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钱,写作还能带来什么?

其他
增长潘多拉
2020-04-13

网上写作课程挺多,不乏优质好课。价格也不贵。

可惜,学的人多,练的人少,持续高频练习的人更少。

为什么要写作?很多人都会提到写作的复利作用和经济效益。

比如,能把经验和知识转化成文字,封装成文章、专栏、课程、书籍等形式,对外售卖。一方面帮助到了别人,另一方面也相当于完成了自己时间的重复售卖。

再比如,通过有说服力的文字,通过网络的放大作用,扭转其他人的想法和行动,创造影响力,而在这个时代,影响力几乎等同于创造财富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会写作,确实是一个能赚钱的能力。

不过,赚钱的能力,和其他能力类似,都需要时间积累。
能靠写作赚到足以维生的钱,延展出一门生意,也有一定偶然性。

我更赞同的观点是,靠公开写作,未必能立竿见影赚到钱,但它绝对是件值钱的事。换句话说,公开写作对人的成长是有利的。
 
我开始公开写作的时间,相当的晚。2013年,我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2019年初,我才开始在微信公众号更新文章。
数据方面,也不亮眼。直到2020年4月9日,粉丝数不过也就从当初的127人,增长到5800人而已。在增长和流量文化盛行的互联网圈子里,也不算快。
即使这样,只要有机会,我都会不遗余力的鼓励更多人开始写作。我的基本态度是,即便你眼下有更好的赚钱方式,即便比起写作你似乎更擅长演讲、上课、做视频,我仍然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实践写作。
请注意我的措辞,是写作,不是新媒体写作。
原因至少有3条:
◎ 阅读输入、思考处理、写作输出,原本就是同一件事
◎ 写作是一种值钱的通用技能,也是营销、管理等复杂专业技能组合的基础
◎ 写作是一场直面世界复杂性和非线性的自我修行
 

01 阅读输入、思考处理、写作输出,原本就是同一件事

 
李笑来先生曾给写作下过一个定义:写作,是对输入处理过的输出。
我在原定义的基础上,做了点延伸:写作,是对输入分步处理后的多次输出。
也就是说,先要输入信息,再经过一次次的思考、分步处理,最终才能反复多次、通过文字输出。
道理并不难理解。如果把人脑比作中央处理器,那么自然需要通过键盘输入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解析后,通过显示屏输出展示,这才是完整的功能。
你见过键盘、中央处理器、显示屏各自分开,单独发挥作用的吗? 
因此,输入信息、思考并处理信息、转化成文字表达出来,原本就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同一件事。
但现实中,大部分人是怎么做的呢?阅读、思考、写作,完全割裂开。
比如:
◎ 有人专注“坚持阅读优质书籍”,但从不写作,连总结归纳一下书中观点、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工作都没完成过;
◎ 有人专注“提升认知”,沉迷研究各种思维模型,看多了之后,还会有种自己已经了解很多知识的错觉,从来没有试着评估,能不能用文字讲清一个抽象的概念和模型。
想要持续输出好内容,一定有长期的优质输入为基础。
但是,单单只是输入了足够多的优质信息,就一定能写好吗?当然不。
写作也好,思考也罢,都是苦差事,需要刻意练习和时间积累。
只靠读书和听课,只要想写就一定能妙语连珠,这绝对是一种天真的想象。
人毕竟不是电脑。电脑接上网络,升级系统,或者换一个硬件,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提升上去了。而人脑,需要一步步进化。如果说,想要身体健壮,摄入优质的食物,和充足的锻炼,缺一不可的话;那么,想要脑子变强,摄入优质的信息,搭配足够的思维训练,同样缺一不可。
而写作,就是最适合普通人的、最低成本的思维训练。一旦开始公开写作,把每天的见感思行,读过的书、上过的课、听过的话、做过的事,落地生成文字,或许那个时候,人才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概念的模糊、思维的混乱、语言的匮乏。 
好在写作这件事情,对谁都很公平,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成长的效果完全看你投入的时间。
我就是在这一点上吃了大亏。正式写作的时间太短,文字的穿透力、影响力,明显不如身边有5~6年写作经验的朋友。
不过,最好的开始时间,就是现在。
与其懊悔过去,不如现在就立刻开始。
 

02 写作是一种值钱的通用技能,也是营销、管理等复杂专业技能组合的基础

 
人存于世,不管是在公司打工,还是自立门户直接接触市场,都需要技能。
简单的知识和单一技能,比如使用Excel的基础功能,是很容易习得的。也不值钱,很容易被其他人和未来的人工智能取代。
相比之下,绝大多数有市场价值的工作,需要的是复杂的技能组合。
一方面,因为不是单一的技能,所以没法简单的通过上课和看书习得,要靠清晰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慢慢领悟。
另一方面,以营销和管理为代表的复杂技能,都架构在清晰有效的文字沟通能力之上。
我社群里某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朋友曾分享说,他们公司内部员工培训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63.05%的人对高效沟通存在极大困扰。
而写作,就是一个能有效磨练沟通能力、却被大多数人小看的一项训练活动。
比如,作为社群运营,你能通过文字,有效调动微信群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完成你期望的行动吗?
再比如,你在公司中,希望未来能进阶到管理层。而现在的沟通工作,有不少是在线完成的。你知道如何确保自己能透过文字,有效的影响下属,把工作委派出去,透过别人的手,获得你期望的结果吗?
再比如,做视频的人,是否就不需要写作能力了呢?完全错误。想要持续生产高质量的视频内容,逃离不开过硬的脚本和文案撰写能力。即便采取创意外包,也需要自己先有相应的逻辑鉴赏力。
即便是擅长演讲的人,比如新东方系的老师们,一开始也是需要写大量逐字稿训练的。 
当你在微信里,希望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楚问题的时候;当你在群里,想要精准击中讨论的焦点,获得别人的认同从而引导讨论的时候;当你在邮件里,想清楚展示的工作成果,从老板那里收获资源和支持的时候;你都在使用写作能力。
写作的本质,原本就是沟通。只要你身处商业社会,与人沟通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 
◎ 要么破除别人的旧观念,让对方接收你的新观念,建立信任关系。
◎ 要么把定义准确的信息,清晰地传达给想要让想要行动的人,让他们能够按照你提供的信息,正确的行动,拿到成果。
这不就是所谓的“赋能”吗?
赢取别人的信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透过别人的手来达成结果,这不就是领导力的内核吗?
在一个没有沟通能力,其他一切能力都容易被人归零的世界里,我实在想不到一个放弃磨练写作能力的理由。
  

03 写作是一场直面世界复杂性和非线性的自我修行

 
但凡是有过公开写作经验的人,多少都会有过一些自己知道、又不足为外人道的“至暗时刻”。
如何在做自己、说自己认同的话,和满足听众、说他们爱听的话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如何接受“我的文字表达永远不可能完备”的这个残酷现实?
别说面对信息接收者的误解,连我自己,回看一个月前自己的文字时,都经常充满嫌弃。
如何承认并接纳一个真相: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从不存在对谁都受用的文字。所有的沟通,都只能作用在愿意看你文字的人身上。 
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大量、高频次、有思考的输出,来平衡大量碎片信息输入造成的焦虑? 
我知道有一种观点,建议通过减少信息来源的通道,来减缓信息焦虑。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更像是一种短期的逃避。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被信息360度全方位裹挟,朋友圈、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没有人可以逃离。 
企图单纯通过隔断信息通道,来获得长期的内心平静,基本类同于企图逃离真实的世界,不过是徒劳。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主动的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如何做?从写作开始。
 

04


我始终相信,只要给一件事赋予足够的意义,一个有意愿的成年人,是有能力突破成长的问题的。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写作这件事。
互联网上沉睡着取之不竭的宝藏,就看你想不想用,会不会用。
最后,我想用几个比方表达些观点,让刚开始写作的人少走一些弯路。
(1)建议提高输入信息的质量,舍得为优质信息付费
写作经验薄弱的人,筛选处理信息不强。从零散信息中加工、提纯的过程是很费心力的。人弱就要多付费,我始终相信这一点。
当然,当你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思考的深度提上去了,那万事万物都是你的学习资源。哪怕是一本垃圾小说,你或许也能从中看到表达技巧、商业模式、人性百面...
(2)建议锁定同一个专业领域,围绕一类主题、甚至是同一个观点,反复不停的写
只有在同一个专业领域里,有持续的输入和输出,而且强度够大、频次够高,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知识才有机会从浅层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3)别指望短期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写作需要坚持和耐心
锻炼健身,写作健脑。因此写作和健身类似,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投入,才能到达拐点的。
那些买过、听过写作课,却觉得没有什么作用的人,多半是没有付出行动、或者强度不够。
就像听过最好健身教练的讲座,私下里从来不举铁,或者举一天休六天,效果当然不会好。
(4)没有输出文字的读书营,除了心理安慰,效用是很有限的
吃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不运动,人的体脂率会提高,会发胖。
同样,读大量好书,但是从不通过写作咀嚼思考,人的“脑脂率”会提高,会更想不清楚事情。
在没有输出的情况下,读书越多,甚至越有害。
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误以为什么都可以批判两句,误以为自己已经具备某种技能了。这种自我养成的傲慢,往往比不读书还要可怕。
 (5)类似“21天写作训练营”这样的集中式训练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如同运动健身,写作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工作,不能单靠外界的鸡血和压力,必须有内在的动机作为支撑,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前面分享那么多写作的非金钱方面的好处,就是希望帮助你,为写作这件看似没有短期效应的事情,赋予更多层面的意义。
不然,就算是在21天内通过外力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在日后的诱惑或挫折之下,习惯崩坏也只是早晚的事。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