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利益冲突,有效沟通也必须在同一认知层面上展开

职场情商
于子桓
2022-12-14

他甚至还在一次的饭局上夸夸其谈,放肆的说,假如现在某个民族打过来了,打到他所在的城市,而那个民族打过来的时候并没有伤害到他关心的家人,那么他会第一时间向他们投降,积极的做一个汉奸。因为不就是为了过个好日子吗?现在亲朋好友一个没损失,投降谁不是投降呢?

“做汉奸没什么不好的”,当然这种说法我们很多人会觉得特别的反动,不爱国不爱民族,简直无法忍受。事实上那天晚宴上也确实刀枪齐举,战火纷飞,最后黄教授落荒而逃。

事实上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当中,沟通都是变得越来越难,哪怕参与沟通的几个人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中国和美国现在正激烈的进行着贸易战,所以当美国疫情爆发的时候,一部分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挺高兴的,因为这下子美国佬终于没时间来跟我们打贸易战了,这是从利益冲突的角度,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些很正常。

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些更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朋友们,觉得美国爆发疫情实在是很可怜,看能不能想办法支持他们一下,比如寄点口罩,寄点儿中药。尽管那些人并不觉得中药对疫情有什么帮助?这些人能够抛弃利益、自尊站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去看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然而在有些时候,明明大家之间并不存在利益的冲突,却依然沟通的特别困难。

比如说这两天正在踢世界杯,现在采访一下你,上一次世界杯的时候,什么品牌的广告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呢?是法国队夺冠以后会给你退钱的那个电器吗?还是在两场比赛的中间高频次喊来喊去的 Boss直聘或者知乎?

现在我们要澄清的一点是,有不同的观点其实并不可怕,有效的沟通不是说一定会建立共识,而是说我们真正的在同一个认知的层面上讨论问题。

现在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这样一个对比转换成这样一个例子.

假想当年911发生的时候,你在电视里看到了世贸双塔被飞机撞上燃烧倒塌的画面,只看了一次,你现在依然感觉历历在目;而另一种情况是你每天都会打开电视机看新闻联播,你每天都会看到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个画面同样深深的印刻进入了你的大脑,当然你可能看了一百遍、 三百遍甚至更多遍。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其实如果我们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有好几个认知的层面可以进行讨论。

第一个就是关于脑科学的记忆层面。

不管是只看一次就终身难忘,还是看了几百次才终身难忘,它们根本性的逻辑都是触发了我们长期记忆,也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开始合成某种化学物质,从而诱发了长期记忆,而不是之前的仅仅是突触膜电位降低而诱导出的短期记忆。这一部分的内容,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埃利克·坎德尔的自传。

很显然,如果我们只是企业里面的员工,不太会对生理学记忆这个层次的讨论感兴趣,所以如果有人在这个层次上用类似的生理学语言参与讨论,我们可以想见,他和在营销学层面讨论的同学们必然不会有共同的语言,最后不过是鸡同鸭讲、不欢而散而已。

所以现在我们回到营销学的层次上,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复盘了上一届的世界杯最成功的两类广告,今年的世界杯你打算怎么办呢?

是反复不停的重复的知乎模式,还是调动强参与的哪个队夺冠就免费退款的模式呢?

而这个时候的沟通同样需要规范大家认知的层次,比方说第一层。

任何一个公司其实都有一个流程,有些公司是领导说了算;有些公司是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综合一下意见。第一个层级其实就是大家按照公司的流程去走一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然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投放,不管你这个公司的流程里面是在分析点成本的高低或者是投入产出比的大小都无所谓,其实不过是按流程走的第一层。

然后就是第二层,第二层其实是另外一个认知层面,也就是我们需要模仿别人的成功案例。

在这样一个层级上,大家都在不停的看谁成功了,谁更加成功,谁是最牛逼的成功,我要向他学习。当然能不能学到他的精髓是另外一回事儿,但模仿其实是这一个层级的最核心的动作要领。

当然比模仿更高一个级别的层次,就是大概能够意识到我和我要模仿的那个对象之间是有不同的,我和我要模仿的那个品牌所处的环境可能也是不同的,基于外部和内部的差异我们该怎样更有效的进行模仿呢?

于是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大脑直觉进行了某种修正,输出了一个我们打算模仿的、直觉的做法,这是第三层。

而第四层就是用我们的理性去真正的梳理若干个成功的案例或者失败的案例,真正找出决定这些成功或者失败的相关的要素,从而去建立一个模型,然后这样这样一个模型来分析当下我们品牌所碰到的问题,最后用这样一个模型推出一个基于达成未来目标的执行方案。

现在事实正像前面的垃圾君黄教授说的那样,当我们的认知层级不断的向下一级挺进的时候,过去我们曾经认为特别有价值的东西,很快就在下一层变成了垃圾。

十几年前我们特别崇拜GE和他们开发出来的六西格玛模型,而现在我们则是天天说克里斯坦森和他的《创新者的窘境》。

过去,流程就是核心竞争力,而在天天倡导数字化转型的今天,重塑流程才是生命线。

十几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崛起,抄的都是美国互联网公司的模式,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模仿中崛起。

然而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必须自己探索自己的新模式了,反而在美国有一些模仿美团、大众点评等做外卖的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了。模仿当然有效,但并不总是有效,所以需要修正,至于是靠直觉修正还是靠经验修正,还是靠什么修正呢?那么就要去读一读最热门的《思考快与慢》了。

卡尼曼在书里面告诉我们,正确的思考逻辑是什么样子的?

随后卡尼曼又出了一本新的书叫做《噪声》,告诉了我们怎样通过建模的方式,真正的去理性的把握未来,或者叫“不预测未来而去把握未来”。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即便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然后我们坐到同一张会议桌上开始进行沟通,假若我们没有把彼此的认知调到同一个层级上,那么这样的沟通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只能说一点意义也没有。

哈哈哈,开个玩笑!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企业会议会越来越多的原因了,因为沟通一点用处也没有。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