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品牌出书了

案例资讯
休克文案
2021-08-30

这些年,品牌的创作越来越多元。

新品发布会开始从室内走向胡同、楼顶、菜市场……

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变,不只有传统的地铁站台,也可能是一个城市路标,一个行车记录牌,一个自动售货机。

而其中,明显感受到一个趋势:

越来越多品牌开始偏爱「书」这个媒介,并围绕它产出对应的创意。

有的把书作为campaign的延伸补充,有的把书作为一个策略,和大众展开一种生活的对话。


1.

很早之前,网易云音乐联合人民日报就出书了。

在100万高点赞的乐评中,精选了244条有共鸣的留言,集合成的一本纸质的笔记书。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09.jpg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15.jpg

据说这本书,很快就售罄了。

这样的跨界在当时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可以想象下,看着这本书,听着网易云音乐,是一个什么样的气氛场景。


2.


小鹅拼拼出了一本超小的书。

叫做《小拼哲学》,里面充满了一些生活的小哲学,去抵抗当下横行的内卷。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18.png

这特别像一个生活的注脚,告诉你事情不是想象中那样。

换个角度,生活就没那么糟糕。努力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积极和快乐。


3.

今年夏天,钟薛高出了一本名为《夏日的答案》的答案之书。

翻开里面,迎面扑来的是夏天的美好。有着治愈的插画,以及可爱的文案。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22.jpg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24.jpg

把雪糕变成一个漫画人物,和你进行100场对话,也让钟薛高成为读者这个夏日的限定快乐。


4.

天猫出了一本工具书。

把用户经常使用的高频词汇,从字母A到Z排序,还带例句解释写成一本《买家秀高频词汇书》。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27.jpg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30.jpg

自从有了这本书,上网social再也没压力了。经过3个月的潜心背诵,和大家交流起来也其乐融融了。

类似这样的书,其实还有很多。

比如,美团外卖出了一本《干饭之书》。在面对世界难题“午饭是什么”的时候,可以查阅一下。

不知道怎么写外卖评论时候,也可以翻翻找灵感。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32.png

以上只是一些品牌案例。

今天更想聊聊的是,品牌为什么要出书?

首先,书本身就是一个小成本的campaign。在动不动上百万的传播规格中,出书是一件极具性价比的选项。

拍摄一个短片讲述一个故事,也可以直接把它写进书里。特别是群像故事,更适合书本这个形式。

我觉得方太拍过一个《时间机器》的系列短片,大概内容是妈妈花了太多时间浪费在洗碗这件事上。

如果有一个洗碗机,妈妈就有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身上,去追求自己的热爱,去过另一种丰盛生活。

顺着这个思路方向,是不是就可以把《时间机器》写成一本未完待续的书呢。

其次,书的沟通是缓慢的,短时间无法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

但这也意味着,这种载体可以带来更长周期的传播。在横纵两个方向,可以撬动更多的人群。

随着时间推移信息覆盖,人们很难记得一组短片和海报,幸好还有一本书籍。但前提是,品牌出书更需要言之有物。

之前网易严选写过一本《严选生活哲学》,它只是一本册子,没有策划成一本书。但它传达的品牌态度,我现在依然还印象深刻。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34.png

当下的传播环境,留给品牌的形式不多了。

在那么多碎片化内容中,品牌可以选择一种新的沟通方式,用书的形式缓慢叙事反而能缓解焦虑,能再次打动读者。

而且,品牌们是时候给自己做一次系统的更新。

拍过那么多短片,输出那么多品牌观,是否还能找到来时的路呢?是否能谱写成一本品牌之书呢?

另外,品牌出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那就是书本这个媒介的本身就是内容,它呈现出一种品牌的文化、气质以及生活态度。

比如,蔚来打造了首本愉悦生活灵感读物《NIOHouse 城市誌》,汇集了有关城市、空间、用户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830144637.jpg

vivo也推出了首本杂志《创作者》,希望发现城市里的创作故事,让更多人加入到对生活的创作中。

别人都在短视频中博取流量,而有人在用书的厚度来思考用户和生活的关系,这样的差异沟通信号,可以给品牌带来很多潜移默化的认可和好感。

很多时候,广告本质就是一种强硬传达。 

品牌付费制作短片,花钱传播广告,才千辛万苦传达到读者这里。这个过程,既花钱又吃力。

但如果以书的形式,一切都不一样。

成本大幅度降低了,推送变得顺畅了,甚至读者还会花钱来主动购买。

因为,你把传播本身变成一种有趣的产品。

与其说品牌喜欢出书,不如说当下的传播思维开始变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