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岁的柯达要破产了?这个未经证实的爆炸性新闻近日来不啻在美国股市投下一枚炸弹。尽管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发言人第一时间对传闻矢口否认,称柯达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的意向。但怀疑的阴影却不曾消散。
在传出破产消息之前,柯达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十年之久。这个曾经的黄色巨人,因无法适应技术变革而被新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一直挣扎求生。也许,未来柯达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将是在商学院的失败案例中。
9月30日彭博社发表报道称,柯达公司正在考虑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消息一出导致柯达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当日即遭腰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0%;当天晚上,柯达发表声明指出,公司聘用琼斯·德易(Jones Day)律师事务所,“只是为了满足公司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义务,公司本身没有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意图。”10月3日,柯达股价高开高走,当日收盘价格暴涨71.77%。
柯达是个大公司,也是个对于印刷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从传统印刷工艺的胶片时期,到现在最新的数码印刷、计算机直接制版,柯达一直是引领印刷技术革命的企业之一。2005年开始,传统胶片市场开始出现急剧下滑,柯达开始推动数码转型。在传统胶片时代,柯达的竞争对手应该说寥寥无几,除了规模相当的富士胶片,其他企业无论在量级还是在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上,都无法与柯达抗衡。拥有百年积淀的柯达公司,在影像技术方面的实力确实超群,如果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就是“胶片时代的柯达真正拥有自己的蓝海”。
但是,那个属于传统胶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数码相机尚未普及的20世纪,柯达是全球家喻户晓的黄色巨人,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3份额。但现在,没人要用胶卷了,谁还需要柯达呢?
卖专利求生
在进行重组以及试图构建新业务的过程中,2005年,柯达斩获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第一——不过对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柯达公司而言,这份快乐短暂得犹如幻觉。
1975年,斯蒂文·赛尚在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它不需要胶卷,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静像,并将它们记录到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那时没有人会想到,第一台数码相机的研发成功,没有给柯达带来方向性的指引,反而成了其百年基业的葬送者。
1998年,这家当时全球最大影像产品供应商也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传统胶片业务的巨大成功,让它无法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迁——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柯达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
通向数码世界的转型之路迟滞5年后方才开始——对技术革命反应迟钝招致了灾难性后果。在更换了4位CEO后,曾经在惠普任职25年的彭安东于2003年加盟柯达,并于2005年成为公司CEO。当时人们期待这位前惠普高管能帮助这家胶卷巨头向专注于数码技术的公司转型。
在进行重组以及试图构建新业务的过程中,2005年,柯达斩获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第一——不过对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柯达公司而言,这份快乐短暂得犹如幻觉。2004年以后柯达只有一年实现了全年赢利,那就是2007年。而柯达公司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按9月30日收盘价计算)。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9%。而柯达的负债已经超出资产14亿美元。
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不断裁员。2010年,该公司罗彻斯特总部员工人数从1.63万锐减至7100人,其全球员工总数则从5.48万减少至1.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