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团队?

部门实务
劳拉有话说
2023-05-11

最近周围不少朋友都在动员一切资源找人,基本上都有同样的感叹:靠谱的人怎么这么难找啊!我们当然可以说一切的问题最终都会回归到组织、人才、氛围上,人才的梯度本来也是个金字塔型,所以越往上越稀缺。但是,再展开如何界定,也就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我不是做HR的,但从“被招”到“招人”,一些个人体悟,梳理如下。


一、组织:找到业务痛点,搭建一个复合型组织


       企业发展的目的是持续健康的经营,创造价值。落到选人和用人上,也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拆解,同时通过团队管理,创造1+1>2的组织价值。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会比较倾向于搭建一个能力互补型的、精英式团队。日常工作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打仗时互相补位。

       

       下图是早先做课题时,就组织和人才部分的思考框架。如果概括的拆分,一个团队离不开这五种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五种类型是结合公司发展阶段动态变化组合的,并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全配齐。而且有可能是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以上的复合能力。当然人才战略储备的目的除外。

1.jpg



二、人:在两点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事实上,我们在找人时经常遇到下面这些矛盾:

      

        1、平台光环 VS 个人能力:上周刚好和一个HRVP聊天,她讲到一个困惑,不少Candidate的履历特别漂亮,大公司、大项目,讲起过往项目经历也滔滔不绝,但入职后落地性并不一定很好。我把这类称作“自带平台光环型”候选人,所以我们要识别是平台能力的加持,还是个人能力真的很强,而且是否有持续学习的空杯心态,而不是一直抱着以前的功劳簿,如果是前者,当离开平台时,必然会水土不服。在从0-1时的人才,和从100到110时的人才,含金量也一目了然。

        

       我在面试时比较喜欢问的问题是:你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你直接管理的预算有多少?遇到瓶颈时你会如何破局?这个项目如果没有你,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这四个问题背后分别对应的是,复盘能力、经营思维、韧性和价值评估。加总在一起观察的是,是否带着思考在工作,还是遵循大公司的流程制度按部就班。

         

       结论是,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寻找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人才。


       2、会花钱 VS 会省钱:上一点提到我会在面试时问“你直接管理的预算有多少?” 正如硬币的两面,会花钱和会省钱,两个能力同等重要。而我会有点固执的认为,花过钱才知道如何省钱。我经常和Team举的一个例子是:当年没有那么多预算直接签大牌明星,怎么办? 换个角度,与垂直媒体合作,获得三赢。从结果出发,倒推解决方案路径,群策群力,方法总比困难多,这也是我喜欢搭建复合型能力团队的原因之一。


       3、便宜 VS 贵:首先,这个“便宜”不是贬义,而是相对的。这个问题很难有标准答案,但在启动找寻人才前基本可以判断要的是哪一个能力等级的人,即头部人才,腰部人才,还是腿部人才?因为我们不可能期望一个执行力强的专才,成为一个能够站在全局观运筹帷幄的PM。所以想清楚这点,也就可以不用在这一点上那么纠结。问题的根源就又要反思找人的必要性上。


       4、破 VS 立:或许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开会时,就一个问题,大家都在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有人对每一个想法都会提出一堆不可行的问题点,甚至带有一些口头禅,如,我之前在XX时做过...,这个我很清楚...... 最后到会议结束也没有结论。这个小Case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在选人时要注重“破”与“立”能力的兼顾。挑毛病是最简单的事情,难的是挑出毛病,还能给出药方——有破必有立。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规避纸上谈兵的问题。


三、管理:团队氛围既是抓手,也是基础

       

       我之前写了好几篇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思考,可以把团队氛围理解为团队的文化价值观执行。


       这里就绕不开是基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来打造团队氛围。还是结合我自己的管理经验,我相信基于前者带出的团队有更多的留白。因为善无法简单的用流程规范,是内在力量的外在表现。这也是影响团队中,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到底是各司其职,是齐心合力,还是同床异梦的重要因子。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