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如何解决年轻父母的辅食焦虑?--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新机会

消费者洞察
朱翊你知道的
2022-07-15

本文已获得伟大航路战略咨询公众号(ID:wdhlzx)官方授权发表


引言




经过伟大航路战略咨询最近在中国辅食创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新手父母中有近6成存在“辅食焦虑”的情况,这不是个案,而目前市面上的品牌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由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动作, 并尝试提出了解决方案供大家一起探讨。


辅食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辅食行业也是“赶上了风口”,随着“新消费浪潮”的热度,越来越多创业者开始找寻“小众赛道”又名“细分赛道”,婴幼儿辅食赛道亦是没能逃过这群雄心勃勃创业者们毒辣的眼光。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12 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约为 100 亿元,2019 年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4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23%。据新潮传媒发布《母婴行业洞察及营销策略》报告则显示,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保持10%的复合平均速度增长,2022年规模或超过500亿元。


投资机构则更是认为婴幼儿辅食市场未来是千亿以上的规模,资本除了看好发展前景,更是对创业品牌在产品理念、包装设计、IP属性、产品研发、服务体验方面有更大的期待。
图片1.png


虽然自2017年以后我国新生儿出生率路走低,2019年相比2018年下降0.46%,相比2017年下降1.95%,出生率进入下降通道。但2019年新增出生人口超1400万,规模依然很大。 “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将为我国婴幼儿辅食食品提供稳定的需求来源。


在市场竞争中,除头部品牌之外,仍有占比超60%的为“无名品牌”,国际品牌进入市场较早,现市场份额较大,国产品牌进入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有较大机会超越国际品牌。

辅食行业品牌现状  

百舸争流 , 奋楫者先

我们认为辅食品牌之中,只有小鹿蓝蓝与窝小芽是真正“玩明白了”(这里是对母婴用户的洞察准确),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看两段引自这两个品牌创始人的话语:




洞察到消费者5大需求:

1、对颜值包装的需求,产品、品质,功能,颜值,IP,体验等高需求。

2、场景痛点:场景更加细分如宝宝突然情绪波动,流口水导致红下巴,记忆制作专门的宝宝辅食时需要特定的配料辅料等。

3、高性价比需求:新一代父母并非一味追求低价,而是在更好的品质基础上,追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4、情感共鸣需求:购买产品时,会倾向于选择能满足自我情感共鸣的品牌,从而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产品传递给宝宝。

5、陪伴成长需求:90后父母在育儿时,有着充分的陪伴意识,其中一部分是出于自身与父母关系相对紧绷,因此希望摆脱这样的两代人关系,建立朋友关系,陪伴宝宝成长,因此在品牌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帮助其达成这样状态的品牌。”

——引自小鹿蓝蓝创始人




我们简单来分析下这段话。一共有5点,其从颜值、痛点、性价比、情感共鸣、陪伴等,对目标用户做了研究分析,从表面来看,这5点特性似乎其他圈层用户也都存在,比如第1点中“对颜值、产品品质、功能、体验等高需求,如果这个理解放在成人零食或电器方面似乎也都合理,高颜值的烤箱、甚至有内置拍摄功能便于拍摄食物在烤箱内成形的过程且可以直接上传云盘,用户可以自行下载,进行自主剪辑发布社交平台。


是的,完全没有违和感,但问题就源自这里,辅食的用户其实是6个月-3岁左右的婴幼儿,并不是成人,那为什么要做那么高的颜值,难道是6个月的宝宝已经形成了自己对颜值的认知与要求?为什么要品质,难道是因为宝宝对品质有要求?为什么要体验,难道是宝宝对体验有较高要求吗?必须要送食用辅食的勺子和碗才会开心?


当然不是,这里的“消费者”其实并不是“宝宝本宝”,虽然准用户是宝宝,但购买者却其新手父母,那么由于宝宝很小,并不明事理,所以宝宝的产品都是由父母来进行“代购买”原本是对“用户的洞察”也就是变成了品牌对“用户父母的洞察”


又如其洞察的其他3点:对高性价比的追求、情感共鸣、陪伴成长”,这些也都是针对新手父母而不是用户本身;而在这5点洞察中只有一个点是针对宝宝:“场景痛点:场景更加细分如宝宝突然情绪波动,流口水导致红下巴,记忆制作专门的宝宝辅食时需要特定的配料辅料等。”


同样作为90后,我们认为关于宝宝父母方面的洞察是比较准确的,我们这代人是有对品牌颜值、品质、体验、陪伴、情感共鸣等方面的需求点,但即使品牌在颜值、情感、体验等方面做的再好,我们也认为针对这几点发力并不一定就是对的,毕竟作为新手父母,自己再怎么喜欢这个品牌的颜值,核心精神,但如果自己的宝宝对品牌的产品难以下咽,甚至呕吐,便秘出现不良反应,我们也不会再去复购。


报告中对用户的调研中也印证了我们的想法有近40%的用户表示如果宝宝对品牌产品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便秘等情况在很大可能上是不会复购了对于对宝宝不利的品牌容忍度为0。
图片
原本,我们认为这个洞察很棒,因为其确实戳心了,还写下几千字来对每个点的洞察进行阐述分析,但冷静下来思考,这样的洞察是否真的是“对的”?对于企业发展,可能是对,对于宝宝,并不一定对。作为父母永远都无法代替宝宝成为用户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洞察”也对但不全对,长此以往,不乏有些品牌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故意在营销端对宝妈宝爸下功夫,诱导新手父母购买其产品,而忽略了产品端“真实用户宝宝”的食用体验。毕竟真正的用户是6个月+的婴幼儿,他们才是真正的用户,产品的好坏并不是父母说了算,品牌还是应当在真实用户食用产品方面多去研究,创新,而不单单研究其代购买者。


“我们做的永远是人群红利,而不是产品红利,不是因为婴童食品赛道火了,就要冲进去做,而是大量的用户需求亟待满足,能否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用户才是我们核心,产品只是解决用户需求的一个载体。”

——引自窝小芽创始人


窝小芽意识到相比上一代人,如今的年轻父母们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大多数家长也能认识到营养均衡、食物多样性对孩子们餐饮健康的重要性。


而伴随着这样的认知, 不少家长注意到了孩子们的日常饮食并不能达到他们心目中的营养标准。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教育培训中心与达能开放科研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 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约 51%的家长反映 3-12 岁的儿童存在日常膳食结构显著不均的问题,且达到膳食结构均衡性优秀水平的儿童不足 3 成。


所以,品牌创新性提出了“婴童新正餐”的概念,推出了“一周系列”,即宝妈可直接购买宝宝足够吃一周的辅食,并且通过技术实现营养均衡、丰富,且易于宝妈去烹煮,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好一顿宝宝需要的营养餐。


我们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在研究过产品后,发现了问题,就是一周系列中,似乎只有主食,或添加有果蔬营养成分的主食,而没有其他“真实配菜” 如肉泥、鸡蛋、菜叶等其他需要补充的营养食材。这也让我们引发了关于“营养辅食套餐”的思考


目前,国内的辅食品牌大多以销售单一食材为主,各自为营,可谓是群雄割据,我们调研了行业中10个品牌,分别是:窝小芽、小鹿蓝蓝、米小芽、小皮、英氏、亨氏、秋田满满、宝宝馋了、种子特工队、方广, 调研结果显示,这些品牌产品端并不都是有机、无过敏原、先进的灭菌技术;而产品品类也并不属于“品种齐全”,因为大家都在试图寻找所谓的“细分赛道”,想通过品类占据消费者心智;


比如已经实现占领部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小皮, 在社交平台搜索宝妈们热推最多的便是其米粉,根据天猫宝宝米糊热销榜显示,小皮为榜单第一名,其次是英氏、地球最好、嘉宝等,这几乎已经说明小皮至少在互联网上占据了消费者对米粉品类的心智, 小皮似乎已经等于米粉这个品类,成为其代名词。

图片3.jpeg

正是由于有小皮这样的课代表做表率,同样还有亨氏这样的传统外企在国内盘踞多年,国内新辅食品牌们在初入局时便做了品类占据心智的战略选择,而这个选择也为后期发展埋下了伏笔。


说回来,销售模式也只有窝小芽的“一周系列”有戳到宝妈真实喂养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痛点,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系列,并且认为这是个好的方式,我们在后面的消费者调研中会讲到;


产品方面每个品牌在初入局时都在从不同品类切入,小皮是米粉;小鹿蓝蓝是冻干技术制作的零食;种子特工队是冻干汤底、酱与面条,宝宝馋了是淡干虾皮;方广是自研生产蝴蝶面条等花式面条;米小芽是高留胚率的胚芽米;秋田是“全餐”理念,即面点、胚芽米、生鲜、调料、零食同时布局;


亨氏则是主要转向宝宝消化吸收方面研发;英氏产品也几乎与其他品牌相同:米粉、果泥、面条、磨牙棒、溶豆等,不同的是其将产品进行了“分阶体系设计”,即不同年龄吃不同颗粒大小的产品,这也与品牌重新定位的分阶喂养理念有关;


窝小芽是以“新正餐”为核心理念,产品覆盖年龄段也提升至12岁,而其中我们认为较为重要的洞察就是前面提到的“一周系列”,后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下这个系列对新手父母究竟好在哪里。


辅食行业品牌目前来看还没有“很卷”,大多以代工为主,只有少数品牌有自己工厂,而产品也是“良莠不齐”,去社交平台搜索任意品牌几乎都会有差评,甚至投诉,用户控诉大多是产品问题或是宝宝吃后有不良反应等。


这些品牌在营销方面也几乎都是“标准的统一动作“:母婴平台投放、社交平台母婴kol投放、私域一对一专家问答、第三方机构测评、自建IP植入等形式;品牌创立初衷也存在是“为人父母之后感到市面上没有“好品牌”,于是便自己建立,并不是说这样的初衷不好,只是不同的初衷会存在不同的角度,对消费群体的观察视角也会不同,不同视角都会存在“洞察盲区”,这些盲区最后可能会变成品牌增长路上的“绊脚石”


不论哪个初衷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企业必须要长期保持“动态洞察”,而不是一蹴而就,消费者的心态是一直在变化之中的,品牌也需要随着消费者心态的变化而变化,才可能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之中


而在市场竞争方面,新兴玩家们以线上销售为主,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以传统老品牌为主。


我们认为一二线城市辅食品牌虽然“微卷”,但依然也没能达到消费者对辅食的核心要求。

图片
目前行业以外资品牌、传统国产品牌、新国产品牌、跨界孵化品牌为主要竞争格局,不同企业有各自擅长领域,如外资有世界级资源,传统国产有自建工厂,新国产品牌对于新一代消费群体洞察力更加敏锐,跨界孵化品牌有丰富成功操盘经验与极强的行业复制能力/经验,尽管行业竞争激烈,但受限于行业发展较慢,所以仍处于初级阶段。


消费者现状研究

碎片化信息引发喂养焦虑

我们既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就要详细来阐述下原因,为什么目前市场上品牌没有满足消费者的核心要求。


在我们《报告》中对新手父母的调研发现,4成父母明确知道要在宝宝6个月时添加辅食,但有3成父母并不知道要添加什么,只有不到3成父母知道要添加含“高铁”的食物,但具体是哪种“食物”,其实也是一知半解;有些父母认为是米粉,有些认为是糊状食物。

图片

首先我们来简要分析下,这些新手父母对辅食信息的认知来源哪里,
根据报告调研显示主要来源以下4个渠道
1、新手父母的长辈告知
2、新手父母自己网上搜索
3、询问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
4、其他渠道得知如朋友亲属杂志报刊等
那么问题来了,在众多获取信息的来源中,他们最信任哪个答案不言而喻,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最信任的信息来源,那么这个辅食添加的信息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显然是不一定,毕竟可能存在时间与环境差异的情况。


如有一个新手父母的农村亲属告知他们,而这个农村亲属年纪已过40岁,儿女已上初中,并且从小一直是在农村长大,其小时候家庭条件可能并不富裕,网络也不发达,甚至亨氏等国际品牌也还没进入下沉市场,在村镇中根本就没有“米粉”这个词汇的存在,而她的父母当时给她添加的辅食可能是北方人常喝的“小米粥”

甚至是馒头泡粥,那这种辅食对于一个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新手父母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建议,双方的教育背景不同、养育理念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世界价值观不同都会造成“不对称信息”的问题,即使是将这个农村亲属换成一个5线城市的朋友、甚至医生结果也是一样,受限于城市发展速度,大家的认知不在同一个维度,就会出现信息不匹配的情况。

为了更加客观,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是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不论是一线还是下沉,情况就会不同。比如A从小生活在一线城市,有几个同样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好朋友,大家从小就认识,一直到结婚生子,都还有保持联系与很好的关系,之间也都有相似的学历背景,各自经济基础也都相近,平时经常会一起聚餐,一起品尝美食,一起去游玩,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或者难事,也都会互相帮忙。

并且,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刚过8个月,只比A2个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互相给建议,则很大程度上是“可取的”,就是因为他们相似的经历与多年的互相了解,而唯一可能会出现“不可取的”地方则是宝宝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即使接受了好朋友的建议,购买了x品牌的产品,宝宝食用后出现了呕吐、便秘、甚至根本就不吃的情况,A只能放弃x品牌,而去选择其他品牌。

这种情况之下,从A的角度来看,选购成本会增加,需要更多时间去筛选适合自己宝宝的品牌,或是去询问医生了解宝宝的饮食情况,而从商业角度来看也就有了品牌更多证明自己的机会;

同样的情况,我们同样用上面的A来举例,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有着同样的背景经历,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发生在3线或5线城市,同样是宝宝刚过8个月的朋友给了建议,宝宝吃后出现不良反应,那么A会有同样的结果,增加了选购成本,增加了品牌证明自己的机会;


那如果是两个不同线级的城市,不是好朋友给建议,而是一个不太熟的朋友给的建议,那么A也就会出现3种情况:
1、听取建议
2、不听取
3、去搜索查询了解看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A的选择成本还是比较高,但至少还是给了品牌展现产品优势的机会。

从以上4个举例来看,当然,这种情况可以无数增加,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可以总结4个问题:
1、消费者被推荐选购是存在先后顺序的
2、消费者被推荐选购的人很重要
3、与目标消费者有相似经历的人推荐产品成功率更高
4、与目标消费者经历背景差异较大的人推荐成功率较低



这几点也恰好证明了品牌在投放中可能会

存在以下的问题


1、虽然都是母婴平台,但平台粉丝用户与品牌产品定位不符,比如产品价格高,而粉丝用户在辅食方面预算较低等情况;



2、虽然都是母婴kol,但也有搞笑、剧情、旁白、好物推荐、日常vlog、旅行、测评等分类,如果品牌只是一味的投放单一分类,则cover的人群会比较小众


比如,好物分享类,这类账号的粉丝经过我们研究,他们的购买行为大多数为“试探性购买”而日常类博主,将产品融入自己的生活中,粉丝会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不断持续曝光的产品,形成品牌印象,并且对产品有一定的认知,所以是“熟悉性购买”;不同分类会有不同性质的购买行为,这里我们不再展开,后期会专门写文章来研究内容营销策略。



3、虽然有找测评博主,但遗憾的是,年轻消费者对某些测评博主的信任度已经逐渐走低,因其自身内容宽度愈来愈大,逐渐涉及某些粉丝熟悉的领域,便逐渐暴露出来相关专业性的问题,如某爸测评在测试耳机时采用的测试方法与数据展示就曾被某相关领域的博主爆出有bug,并发布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引起众多粉丝共鸣,认为某爸测评的内容越来越“水”,之后便不再关注了。



我们也在某社交平台看过之后发现,某爸测评内容缺乏一定的严谨性,有广告嫌疑,有的内容甚至是直接广告,尽管那款产品并不好,但其仍用“测评”的方式表达,显然粉丝们并不是“傻瓜”,面对这样的视频内容,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所以对于博主合作,我们还是建议品牌谨慎筛选,充分去了解其内容质量与粉丝画像及阶段,以免伤及品牌印象。


回到消费者层面,报告显示超过4成新手父母会自己动手尝试制作辅食并有15%的消费者认为有难度其了解渠道大多数都来源于小红书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与社交平台有较高比例人群由于时间原因很少有机会去自制辅食 更不用说是否了解宝宝对哪种食物过敏了
而对于辅食品牌,消费者也并不了解国家出台对辅食企业的生产标准,所以对辅食品牌的决策,只能依靠自己对不同品牌之间的研究,新手父母会花费很多时间去线下渠道或线上平台了解辅食品牌,而对其最信任的原因之一也是朋友推荐;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所说,这一代父母对于新品牌的开放度较高,但同时对品牌忠诚度较低,一旦宝宝出现不吃或不良反应的行为,则不会再次进行选购,转身就会去寻找尝试其他品牌,在这点上品牌们应当充分注意用户情绪与产品质量;建立用户问题管理机制,避免用户生命周期较短的情况出现。
图片

面对辅食品牌是否为国产或国际洋品牌,新手父母们则是呈两级分化的态度,一部分认为只要产品好不论是国际还是国产宝宝食用后没有不良反应自己便都可以接受而另外一部分则是认为国产品牌会更加适合中国宝宝但究其原因又说不清楚表示模糊一些细心的宝妈发现国际与国产品牌的质量标准不一样服务态度不一样成分含量不一样生产工艺不一样价格也不同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伟大航路战略咨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伟大航路战略咨询(ID:wdhlzx)】原创

*此内容为【伟大航路战略咨询(ID:wdhlzx)】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