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怪有启发的8句文案

内容营销
文案怪谈
17小时前

我一直觉得,文案人不爱看文案,不喜欢钻研文案,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要么就是您不喜欢文案这个职业,要么就是您对自己没追求,不够上进,没有野心。

文案这个东西,一旦你钻研进去,你会发现里面学问可大了,这些学问可能随着你的经验进阶,有些变得不再是学问,但唯一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积累,和思考。

给大家分享最近看来的8句文案,是引发我思考的文案,但愿也能引发你的思考。

01

不知不觉

自然深睡

Via_亚朵星球

国庆回老家前想着给家人买点什么礼物,于是被小红书上种草了亚朵星球的深睡枕,也被他家的文案打动,索性买了一对给爸妈。

“深睡”是亚朵星球从去年开始发布并一直在经营的“产品概念”,从深睡枕到深睡被,再到深睡床笠,文案写得很有感知力。

什么叫“文案很有感知力”?这是写产品文案急需的一种本事,从屏幕透过文案,让消费者直观感知到产品的卖点。这是需要深度体验过产品之后,再从人体的感受层面进行提炼成极易被阅读和理解的“通感”技术。

一条

没有汗味的被子

汗一冒头,就被吸走了。

热了,

来被子里乘凉

透气的凉,持续的凉。

换个思路

夏被像内衣一样好穿

软糯亲肤/无感缝边/吸湿透气

大部分人写产品文案,应该只能停留在类似上面的“软糯亲肤/无感缝边/吸湿透气”这种产品功能表述上,但亚朵星球的文案,在这个基础又进行了一次精准的转化,让文案显得更有卖点共感。

比如,它讲什么叫“软糯”?

软糯到,让身体,

想和它融化在一起

再比如,它讲什么叫“吸汗”?

微风拂过身间,细汗不知去向

还有它讲“让身体忍不住感叹”的深睡床笠,便直观又精准地跟我们表达了身体是如何感叹的。

哇!

怎么眉毛忍不住上扬?

嗯~

身体也会偷偷失眠?

诶?

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PS小字也值得读一读)

02

《落款》

桂花是秋天的落款

落在你身上

你即是秋天的正文

Via_沈月@小红书马路生活节

小红书今年的马路生活节。文案依然是主打。这段文案把“桂花”比喻为“秋天的落款”很贴切,因为花会飘落,所以有了“落在你身上”,且因为有了“落款”,便有了“正文”的呼应。

还有@朱脑花老师的一句文案,虽然没有直接写跟秋天的关系,但也很精巧。第一句“大蛋糕,很多人等着分”,是比较常规的表达;第二句的“小蛋糕,你和快乐分”则是出于意料的好。

好在哪?把“快乐”拟人化,虽然承接了上一句讲的也是“分享”,但因为“快乐”是非人类,因此反而把小蛋糕的适合一个人品尝的那种窃喜和甜蜜,让人不禁自己想象了出来。

大蛋糕

很多人等着分

小蛋糕

你和快乐分

03

好像,我们都太急着抵达,

不舍得放下划船的桨。

Via_观夏

最近才看到观夏在夏天做的这个“轻舟俱乐部”,里面的主题很口语但很让人印象深刻——“划一会漂一会”。个人很喜欢这个特别企划的文案和视觉,清新、自然,让人倍感舒服。

建议也可以去看看观夏这个系列的视频,虽然夏天已过,但看完会让人突然很想念夏天的美好、慵懒的氛围感。

04

动词是进行感(现场感)

形容词是氛围感,名词是画面感。

Via_只关于写作

小红书上看到的评论,关于文学表达上的用词。这个回复评论的作者是读中文系专业的,说得很深刻且深表认同。

记得有广告前辈说过,写文案要多用动词和名词,少用形容词。我想,正是因为动词的这种进行感或者现场感,会催促人有所行动;也因为名词的这种画面感,能让人身临其境。而这两种词性,都是文案表达中的细节、节奏和营造场景感所不能或缺的。形容词,则远没有此类价值。

05

人总要待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

苟有所得,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

Via_汪曾祺

最近终于看了阿城的“三王”(即《棋王》《树王》《孩子王》),其中《棋王》是最被盛赞的一篇“神作”。汪曾祺、王安忆、王朔、陈丹青等著名作家都做过非常正面的肯定。

我被《棋王》中很多描写吃饭和下棋的细节所震撼,原来真的可以透过文字,把场景写得犹如发生在你眼前一样真实。同时,也被书中所传递出来关于“活着的意义”陷入思考。

上图是小红书看到的一个博主(抱一丝忘记名字)看的汪曾祺评论《棋王》的读书笔记。王一生的一生中从来没怎么吃饱过饭,却沉迷棋道,在棋局中获得“生”的意义。

恰巧前阵子朋友圈也看到一张截图,跟我心目中《棋王》以及汪老想表达的如出一辙。

06

风流淌在麻鸭身上,

鸭流淌在湖水中,

湖水流淌在落日里。

-落日流淌的声音

Via_沃尔玛

这套海报,文案本身没问题,单独看还挺好的。但如果不说,或者它不是配合视频——沃尔玛今年中秋的广告片《入口有回声》一起看,应该不会有人觉得它是在卖月饼。

这是问题其一。其二,广告片的片名叫《入口有回声》,片子讲的是沃尔玛月饼的原材料的自然风物属性,海报的主题也是“XXXX的声音”,但我从文案里面,读不出这个信息,也读不出“声音”到底在哪?可能人家玩的就是抽象?

虫鸣和鸟叫各自忙活,

雨滴敲了敲大地,

田野终于松了口。

—田野呼吸的声音

风打了个哈欠

把悠闲捎给奶牛,

牛儿晃悠悠

不急着走。

—漫步草原的声音

阳光落在地上,

向树倾诉,

直到让苹果红了脸。

—阳光落地的声音

而且,每张海报的“XXXX的声音”也描述得极其抽象。什么叫“落日流淌的声音”?我没听过。田野呼吸的声音?是虫鸣和鸟叫?那不如直接说是田野里虫鸣的声音。漫步草原的声音?是牛在草原走路的声音?还不如说是牛在吃草的声音。阳光落地的声音?蛤?直接写苹果落地的声音是不是更好,一下子就有了“啪”的一声苹果落地裂开的意象。不过这些“合理”也许也都不重要,甲方爸爸能买单能出街最重要。

07

当男孩看上了一台跑车,

这台跑车也看好这位男孩。

Via_保时捷

这是一句典型的社交文案。很有微博时期环时互动运营杜蕾斯时候的那种早期社交媒体的及时呼应与现在社交媒体运营追求的“活人感”。

事情是一个男生在一辆保时捷前驻足凝望。有抖音用户将他的背影捕捉下来,配文“那么近又那么远”。保时捷中国官方账号在下面评论了这条文案。

且不说这个事情是否有意为之(即提前策划),但看保时捷中国官方回复的这条文案,还是有功力所在的,既呼应了原先的图片和文案场景,更把保时捷关于“追求梦想”的品牌理念传递了出来。

同时在文案表达技巧上也值得好评一番。两句话,只是把前面一句的主语和宾语换个位置,便把“跑车”拟人化了出来,同时把“看上”用“看好”进行了关联,更是良苦用心,这句文案作为一张海报的标题也足够资格了。

08

性情自信,不见得总能在是世事上取胜,

但一定能在人心中留痕。

Via_刘欣颖

这是一句关于“私有魅力”的“鸡汤”。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做到对自己的性情自信,总觉得太过真实会得罪人,或者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有锋芒、有棱角,于是常常藏起了自己的“真性情”。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不自信、不自洽的体现,活得没有“透气感”。什么叫“透气感”?刘欣颖说:透气感,就像一个人自身的气场环境是移动的南北通透,你可以堆满生活所用之物,甚至容下一定杂乱,但阳光照得进来也折射得出去,空气流通,没有压迫、窒息和挣扎感。

也就是说,当你释放出一种“我即我”的能量,你的自身将获得一种空气流通、阳光也照得进来的舒适感,这是一种人立于世的生存哲学。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