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趣2023年营销展望(三)——当局者视野

消费者洞察
时趣
2023-01-19

2022年已经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营销行业显然过的并不轻松。随着宏观环境的回暖,我们相信如今已经到了行业触底反弹的时间节点,而2023年也将成为品牌营销大放异彩的一年。

时趣研究院团队在访谈行业从业者、对营销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后,尝试挖掘2023年的营销机遇,为品牌方提供方向及营销策略建议。《时趣2023年营销展望》将通过系列内容的形式发出,本文为该系列第三篇。

时趣2023年营销展望_600.jpg

关于2022年营销行业变化和2023年营销机遇,我们与时趣创造力银河生态伙伴共同聊了聊,本文以Q&A的方式直观呈现:

本文嘉宾为时趣汽车营销专家Freeman刘一欣,时趣创造力银河伙伴领传浩拓的Matt,时趣创造力银河伙伴思惟传媒的孙少君。

Q:作为营销行业的当局者,你怎么去形容2022年的营销行业?

Freeman: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2022年的营销行业,那应该就是“试错”。典型如元宇宙概念,今天它其中有明显的泡沫成分在,但很多品牌主并不在乎元宇宙背后的真正逻辑,而只在乎元宇宙是不是一个热点,要去碰一碰,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量去贴元宇宙元素的营销。

Matt:“内卷”算是一个很好的形容,我相信很多行业里的人都感同身受,不仅仅是卷创意、卷KPI,而且卷你的成本。过去一年中消费信心是明显削弱了,这就让所有品牌都处于一个紧巴巴的状态中。

孙少君:关键词就是“活着”。疫情三年,2022我们的感受尤为明显,市场的遇冷和低迷,身边大批的甲方毕业,乙方倒闭。竞标过程中也遇到过,中途团队集体毕业的情况。举例说个数据,2022年H1,手机销量下滑40%左右,汽车市场数据相似。消费信心的不足,市场的冷淡,预算的减少,都不同维度反应了营销行业的低迷。

Q:怎么去看2023年的营销行业?

Freeman:刚刚提到,2022年我们认为整个行业在进行大量试错,而2023年我们就认为品牌依然会使用大量的新概念工具,并且经历了一定的泡沫破碎之后,他们会回到原点。因此2023年的关键词我认为是“原点”,而这个原点就是最核心的产品力本身,而不是那些外在套路化的东西。

Matt:2023年疫情终于画上句话,无论是品牌方还是营销机构都在追赶回过去三年失去的东西,我最近看罗振宇《时间的朋友》演讲,他说内卷的尽头是什么?是“微雕”。我觉得这个形容是挺妙的,但我自己的理解是,“微雕”有点像精细化的运营,同样也有点像业务的聚焦,它很符合2023年的一个状态描述,我觉得未来一年其实大家都会去做一些“微雕”的动作。

孙少君:2023年我并不乐观看好。相反,复苏也是需要供需刺激和时间周期,2022年的库存压力和存/增量也会成为2023年厂商首要的市场目标。

Q:过去一年中,有没有一些感到明显过时了的营销套路?以及有没有一些新的好用的营销方法出现?

Freeman: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去年因为疫情封控的原因,很多线下的营销套路都已经无法实现了,比如说线下的分众投放,很多品牌在这块的资源都大量缩减,同时品牌会把一些线下的活动和资源,转移到线上。但是2023年随着疫情的放开,线下方面的营销肯定会实现反弹。

另外我们从品牌侧的角度也发现了一点,就是单纯的品牌logo曝光已经无法让品牌买单了,比如说品牌的综艺植入,如果只是展示一下logo和品牌名,或者单纯的进行冠名,那已经不行了,植入的内容需要带上品牌产品优势,输出产品的价值,品牌更希望的是一种场景式的植入。

Matt:其实这几年我一直有一个感受,就是经典的消费者行为学AIDMA模型(A注意-I兴趣-D渴望-M留下记忆-A购买行动)已经有些失灵了,特别是快消护肤这些行业中。AIDMA模型的消费者链路是相对线性的,所以我们以前的策略就是先打什么、再打什么,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

但是现在在电商的场景下,其实是有点失灵了,有些人知道了品牌,可能就会立刻马上被种草,整个消费者行为链路没那么线性了,这也让我们在营销过程中策略出现了些调整,也变得更加高效。

另外还有一个洞察是,消费者本身需要更多的情绪上的需求,所以品牌方不仅要给与消费者产品价值,还要给消费者情绪价值,去做出能够更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在现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

孙少君:传统的公关模式,越来越难以得到甲方的青睐。或者说,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更贴近消费者,品效合一的打法更容易让甲方接受。

Q:从品牌方的营销需求来看,你在过去一年中发现了什么变化没?

Freeman:前面也说到了,因为疫情的缘故,品牌方会非常重视线上化的营销,并且把以前线下的动作迁移到线上。

同时我们也发现,品牌现在更愿意去做高增长、用户运营的业务,品牌希望跟自己的用户深度绑定。以前可能消费者购买一个产品,在成交后顶多有一个售后的行为,关系就结束了。但现在品牌更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方法,与消费者形成直连,更加注重用户运营这件事。

Matt:以前企业愿意花钱去做一些很纯粹的品牌项目,但是现在纯粹的品牌营销项目对企业压力都很大,企业基本上都会要求每个项目都带有效果转化,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这样可以给公司一个交代,更看重ROI,同时预算其实是减少的。

而这种变化,其实也说明企业内部话语权的变化,比如说以前品牌部门可能是老大,占主导地位,现在基本上都会是电商部门占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也能发现,以前很强势的品牌部门慢慢没那么强势了,甚至我们认为品牌部未来会更像是一个功能性部门,去赋能电商等其他部门。

孙少君:更加强调“生意逻辑”。品牌方会越来越淡化过往的传播KPI,转向更有效的以生意为出发点的需求和指标考核。

Q:你怎么看待广告公司、营销公司的未来发展?

Freeman:这个行业的人才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厉害的人能够得到更多的蛋糕,而弱的人会持续退出舞台,很多传统广告公司其实就面临了人才的流失。

另外,广告营销公司必须要懂行业、分析行业,而不是从传统意义上来看,提出一个概念,提一个创意就可以卖出去了。广告主正在变得更加理性,也不太容易单纯为广告人光鲜亮丽的从业经验买单。

整体来看,广告公司其实未来会往咨询公司的方向发展,不能只懂传播逻辑而不懂业务逻辑,需要把营销方案与品牌的业务进行深度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品牌主解决真正的问题。

Matt:其实我也复盘了一下过去一年中对我业绩贡献度最大的客户项目,我在想我们当时做对了什么?其实结论很简单,就是我们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我觉得营销公司说到底要帮助品牌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样也要给品牌方提供情绪价值,而这就是客户满意度的关键。

比如说,客户把同样的业务交给我们做,跟交给友商相比,我们可以让客户更省心、放心,并且满意。这背后其实并不是我的出品有多么超群,而是我们服务态度、服务体系做的更好,用一种owner的心态去做事。因为当你有owner心态的时候,每个项目你都会觉得是自己的作品,而不只是一个工作项目,这样才能让客户认可你的价值。

孙少君:变化,是最大的动态因素。市场侧,消费侧因疫情3年的变化,都给厂商及营销公司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变化之下,强如华为任总也在强调,首要目标是活着。在活着的基本需求下,过往华而不实的传播通路,更难说服客户,如何和客户站在一起,从生意逻辑思考问题,是2023年摆在营销人面前的课题。

从广告营销行业的发展来看,“融合”和“复合”会更明显。融合是指业务边界在模糊,广告内容化,电商公关化,都会是营销行业的趋势。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Empower Creativity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