比较多的时间和‍‍资源,但并不一定会在当年的考核当中呈现出结果,或者叫比较良好的结果。

这个时候‍‍,将前面说到的几点‍‍与这一点结合以后,市场人员就很容易做出决策,‍‍为了长期而牺牲短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marketing部门的考核当中除了‍‍当年的‍‍销售利润指标以后,还会有一些‍‍项目考核。因为这些项目虽然‍‍对当期的销售和利润的影响不大,但对于‍‍长期的销售和利润的影响非常巨大。

所以,这个时候公司和为了和marketing的人员达成某种平衡,就会增加这一部分的项目考核,就相当于文章刚开始时候的弹性工作制,是大家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相互妥协的结果,或者叫相互体谅的结果。‍‍

到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从事marketing的人员,和一个有远大战略目标的公司,‍‍在此刻形成了闭环,互相取得了‍‍融洽的结果。

‍‍当思维理解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已经‍‍进入了marketing的良性循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重要也不重要的点,‍‍那就是发现自己的‍‍决策模式。

‍‍

第4点‍‍:发现自己的决策模式


‍‍很多时候,marketing的人员看起来有‍‍很多的问题,但其实只是自己决策模式的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我在选新品的时候‍‍有一个偏向的问题;也有可能觉得,我在选‍‍媒体的时候有一个偏向的问题;也有可能‍‍觉得,我在做促销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问题……但事实上‍‍都是决策模式的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很多时候思考都是快思考‍‍,都是根据‍‍某一个当前‍‍忽然弹出的线索做出的决策,‍‍而不是‍‍有一个整体的模型,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考察,‍‍再通过慢思考做出的决策。‍‍

比如说,我问你斯图加特和弗莱堡哪一个城市的人口更多,‍‍如果你‍‍没有去百度上搜索,‍‍这个时候‍‍你如果‍‍需要在3~5秒之内马上回答‍‍,那‍‍你就会用另外一个问题替代这个问题:弗莱堡和斯图加特我更熟悉哪一个城市?结论是斯图加特更熟悉,所以我就会说斯图加特的人口比弗莱堡的人口更多,‍‍这是典型的快思考‍‍,或者叫我们的决策模式。

这样的一种决策模式,会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中犯同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会用一篇专门的文章来进行诠释。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能够抓住几个要点,‍‍获得更大的进步,‍‍加薪升职,‍‍一切美满。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