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8骗炮型招聘」:这些招聘骗局你不得不防

职业指南
瞎说职场
2020-06-19

这几天最有聊的新闻是关于求职招聘的。

一名求职的女性网友爆料,求职中遇到阿里员工骚扰。

这位阿里 P8 表示可以包养她,包养之后可以安排阿里的正式岗位,原话是「不用操心,我能打通」。

不久之后,这位P8在阿里的直线主管在知乎实锤了这位P8员工:

在网站上发布了虚假的招聘信息,对求职者进行了欺骗和骚扰,并用公司岗位为诱饵,试图达成私人不正当目的。

这位P8的主管进一步补充了阿里的处罚措施:「辞退」。为这件事情画上了句号。

只留下满屏幕的评论:「蒋凡呢?」和「刑不上P9,礼不下P8」。

抛开苦命的阿里PR,对阿里HR来说,这是一道送分题。

辞退的理由很充分:

  1. 损害公司形象(表示自己可以以权谋私);

  2. 违反招聘流程(就算是兼职,招人的流程不过HR怎么行 );

  3. 在工作之外,未向公司如实反映自己的创业行为(当事P8还做猎头和主播)

但让人担心的是,在今年艰难的就业大环境中,小伙伴们越对就业机会渴望,就越可能陷入到潜在的骗局之中。

分享部分之前小伙伴们真实遇到的骗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骗色局


这次实锤的细节很有趣。阿里内部的员工通过招聘软件包养希望进入阿里的姑娘。这个员工刚刚入职阿里三个月,真是飘了。

和贪官贪污,办事员以权谋私类似,利用招聘权来换取利益,也是一种权力寻租。

很遗憾,这种权力寻租很不靠谱。

大家想去的往往是正规的大公司。

而在这些正规公司,招聘是一个复杂的流程。

从规划HC、草拟岗位JD,发布岗位,到收集简历,到面试,到测评,到录取,到背景调查,大公司通常是有一套完整的线上流程的。

如今你去一些互联网公司面试,进门扫码,一会儿对应的HR就来接你了。

这套流程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提升效率,降低在某一点卡壳,导致全流程堵死的情况。

第二就是为了透明公正。

在整个流程中,有HR介入,有主管审批,有直线经理面试,起码是需要2-3方才能完成全流程的。

但凡有人,承诺可以以一己之力帮你搞定岗位的,大概率是骗局。

而在部分招聘官可以一手遮天的中小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又很低。

不仅如此,招聘中的权力寻租与权谋私还不太一样。

以权谋私,坑的是国家,老百姓甚至是其他公平竞争者。以权谋私的这人是获利的。

但招聘不同,你收了好处招进来的人,在你团队里,干活不利索,你得负责啊。

要么你自己上,把ta干不了的活你干了;要么你坑其他下属,如果把其他下属坑走了,你还得接着自己上。

所以大部分时候,面试时看到漂亮小姐姐,招聘官当然是愿意饱眼福的。

但是为了一份艳遇,给自己的工作添堵,每个人都有再犹豫犹豫。

企业招人,是为了提高效率,分担工作压力,唯「才 德 稳定性」是举。

以颜值来选人的,这是坑自己团队。

如果姑娘真的觉得阿里P8值得一睡,那请便

但如果是为了阿里的岗位机会,那么不好意思,你想多了。

在这个案例里,一个入职三个月的P8,大概率招聘流程还没完全搞清楚,他说的毫无可信度。


02 骗财局


我年轻那会儿,听到的最无耻的面试体验,是培训费。

你在网上看到一个要求不高,但是薪资挺不错的岗位,兴冲冲的投递了简历。

去了以后,虽然地方不咋地,但你发现好几百人在那里排队面试,你未免有些忐忑不安。

幸好面试很简单,公司第二天通知你来上班,但是除了带身份证,社保卡之外,还得先交2000元培训费。

你犹犹豫豫,但是失去高薪机会,又觉得奇怪,网上一查,居然很多人都在骂这家公司骗钱。

懂了,你逃过一劫。

随着时代的进步,骗钱局也有进步。

比如,有一种挂着「职前培训」名目的培训机构。

实话实说,对于我们这些老鸟来看,「职前培训」是有必要的,很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对职场的了解太少,有一段几个月的适应期。

如果经过职前培训,这波孩子的简历水平,面试水平以及进入工作后上手的速度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求职服务中最核心的服务:岗位推荐,是一个伪命题。但是职前培训,不可能给你保offer。

当然,我也理解,当学生们花了3-5万的钱在职前培训上,他们是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也就是拿到好的offer。

但你环顾市场会发现:主流人力资源公司,尤其是外资招聘企业,没有一家做求职服务。

这生意这么高利润,外企不是没有讨论过,谁和钱过不去啊。

10年前,在Randstad市场部的时候,我们就做过这个调研。但是当时的总经理很直接拒绝了:

客户希望我们推荐最优秀,最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而不是给我们支付了额外费用的候选人。我们向候选人收费的时候,就失去了客观公正的咨询顾问角色。

企业通常也不愿意特别高调的与高收费的求职服务机构打交道,这并不长脸,反而会让普通求职者质疑公司是否存在招聘黑幕。

所以,当一家求职服务机构信誓旦旦为你工作打包票的时候,有两种可能性:

  • 他们确实和某些公司的招聘官有黑幕;

  • 他们在说谎。

如果是有黑幕,这依然是一件极不靠谱的事情。

当招聘官为了私利,把不合格的年轻人招入团队的时候,如果背锅的是同事,那么他会被同事当面或背地里抨击眼瞎。如果背锅的是自己,不是为了蝇头小利找罪受吗?

怎么办,没关系,裁掉或者各种方法,恶心你走人。

你自己跑路,总不能找机构退钱了吧。招聘官没直接收过你好处,你没法找ta闹吧。

如果是没有黑幕,这个业务模式就很清晰了:「生男秘方,生女孩退钱」。

在没有黑幕的前提下,优秀的人总能进入,这钱保证进口袋;而不够优秀的人,就算被淘汰,也不过退款了事。

事实上,不止一位小伙伴反映过,就算求职失败退款,很多机构并不会全退,毕竟已经提供了「简历优化」、「笔试真题」、「模拟面试」,甚至「名师辅导」的服务。

不退钱,依然可以理直气壮。


03 要命局

2017年5月,一位求职的应届毕业生踏上了他的入职之旅,他坐上火车前往天津,一去不返。

2个月后,他被发现溺水死在了天津。

给他发出入职通知的「科蓝软件」,在天津根本就没有分支机构,而真正把他骗过去的是一个传销组织,事后被天津警方一网打尽。

李文星在事前已经感觉有问题,但是他没有听从朋友的建议,依然踏上了去天津的火车。

这对我们普通职场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对应聘企业,需要做足调研。

一切不像正规公司的地方都需要质疑

✖ 公司不在办公楼在居民楼

✖ 公司办公楼地址和网上查到的不一致

✖ 公司没有企业邮箱(害死李文星的骗子用的是qq邮箱)

✖ 公司的营业执照信息网上查不到

✖ 公司问与工作无关的问题(面试官问了李文星有无贷款,这绝不是正常企业该问的问题)

✖ 工资薪水开得明显过高(这世界上哪有免费的午餐?我之前在知乎发实习生招聘帖,一天150元税前,还有小伙伴喷太低,可是我调研过辉瑞、耐克、罗兰贝格、波士顿等主流企业,一天200是我见过最高的。超过这个数字的实习,大家还是要审慎一点)

✔ 自己准备好身份证复印件,并标注清楚仅供求职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和手机坚决不要交出。

求职和招聘,是两个平等的群体,企业并不比我们求职者更牛逼。

很多小伙伴害怕质疑太多,企业不开心。自己又着急找工作,不想失去机会。

可是,这时候恰恰是我们最容易上当的时候。


越了解,越不会犯错


我在每次面试前,大约要花至少3个小时,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同时也确保我在面试中充分了解公司的需求。

我会事前做调查的内容包括:

  • 行业情况(属于哪个细分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 公司情况(是否上市,融资情况,上市看财报和券商点评,没上市看融资和虎嗅36氪的评论新闻,覆盖城市,工作地点……)

  • 公司架构(岗位汇报给谁?带多少人,部门在公司内部的定位……)

  • 产品情况(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哪些?最核心的产品是哪一种?B2B业务的话,就问客户是谁;B2C业务就问覆盖什么人群类型;互联网产品就关注日活月活APP下载量百度指数)

  • 竞争对手(公司核心产品的竞品有哪些?它们的融资情况如何?公司和竞品在细分市场上的排名如何?)

  • 上司和创始人(对于大公司来说,你的直线上司非常重要,去LinkedIn搜上司的履历,挖掘一些背景信息,去知乎看看公司过往的一些评论和回答,都是我的必修功课;而对于小公司来说,体系不完善,很多工作都依靠创始人推动,所以创始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创始人能找来融资,找准业务方向,如果跟错人,往往结果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