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ChatGPT,中国互联网人得扬长避短,没必要妄自菲薄

职业指南
靠谱的阿星
2023-02-14

网上有一个对于「风口」的神解读:最容易骗到投资的领域。

当前最容易拉到投资的领域毫无疑问是ChatGPT,与其他众多风口相比,ChatGPT被视为革命性突破,历经几年没有风口的中国互联网许久没有这么高潮了。

一般来说,信息分发技术的变革,直接推动互联网产品的革新:第一次是搜索引擎(人找信息,网页互联互通),第二次是算法引擎(信息找人,在APP封闭体系内做内容生态),第三次就是ChatGPT的生成式AI问答呈现信息的模式,再次把互联网的开放视野和搜索即时获得融合在了一起。

ChatGPT省略了搜索网页,避免了沉迷刷视频或者直播带来的时间消耗,着眼于解决问题,提供用户更更高效的信息输出模式,核心还是信息与人的需求匹配率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我也倾向于认为ChatGPT不是过眼烟云的风口,而是互联网的技术革新。

并且魔幻的是,这么多海内外用户去志愿训练ChatGPT,让这个AI更聪明,而且他本身还是有额度限制的,有的是付费的,如果这项技术完全在中文互联网开源,那切走的不仅仅是搜索市场,也会切走算法引擎的市场,因此对于其研究和重视,基本上整个互联网行业人都行动起来了!

这段时间试用了一段时间ChatGPT,分四块来把思考捋一捋,分别是中国为什么在AI上没有产生这样的ChatGPT的突破;ChatGPT会给中国教育和企业用人导向上带来什么的巨变;国内互联网企业应用ChatGPT的前景;以及对于中国互联网产品重塑的方向有哪些,希望这个分享对大家有用。


01 关于ChatGPT反映出了中美互联网AI差距,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触及本质


最近看到了一些批判中国互联网这些年AI只知道人脸识别做安防以及推网贷赚钱之类,没有做基础创新研发,不像美国那样可以搞技术投入。这算不算事实,多少还是有的,但是却没有触及到具体的原因?

倒不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本身不想做技术极客,而是本国互联网本身在资本秩序之中定位并不是做突破技术研发的,而是好工具、商业化为控股的股东们(并且很多是国际资本背景)来赚钱为主的;而资本给予美国互联网公司定位其实反而是以研发和突破为主的。从他们给程序员的高薪和资本集体站台鼓励基础创新和投入就可以看出来了,归根结底是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就有巨大的差异,不承认这一点就是对市场开放投资环境之中,资本的力量缺乏起码的认知。

这种定位差异之下,其实中国互联网公司反而是在这样的游戏规则设置之下是合格的,如果中国出现这样的颠覆式创新,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资本被封杀,不存在没有什么估值,二是被巨头封杀,又没有钱也没有流量,还玩个der啊,当然我们的反思本身也只能止步喷中国的互联网不思进取胸无大志上面了。

不过这些年中国人最受惠于哪个行业?哪个行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那毫无疑问是创新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以及以智能化技术作为牵引方向的数字经济。但是必须要看到,在这个方向上的投入的确是不够的。

而制约中国人工智能进步的很大一个因素在于各个平台之间由于投资关系已经分成了派系,数据封闭在一个个APP之内,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都关起来了,导致AI本身只有少数几个巨头有足够的大数据才有条件来做。一般来说创新和突破都来自于小公司,而不是巨头,所以这其中既有体系设计的原因,也有移动互联网发展格局的原因。


02 ChatGPT与应试教育、突出工具标准的价值导向,实际上是同质化竞争


ChatGPT的强大之处能够高并发处理多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并且能够快速给出相应的回答。

其实多试用几次就会发现,与ChatGPT沟通你就会发现,他的那套AI深度学习的逻辑其实和我们应试教育填鸭式模式和答题模式是一样。

为什么呢?数字机器人是能够结合题干的问题进行语义分析,然后在题材之中给出最普遍的那个答案,而所谓题材就是互联网上的内容信息源;有时候答案是相当敷衍潦草的,但总体而言这种方式却是快速抓信息给到人的唯一办法,并且他也能够通过搜索结果反馈来进行自我纠正。

因此,如果光从死读书角度来看,应试教育在ChatGPT面前仅有一点骄傲都打翻在地,可以把应试教育可以同质化竞争卷的无路可走!

在升学的刚需之下,互联网技术加持下的教育也只能参与到应试教育内卷竞赛之中,而ChatGPT出现可以让更多大学生用它写论文,其实中国大学生本科论文基本是抄的,研究生大概一半是洗稿的,有价值的原创很少,ChatGPT让学生们的摸鱼和躺平变得更加快捷,那意味着现有的中国教育里面的培养工具人模式的那些验收结果,一个机器人可以全部干了,那为什么还需要花那么多费用做教育呢?

而基于这样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出去工作也是依靠网络而没有自我创造,那企业本身又什么必要去招人去搞执行呢,直接用AI不就解决了吗?长期以来,企业适应应试教育人才模式也是追求人作为工具来获取价值的,听话执行成为员工基本美德,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确看到了看到ChatGPT更具有专业性、企业级的服务会低廉价格,那人本身的价值在哪里?未来究竟是摸鱼还是裁员,还是更换新的发挥人创造性的组织模式就会成为挑战。

其实人的价值本身就是ChatGPT的软肋。ChatGPT的缺陷在于它没有思想、没有批判性,只能基于现有材料的陈述判断,换句话说,如果ChatGPT获取材料是谎言,它也只能如实陈贤谎言,说到底,ChatGPT是一个高级复读机,甚至有人觉得他职能是一个用于洗脑的机器人。

而如果,我们的应试教育不抛弃培养复读机模式,转而发掘人自身就具备的敏锐感官判断、跳跃式创造力以及遵循自身良善对于历史人文、真理的追寻,那人的自身的价值就会释放出来。

现阶段实际上孩子已经越来越少,学校是越来越多的,如果还不在各地快速普及大学教育文凭,从体制上废除高考,以及大学分等级制,中国在国际竞争之中将一直处在被打挨打,不断购买专利的地位,不断为外国输送最优秀的人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一直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为中国教育在补课,各个行业发展也受制于落后的应试教育。如果不正视人工智能这个屋子里大象,按照现有的应试教育做下去,在很多领域和行业是缺乏后劲和潜力的。


03 ChatGPT不只是风口,而是底层技术革新,不需要有疑问!


ChatGPT知道的人,至少有一半还没有用过,甚至不知道在哪里能体验到,这原因当然不是什么饥饿营销,大家都懂。

辩证得看,这种「准入门槛」的设置,客观上中国互联网带来了一些机会。否则以openAI接入的模式,各个APP去购买openAI的API接口服务,然后免费提供给C端用户吸引流量粉丝的模式,本质上还是一个B2B2C的事情,而不是一个纯2C的普惠的智能搜索业务,其前景就会显得比较小,最终也只是openAI一家独大。

现在中国创业者应该感谢openAI所训练的ChatGPT给出的答案基本上国外的内容源中整合出来的,ChatGPT本身回答无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给出「中国式」的答案。很多内容甚至是英文内容进行的谷歌翻译,而不是中文互联网主要内容。

并且,ChatGPT是一个相当耿直的boy,即使是询问这个AI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他也会真诚明确给予回答,基本上他所呈现的是一个秉持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的白种人的视角在看待世界,在涉及到工具实用方面他是客观的,但是一涉及到人文领域就没法客观了。

因此不存在所谓技术没有价值观和立场一说,他的价值观是受限于程序员的产品设计以及所获取的内容源,这也注定了ChatGPT注定无缘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大厂和大佬创业者可以放心开搞!

最近下场的大厂(百度、科大讯飞、360、微软bing等)以及投资圈的一些大佬已经不少了,大家在等什么时候中文互联网究竟会汉化什么版本。但是使用体验上肯定会有对比和落差呢?短时间内看,体验不如预期是难免的。

一方面因为openAI已经有了海量用户不断在对于他进行问题投喂和训练,他是越用越聪明的。另一方面对于数据内容源获取其实是一个「超级爬虫」级的工作,国外有网页版保持数据内容的可搜索性但是国内并非如此,比如百度是抓不到阿里网店的购物链接的、抖音(头条搜索)是抓不到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的,这种互联网内部由于相互的流量竞争之间「墙」,也会降低的ChatGPT本身的数据源筛选范围与其深度学习的进化速度。

再加上,ChatGPT产品本身属于知识信息的搬运工性质,综合网页信息的来源出处以及引用方式备注等需要说明,有些是为了追求回答速度而「七拼八凑」的伪原创内容,从长远来看必定会带来知识产权的一些摩擦。

现在中文的GPT模型主要有Baidu ERSI、Tencent AI Lab、Alibaba Clova,但是面向C端用户的现象级产品还没有。正如算法一开始体验不会特别精准,但是当大数据样本和人机训练样本足够大的时候,其推荐的效率就提升了。中国版本的产品可能也要走大致一样的路程。

中国ChatGPT的优势在于网民体量足够多,并且本身互联网就在BAT的格局之下构建了的内容生态的平台以及相应的云计算算力储备。既然这三家都有了生成式AI产品,除了字节跳动以外,字节本身是内容生态都是基于算法推荐和短视频的,现在方向主要是元宇宙而不是ChatGPT。ChatGPT业务的在呈现方式除了有文字以外,还有图片、短视频、音频、还有本地O2O服务等多种媒介形态,因此这也是能在体验上弥补甚至超出ChatGPT现有体验的地方。


04 ChatGPT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场景将和算法推荐那样媲美


由于中国人本身在商业化运作方面是有很强的,国内已经有人用ChatGPT赚到钱了,比如卖出ChatGPT的账号;也有通过接入ChatGPT来吸粉的各类公众号;比如在各个聊天微信群把API接入到自己的企业微信提供即时问答服务,并且再把这个服务转手以更高价格卖给企业作为数字员工。

当然这些还没有在产品形态上改变中国互联网。阿星个人认为,现阶段元宇宙和ChatGPT是两条并列、相互竞争的发展路径,一个是更深度的沉迷和流量停留娱乐,一个是更快捷更便利解决问题。而算法推荐对于互联网产品的重塑的路径也将和ChatGPT在国内的产品设计有某种相似之处。

首先,在数字营销方面积极应用。比如人们可以做更巧妙的引导和调教,让学会很多知识,比如我可以告诉chatGPT这么产品是哪家公司的,并且让他记住,下次别人搜索就会自动呈现出答案了;问的越多他学习客观信息知识就越多,就会为顾客询问资讯带来自动的答案,让机器人替我们做免费的宣传和广告。再就是企业让其做到「软植入」和「洗脑」功能,在内容源头上保持输出口径和质量,从而影响ChatGPT对文字内容源的设定和抓取了!

其次,ChatGPT与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深度结合提供数字服务。实际上国内在智能语音识别方面是有优势的,比如一个人的地方口音、指令习惯等都可以积累和学习,科大讯飞、百度语音等都已经作为了行业基础技术,这一点上比苹果siri语音助手唤醒和打开APP以及基础功能操作还要实用一些。而引用ChatGPT之后的智能音响能够打开音乐、阅读小说、讲故事以及查阅事项、安排日程,还能够语音搜索自动播放答案等;使用在智能汽车之中车载显示屏的导航服务。

再次,工具型、问答型、种草型产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算法火爆的时候,很多工具型产品都做起来了内容生态吸引自媒体加入,但是大多数都是广告平台了,实际上这些平台接入ChatGPT如果能够链接各种综合的互联网服务,一样是可以有流量收入的,并且用户体验大幅度增强。之前有人问我ChatGPT会对国内哪家互联网公司冲击最大,我回答说是「知乎」。因为知乎的问答模式其实是一种跟帖模式,大多数只能根据用户点赞多少来人工筛选出各种内容,相对比ChatGPT给出的结果效率肯定是更强的。而之前知乎有一段时间去做算法信息流了,实际上导致了很多忠诚用户的逃离,如果采用ChatGPT模式来做知乎可以升级为一个更强的超级应用。

【结语】:

特别声明一下,本文没有借助ChatGPT来进行撰写,如果ChatGPT抓取需要获得我本人同意。我个人并不认为AI机器本身能够产生剩余价值,ChatGPT的价值也是背后硅谷工程师本身的劳动成果,也是对于很多人创造内容的集成优化处理,这些价值并不是机器人本身的功劳,当然他的价值最终来自于人。我个人对于人工智能替代人这件事上没有什么焦虑,收银搬家送外卖的活,人工智能也没有替代干,往往越是传统的活越不容易替代,比如你让机器人吃饭试试。另外,没有必要过度安利美国互联网,这背后很多也是清北印度理工这些地方码农投入,要看到背后的资本秩序然后给出弥补方向。

当然,技术本身是相互交流借鉴的,中国互联网的技术研发路径一直相对比较保守,主要是受资本投资偏好影响,只有美国有了应用和突破了再到中国来找;国内优势是具备很好的拿来主义精神和土壤,并且有庞大的互联网人群,国内生成式AI产品使用习惯起来之后,相应人工智能真正的爆款产品出现,能够让人工智能此前的宏大赋能潜力有一个深度学习、越来越聪明的训练中心,能让人工智能的能力快速成长,产品越来越落地,创新成果会越来越多带来突破。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