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抛开市场营销和品牌内容的一些事儿,着手落地品牌私域,做这块之前有两个预期。
第一,是通过现有的老客户,更深刻的理解品牌理念,品牌为什么这么开发产品,以及和竞品的差异化。让人知道自己的好,也算是新增一个独有的传播入口。
第二,是自己开创一个销售渠道,抛开营销的出血,能由造血的挣钱渠道。让公域平台的用户留存和复购得以提升,给老顾客一些小恩小惠,通过互动引起老顾客关注。
想着这事儿,相对于前些年营销预算足的时候,品牌做扩张和投放对比,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毕竟基于公域的用户基数,本来就不够大。但是站在长远立场看,是任何品牌都想做好的一件长期工程。
有一条自己的高速公路,自己独有的销售渠道,不依赖不受控于任何平台。这个事儿,对于上游的品牌方来看,是真香。
提到私域,4年前。基于理论和自己发感触有写了一些观点,关于私域的所悟所想。今天脱离市场和品牌,从企业经营角度再开看看自己对私域的新的领悟。
1、明确动机和预期:
就像前面提到的两点,中小品牌是为了卖货作为销售渠道,还是为了内容科普二次营销养客户。你的动机不同,私域对应的行为、运营动作大有不同的。每个品牌的诉求不一样,所以私域也没有“标准答案”。
拉新阶段,私域的目的是让更多新用户进来;留存结算,让更多用户关注到品牌不推不拉黑,偶尔来个互动;转化阶段,为了卖货什么价格卖给你的私域客户,能低价吗?
如低价了客户不在公域下单了怎么办。如果价格一样,客户有什么动机在你这下单。关于价格:我的一点建议,要么植入用户活跃的积分,保持一致,积分能兑换礼品。要么直接限时给予额外的赠品体验。
再来说说预期,那些短期内想卖出很多货,短期内让用户规模暴增,短期内让用户离不开你,抢占你的注意力的。多需要清醒点,毕竟现在和用户只是弱关系。用户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行为设计。
2、学会算账和拆解目标:
这里举个案例,19年对于一家优质社区店整店整改,当时有深入过生意真切和用户感知。学会算账,从用户规模和品类占比来算。
当时和老板沟通,做一场新店整改活动,历史整店年销售额150万左右,总会员数1200人左右。如何在3天的新店活动里,做到30万销售额。
用户端:从1200名会员里找到认可,熟悉门店的200名会员。着200名会员,过去年度arpu是5000元,全年就贡献100万的销售额。另外的50万,是剩余的1000名顾客贡献的,年度消费500元。
重点经营对象,就说200名头部客户,年消费5000,月消费416元。5000元里,奶粉占比多少,尿裤营养品占比多少,可以拆解到人,拆解到每次活动。
商品端:传统母婴店20%的贡献是奶粉纸尿裤营养品等大头,如何提升大头的周转率,是值得经营者深思。怎么把你店里20%的gmv贡献的商品,卖给arpu值20%贡献人群,是需要经营者总结归纳出可行的方法。
3、能做吸引主意力的运营动作:
一直发朋友圈,群里在内容,没人响应怎么办?最大的忌讳就是闷头干事,不会抬头看路。做的内容和活动没有正向反馈的时候,需要调整。之前领悟到的很多道理,在私域经营用户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
游戏化思维:直接送产品给顾客很难,通过朋友圈让用户点赞,未知的开奖来给予用户意外惊喜,绑定复购单做赠品,能让基本盘有保障(前提是赠品有吸引力,且边际成本低)。
损失厌恶心理:当我们直接送给顾客一个送奖励,顾客很难去丢掉它。是人性,总觉得原本是自己的东西丢了可惜,需要再下一单,能拉动复购。
锚定定律:原价多少钱,现在多少钱。私域里卖任何东西永远不是商品本身便宜,而是用自己感占到了便宜的消费心理。商品本身便宜,谁都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穷。
4、有卖解决方案的意识:
不要卖产品,去卖解决方案,卖某个场景下的心理需求。抛开私域,看正常经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同质化的产品,消费者该选择谁?
拿饮料来说,都在 说无糖,健康的时候。你能满足某个人群某种场景下明确的需求,才是可行。具体需求和场景,需要产品营销用户洞察去挖掘,验证并持续的去透出。
服装也是,大家都在卷面料,质感的时候,顾客早已经麻木了。站在产品之外更高维度的思考, 能基于你的服装给不同体态的用户做美好的穿搭,是值得思考。
5、准时准点同样的方式出摊:
私域是长期经营,需要反复重复的告诉你的客户,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特点,和竞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当你的拉新,促活策略都已经打磨好了,找到了可行的方法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断的通过商品信息,内容信息去影响告知你的用户。
你是谁,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连续坚持几百天,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准点出摊深耕你的标签,是任何行业私域操盘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