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的战役

营销管理
刘渝民的杂记
2021-05-13

最近有个北大博士为了调查外卖员的生存情况,特地去美团干了一段时间外卖,文章发出来后,美团就成了众矢之的。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只要你最火,都有摊上事的时候,从前是百度,后来是阿里,现在是美团,将来会是谁?

说起美团,他在互联网圈独树一帜,它做的时间够久,盈利模式并不太好,干的都是脏活苦活,即使今天市值高达数万亿港币,可它还在大幅亏损。

最有意思的是,美团这个模式就是伪命题。团购业务是从国外照搬过来的,团购鼻祖groupon,当美团如日中天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卖身了。

当年的千团大战,美团熬下来了,最终和点评合并后,成功上市。但美团真正的成功,跟团购无关,也跟点评合并无关,而是等到了外卖风口。

要说做外卖,最早的那是饿了么。阿里巴巴很快发现了机会,18年以95亿美金的天价收购了这家成立仅仅数年的创业项目,这让我想起百度19以收购91无线,最后却一败涂地。当然,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没有那么失败,至少起到了狙击美团的作用。

美团看到外卖的机会后,迅速以做到第一,做大规模为战略目标,抢先了大量饿了么不做的或者没有渗透的市场,不管是优质市场还是次级市场,美团全部渗透,就是要做第一,因为外卖是高频刚需,是流量。这是互联网app的生死线。

当年的千团大战,与其说是恶性竞争死了,不如说是人们根本不需要团购,商家可以直接优惠,然而外卖就不同了,离开了外卖app,人们叫外卖点单很不方便,配送也不方便,现在吃外卖已经成为一线城市主流,与财富无关。

等到了外卖的美团,迅速做大,上市时的美团,市场估值400亿刀,有投资机构认为,外卖打底200亿刀,实际上,如果没有外卖业务,美团将面临阿里的蚕食,直到倒闭,因为团购业务无法造血。

今天美团除开外卖业务,其他传统团购业务,诸如休闲娱乐,教育,婚嫁等领域的门店入驻,广告费等,都是依靠外卖的流量在生存,否则,商户根本没有流量,美团又不得不一直买流量,这样的左右流量倒腾业务,是难以为继的。

但很可惜的是,阿里巴巴没有充分重视外卖业务,现在看来,外卖业务撑起了美团的本地生活的巨大想象空间,将来美团可以配送衣服,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等,它在不断像阿里的电商业务发起冲击,现在美团买菜已经是生鲜第一,还有美团超市,未来还有更多其他。

回到18年,阿里作为电商第一,打遍天下无敌手,再到今天,除开京东老对手,多了拼多多和美团两个新巨头,而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美团。

阿里一直在娱乐内容上和腾讯作战,在金融支付上和腾讯作战,在本地生活和美团作战,大多都一败再败。但阿里依然高速增长,因为它的核心业务,电商,稳如泰山。如果回到三年前,阿里应该集中精力,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团在本地生活背水一战,因为外卖业务的胜负,将决定未来巨大增量的本地生活业务的走向。外卖带来的海量优质流量,也是阿里巴巴急需的。

打败爱奇艺的不是长视频,而是短视频。打败阿里的,或许不是电商,而是其他的产品。

巨头的战役还在进行,下一场战役,应该是头条对腾讯,遗憾的是腾讯已经集中力量在娱乐内容业务上狙击头条,但却节节败退,因为这是全新的产品。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