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广告圈有一个大新闻,分众传媒以83亿元完成对新潮传媒的全资收购,消息公布次日,千亿市值的分众直接涨停!
这起大手笔的并购,在当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告圈的主流论调都是“互联网广告高歌猛进,摧枯拉朽,传统广告日渐式微,节节败退”。算法、数据、流量、转化成了衡量一切广告价值的唯一标准,线下的传统媒体似乎只剩下被互联网降维打击的份。
不过百亿级营收的分众一举豪掷83亿收购新潮传媒让我思考,在当下的环境下,为什么电梯广告成了一个异类,一边是互联网公司高喊“要效果”,一边是飞鹤、波司登、元气森林、Ulike、德佑湿厕纸等中国消费品牌豪掷数亿投向分众,电梯广告究竟凭什么,能在看似“传统”的躯壳下,在凯度TOP 100广告主中赢得87个品牌的青睐?
01 营销分两条路:种心智,还是追流量?
每天早上挤电梯,你总会撞见熟悉的广告:
可能是“爱干净的人都用德佑”,可能是循环播放的“简醇”。
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广告,其实正在打一场和互联网广告完全不同的仗。
●扎根心智VS收割流量:两种商业逻辑的对决
电梯广告像个执着的园丁,在都市人每天必经的电梯里培育“品牌幼苗”。
它懂一个道理:重复即力量。
你每天上下班看同一支广告——“怕蔗糖,喝简醇”;
循环一周,大脑就悄悄埋下种子,便利店看见那个瓶身,你会下意识放进购物篮。
电梯广告的核心战役,发生在消费者的心智战场。它的品效合一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强制触达和重复记忆,将品牌深深植入目标人群的认知中,使其在需要相关产品或服务时,能不假思索地将该品牌置于首选,从而大大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相比之下,互联网广告,尤其是效果广告,从诞生之初就与即时转化紧密捆绑。点击率、转化率、ROI成了衡量其价值的冰冷标尺。精准定向、个性化推送、一键购买链接……所有技术手段都指向一个目标:立刻成交。
这种模式固然能在短期内带来可见的销售增长,但也极易让品牌患上“营销近视症”——盯着点击率、ROI的短期数字狂欢,却忘了用户关闭广告页面的瞬间,品牌已被忘却脑后。
很多时候,品牌以为在狙击目标用户,实则只是花钱购买了一批随时为低价叛变的“数据包”。
流量是短效春药,心智是长效疫苗。
当互联网效果广告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流量广告的“近视症”愈演愈烈,市场开始重新呼唤品牌心智的长期价值。
单纯依赖效果收割的时代已经难以为继,无法在用户心中种树的品牌,终将在流量的沙滩上搁浅。
越来越多清醒的品牌操盘手意识到,在存量博弈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深厚心智根基的品牌,如同无根浮萍,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倾覆。
沉迷流量收割的品牌,算尽点击率、转化率,却算不透人心——只要优惠一停,用户就转身走人。
●池塘打转VS大海航行:从圈层自嗨到大众共识
互联网广告引以为傲的精准,其底层逻辑是算法驱动下的用户切割与圈层固化。算法为用户量身打造一个看似舒适的信息茧房,每个人都可能沉浸在高度个性化但极其狭窄的信息世界里。
人群也被无限细分成贴着各种标签的社群,他们只能在小圈子中形成社群共识,但这种共识往往带有强烈的排他性,难以逾越圈层壁垒,无法形成广泛的共识。
卡斯·桑斯坦在《标签》中认为,平台用兴趣标签将人群切割成无数孤岛。此时广告主便沦为“数据佃农”,他们在美妆圈种草、在电竞圈联名、在宝妈群促销,看似精准实则疲于奔命。
互联网广告就像一个个湖,每个湖有自己的信仰、记忆、无法连成一片海。
执着于算法精准的品牌,像在湖里打转的鱼,看似安逸,却永远看不见大海的辽阔。
只有借助中心化媒体跃入品牌的“大海”,才能从“圈层专属”进化为“大众共识”。
当“泰兰尼斯稳稳鞋”在无数电梯间循环,它就不再是一条广告,而是数亿主流人群的“公共记忆场”
就像“爱干净的人都在用德佑”,你未必买过,但一定在电梯里听过——这种集体记忆的沉淀,助推湿厕纸品类成为了社会消费潮流,德佑也实现了从“圈内品牌”变成“社会共识”的跃迁。
02 存量博弈的新周期,逆势增长的品牌都在干啥?
去年CTR的数据很有意思:整个广告市场只涨了1.6%,但电梯广告却逆势涨了两位数。
那些曾经迷信“互联网万能”的品牌,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而元气森林的“三战三捷”,正是最好的教科书。
●首战气泡水:引爆无糖的潮流
碳酸饮料市场是外资的天下,元气森林带着“无糖气泡水”杀进来。
怎么让消费者信“无糖也能好喝”?
他们选分众电梯广告做突破口:北上广深写字楼里,“0糖0脂0卡,好喝的元气森林”循环播放,精准击中白领“怕胖焦虑”。
15秒电梯广告的魔力,是把品牌从“货架陌生面孔”变成“心智首选清单”。短短二年引爆,元气森林从2亿多收入的网红品牌一跃成为超过20亿收入社会共识品牌!
●外星人电解质水:用“公共记忆场”引爆新品
2021年,元气森林推出的外星人电解质水正式上市,瞄准运动健身人群。
2022年有点魔性的外星人广告配合封闭电梯的低干扰环境,让“补水=外星人”的联想迅速扎根。
这种“被动记忆”的力量,让外星人在电解质水全面大爆发的2022年,以47%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遥遥领先于深耕多年的外资品牌。
电梯广告构建的,是都市人的“公共记忆场”。
当同一则广告在数百万个电梯间同步刷屏,它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社会谈资。
就像你会和同事讨论“外外外星人”,却很少记得昨晚刷过哪个品牌的哪个视频。
●好自在:用“高频重复”破圈防卷!
2023年,元气森林推出“好自在”养生水,主打“药食同源,天然熬煮”的中式养生理念,短短4个月内,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成为元气森林中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单品。
元气森林入局后,市面已经有很多中式养生水。于是,元气森林再次用分众梯媒作为破圈防卷的重要战场,将“红豆薏米水,就喝好自在”的广告语投放到全国电梯间,利用超高频传播强化认知优势,再次掀起了自在水的消费热潮。
元气森林的传播为什么要聚焦梯媒,我认为主要看中的是梯媒的“四高”优势:
高触达:覆盖70-80%的城市主流消费人群,触达超5.8亿人,每天都在电梯里与品牌相遇;
高关注:封闭空间免干扰,46%的乘梯者主动观看广告,注意力集中度是线上广告的3倍;
高频次:每天重复曝光,让品牌信息在短时间内形成记忆烙印;
高完播:15秒广告完播率超80%,没有快进键、划走键,品牌信息完整抵达用户大脑。
正是这“四高”特性,让电梯广告成为了这个碎片时代的中心化力量,成为品牌进行强力品类卡位、高效心智塑造、以及构筑坚实品牌壁垒的战略级平台。
03 流量只是海市蜃楼,共识才是诺亚方舟
在2025年的营销十字路口,分众83亿收购新潮,不仅是商业并购,更是营销时代的转折点,标志着流量狂欢退潮,“共识营销”觉醒。
我们身处一个集体“营销短视”的时代:
高估了互动的作用,低估了重复的力量;
高估了短期流量收割的即时快感,低估了长期心智占领的复利效应;
高估了精准分发的个体效率,低估了共识的社会价值。
当流量神话破灭,那些“播种共识”的品牌,已经打造了穿越周期的诺亚方舟。
毕竟,品牌只有扎根在用户心智,只有扎根在消费者最日常的生活空间中,才是流量退潮时代的最佳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