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上热搜!消费者嫌贵被怼 “要教育”,谁给你的底气呢?

公关PR
魏家东商业评论
7小时前

“商业要么利用消费者的无知,要么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选择后者,不会迎合消费者。”8月8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这番言论,瞬间将这个水果零售巨头推上舆论风口。一边是“教育消费者”的高调宣言,一边是2024年净亏损3.86亿元的财报数据,百果园的“高端路线”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01

高价争议:“教育消费者”还是“傲慢宣言”?

在余惠勇回应“水果太贵”的视频中,核心逻辑清晰可见:“我们水果好,所以贵,便宜的水果没有我们品质好。”他强调,不同品质的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百果园坚守的“高品质”注定了高价格,而这是在“帮助消费者认清价值”。

但网友并不买账。视频下最高赞评论来自一位水果从业者:“百果园你们赚多了。”更多人质疑这种“教育”的合理性——“消费者花个钱,还要被教育?”“嫌我们不懂水果,难道嫌我们钱包太鼓?”

争议的根源,在于消费者对“价值匹配”的怀疑。2024年315期间,媒体曾曝光百果园门店用腐烂水果做果切、隔夜水果冒充鲜果、以次充好(2J车厘子当4J卖)等乱象。这些问题让“高品质”标签大打折扣,也让“高价有理”的说法失去支撑。

02

亏损困局:营收下滑与关店潮的连锁反应

余惠勇的“不迎合”宣言,与百果园的财务数据形成刺眼反差。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9.8%至102.73亿元,净亏损3.86亿元,而2023年还盈利3.61亿元。

image.png

更严峻的是门店收缩。2024年百果园加盟门店从6081家锐减至5116家,净减少965家,相当于每天关闭近5家。加盟商的日子尤为艰难:加盟总投资至少23万元(含加盟费、装修费等),却要面对客流减少、成本高企的现实。有加盟商透露,“卖得贵但销量上不去,扣除进货成本和管理费,几乎不赚钱。”

image.png

百果园的收入主要依赖向加盟商供货及收取管理费,门店关闭直接导致营收缩水。为自救,公司2024年下半年主动降价、取消部分加盟费、补贴新店,这些措施虽短期让利,却让毛利减少约5.5亿元,加剧了亏损。

03

模式之困:加盟扩张与品质失控的矛盾

百果园的困境,与其加盟模式密切相关。截至2024年,加盟店占比超99%,这种轻资产模式曾助其快速扩张,但也埋下隐患:总部对门店的品控能力有限,个别加盟商为盈利不惜降低标准,最终损害品牌信誉。

此前曝光的“腐烂水果做果切”等问题,正是加盟模式弊端的集中体现。总部收取高额加盟费,却难以管控终端服务质量,消费者支付高价却可能买到劣质产品,自然会用脚投票。

更讽刺的是,百果园财报中提到“主动降低毛利率以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这与余惠勇“不迎合消费者”的表态明显矛盾。事实证明,在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单纯依靠“教育消费者”难以走通——当价格远超大众预期,再响亮的“高品质”口号也难掩市场的真实反馈。

04

结语:傲慢与现实的碰撞

百果园的争议,本质是商业理念与市场规律的碰撞。“教育消费者”本身并无对错,但前提是提供与价格匹配的价值,而非用傲慢态度回避质疑。从财报看,百果园已在悄悄调整策略,降价、补贴加盟商都是对市场的妥协。

对于创业者(创始人、CEO)有几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不是不能做高端市场,如果你做高端市场,请把人群、产品、渠道也随之做调整,本身面向大众的产品,当经济环境变化,消费力变化后,企业的定位还是一成不变,必有后患。

第二、不要教育消费者:如果你是个爹味十足的品牌,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难,哪有人愿意听你的“教育”呢?就像网友说的:“消费者花个钱,一天到晚的光被教育”。另外,需要教育的市场,在不确定时代,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代价都很大。小企业别碰,大企业慎重。

第三、创始人的表达沟通是个大事儿:很多时候创始人的“任性”、“随性”表达,在这个时代非常容易传播发酵,企业品牌公关负责人也要有点舆情意识。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水果不是奢侈品,“贵”从来不是卖点,“值”才是。如果百果园不能平衡品质与价格,不能解决加盟模式的品控漏洞,再多“教育消费者”的宣言也没有用。毕竟,商业的本质是共赢,而非单方面的“说教”。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