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打造企业家个人IP为时已晚吗?

营销方法
黑来古
2024-05-02

一、 "网红老板"时代

今年的五一假期有点热闹,一大早就有消息爆出,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可能被耍了,花了990万拍下迈巴赫的买家褚会长似乎没有付清余款,甚至可能已经退群消失了。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近期热度比较高的除了雷军外,就得数周鸿祎了。周鸿祎在很多个场合上都有强调企业家应该成为网红的观点,并希望能像埃隆·马斯克一样帮助公司省下巨额广告费。

周鸿祎本人也是一位执行力极强的实战派老兵,近期通过一系列与汽车相关的活动,如卖车、车展互动等,成功吸引了大量流量,并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进一步加深了他“网红企业家”的形象。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更深刻的意识到,成为网红不仅能提升个人品牌,还能为企业带来流量和销量的理。

而且从近几年的案例和现象来看,企业家打造个人IP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这个阵营中。

哪怕有些初入者的视频观看起来让人感到尴尬,但专业化是需要一个过程,越早开始,机会就越大。后期的机会成本会更高。


二、为何每位企业家都该成为"网红"?

企业家IP打造是否具有必要性,我想不用过多去讨论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你花大价钱购买的培训课程,在闲鱼淘宝上可能只需要9.9元就能买到一模一样的。

这也揭示了一个现象:单纯的知识信息并不值钱。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新颖的运营技巧已经变得大众化,观众也在不断的见多识广,那些所谓的“套路”自然慢慢失效了。

所以,那些声称能让你一夜成名的运营技巧和方法只值9.9元。因为成功并不是只靠知识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更多的要素。

一个纯粹的线上课可能只需要9.9元,通过一个网盘链接加一个无互动的微信群就能完成交付。而线下课则可能标价299元或599元,这种价格上的差别不仅仅是为了讲授知识,它更多地体现了成功所需的其他要素。

线下课提供了跟其他人互动的机会,让你能够从众多人的实际经验中学习,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答。同时,你还能接触到多样的案例,得到榜样的启发、互动交流、明确的目标和必要的支持,这些都能让学习过程更为轻松和有效,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再说,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社交互动是认知提升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新体验来深化和更新我们的理解。仅仅靠自己闭门学习实在是太难了。

回过头来看,目前能被广泛传播的企业家IP大多数都是面向消费者(TOC)的领域。其实,在面向企业(TOB)的领域中,也已经有不少企业家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比如“郝为强哥”这样的案例。


TOB市场的商业模式特性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消费品那样容易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因为它们通常涉及更高的专业知识门槛。因此,TOB企业家打造个人IP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高流量或成为网红,而是在于塑造和巩固个人品牌。

在B2B业务中,线下的紧密联系是非常关键的,其实企业家的个人IP在特定圈子内往往已经建立了不错的声誉。短视频和自媒体平台的价值,是能够更快速的扩大品牌的影响力,突破原有圈子,从而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实现更广泛的品牌渗透。

现在流量成本不断上升,各行各业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大,寻找新的增长点都是大家关注的重心。尽管很多行业似乎已经触及了市场的饱和点,但实际上,仍有不少领域属于未充分开发的增量市场。

以工业机器人行业为例,据非官方数据显示,这个行业还有大约70%的市场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由于成本、技术及应用场景的复杂性等因素,短期内这些潜力市场还是没法实现快速突破。这样的情况在许多行业中都普遍存在,增量市场的潜力未能充分释放,导致市场参与者不得不在现有的存量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同样的,在企业家个人IP的打造上,四五年前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服务提供商。

按理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领域应该已经变得非常拥挤,竞争也更加激烈。对于现在才准备入场的企业家来说,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绩似乎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给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可能体会会更深一些。


回到早期,这个行业充满了机会,只要有胆量就能快速的跑出来。没有案例,就抖音上临时找一个。没有项目经验,就边做边学。正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早期那批服务商就是趁着平台流量的红利期迅速成长起来的。

跟四五年前相比,当时的同行大多是业余团队,而现在,要想用同样的方式服务客户,大概率是无法取得相同的效果。这与时机选择、平台发展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也说明了运营的知识技巧不过是让你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知识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的,才能适应不同时期的平台玩法。同样的,即使现在企业家个人IP的赛道越来越拥挤,但是一旦你精准定位到自己的细分市场时,其实大多数还是康庄大道。


三、企业家IP打造的7个观念

过去十年,我一直在做的事其实就是帮助工业企业解决流量增长的问题。虽然我在个人IP打造方面没有拿到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我认识到,打造企业家个人IP的核心逻辑与品牌营销和流量运营是相通的。

基于这些年在服务客户项目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我想分享几点关于企业家打造个人IP的建议。


1、成功难以复制

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单纯因为他们的能力,而很大程度上跟他们选择的时机有关。

很多业界领袖或富有的老板,他们的专业水平可能并不比公司里的其他员工高,但他们把握住了正确的时间点。一旦这个机会窗口关闭了,竞争就会变得更加激烈。

我也看到不少商业大佬在搞培训和卖课的,他们的经验确实有价值,但我们在借鉴时也要考虑他们成功的具体背景。同样,许多营销服务商的成功案例,我们也需要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客户的特质还是服务商团队的专业能力?

就像我们不会在客户面前去过分夸大自己的专业程度,只是强调我们对工业行业的理解可能比其他同行更深一些。最终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关键还是在于客户本身,而不仅仅是服务商的专业能力。


2、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很多技术派更倾向于亲力亲为,认为亲手完成的工作更能体现个人风格,并且享受由此带来的成就感。

我自己早期的经历中,也是有这样的倾向,什么都想自己来,哪怕不是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而是因为自信能够胜任。

但很快就意识到,这种方式效率极低,且成本高昂,尤其是在时间的投入上。很简单的一点,你一个人怎么能保证一年365天每天都更新内容呢?很可能一两周后就断更了。但是,一个团队就能做到。

因此,建立和管理一个短视频团队对于企业家个人IP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IP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资产。

如果在团队管理和运营方面缺乏经验,前期可以寻找可靠的服务商作为合作伙伴,慢慢的把里面的一些门道摸清楚后就可以入门了。


3、准备长期投入

一旦某个人被标记为“网红”,就代表着短命、易逝、昙花一现,唯有品牌才能让我们穿越周期。企业家在打造个人IP时,更应该采取长期的策略,类似于搜索引擎优化(SEO),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积累。不要盲目的追求粉丝数量和流量。

比如,一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与整车制造商比较流量数据就没有意义,因为目标受众群体的规模本身就不同。另外,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度追求可能会造成流量质量的下降。

评估IP影响力的增长,其实可以回归到更实际的线下反馈,比如行业内的讨论、朋友的点赞和互动,这些都是内容开始吸引圈内人注意的标志。这虽然可能不会直接体现在数据上,但确实表明你的内容正在产生影响,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4、放下面子

一开始就能制作出爆款内容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大多数情况下,成功需要时间和努力。所以,作为企业家,不需要因为初期数据不好就感到尴尬或不愿分享。

观众真正关心的是内容的质量以及它为他们带来的价值,而不是单纯的数字。通常只有同行或服务提供者才会深入关注流量数据。

当你决定打造个人IP时,需要放下身段,真诚地适应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就像小米的雷军,他的口碑还不错,是因为他展现出了真诚的谦逊,即便身家亿万,还是能够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

相对地,如果企业家在公众面前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就像哪吒汽车CEO张勇的例子,可能会对个人和公司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正确的心态是成功打造个人IP的关键。



5、保持真实

在短视频领域,“人设”这个词经常会被提到。很多内容创作者通过建立特定的人设来吸引观众。然而,我认为在打造个人IP时,必须保持真实,不应有虚假成分。个人IP与公司品牌紧密相连,任何不真实的形象都可能影响客户和供应商对公司的看法。

人设应该是“包装”出来的,这里是指突出和放大个人真实的某个方面,让他在公众面前更具辨识度和讨论价值。

在品牌传播中的玩法也是一样的,采用吸引人的叙事手法,增加悬念和吸引力,但这些都必须基于真实可信的故事,而不是无中生有。此外,我们传达的信息和形象必须是正面的。

如果为了追求流量而牺牲原则,可能会吸引到质量不高的观众群体,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吸引高端客户绝对是不利的。


6、投入时间和精力

很多企业家对于亲自打造个人IP犹豫不决,主要原因在于时间的投入。毕竟,管理公司、产品研发、品牌宣传、产品交付、融资和客户会面等任务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

个人IP的创建确实需要时间,尤其是初期,制作一条几分钟的视频可能需要耗费整个下午,这对于忙碌的企业家来说似乎成本太高。但个人IP的塑造必须亲力亲为。

在开始阶段,其实不需要过分追求完美,使用手机和简单的录音设备就可以开始。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关注数据反馈,检查内容质量和定位是否准确,采取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

只有当内容方向被数据证明是正确之后,才应该投入更多时间来提升内容质量。有一家公司原本是想找我们代运营,后面还是尝试自已运营,我最近观察到他们的作品,感受就一点:很努力又有点盲目。如果方向是错的,即使努力也可能是徒劳的。


7、舍得花钱

很多老板在短视频运营上的投资往往过于谨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短视频运营的认知不足,被那些零成本成功的案例所误导,认为不需要太多投入也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家可能并没有真正准备好全力以赴,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希望下属能够创造出一些成果,即便他们内心清楚这可能只是徒劳。

但不可否认的是,投资是成功的关键,现在不再是可以轻松获得流量的时代,不应该再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决定打造个人IP,就应该准备好预算,用于提升团队专业性、咨询专业机构、投放运营和购买运营工具等方面。这些投资是公司营销费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个人IP长期价值的必要投入。


四、企业家如何打造个人IP

打造企业家个人IP可以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个核心部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就像我们认识新朋友一样,通常是先从外在形象开始,然后逐渐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包括穿着打扮、个人风格等,是吸引你的第一步。在短视频平台上,如果观众对你的第一印象不感兴趣,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划过视频。

一旦观众对你的外在形象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开始关注你的言行举止,评估你的真实可靠性。你的认知水平、视野宽度和才华能力是决定观众是否愿意与你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关键因素。


1、表现力

现在很多同类产品在功能上都差不多,大家都在卷价格,除了这条路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有,做品牌,通过品牌的差异化另辟蹊径。

个人IP也是一样,在短视频平台上,即便是相似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表达方式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差异化的本质在于创造稀缺性,稀缺性越高,价值往往越大。

因此,提升表现力,制作出具有独特性的内容,是构建个人IP竞争优势的关键。

这里有个矛盾点是企业家通常擅长决策而非表演,但要出来做IP还得会“演”才能更好的讨好观众。要不然你拍出来的视频非常的干,很不自然。

这个还真是别无他法,只能靠练。就像雷军曾经也是位社恐,他现在的演讲能力不也是靠练出来的吗。短期内如果想要快速改善这方面的短板只能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比如调整拍摄角度来掩盖表情上的不足,或者尝试不同的内容形式来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2、内容运营


营销漏斗模型是大家都熟悉的概念,短视频运营的逻辑也遵循这一模型。


发现阶段

首要任务是扩大流量入口,增加目标观众发现我们的机会。传统方法包括参加行业展会、在行业平台投放广告,以及通过关键词和内容广告吸引潜在客户。在短视频个人IP运营中,我们可以通过SEO优化、付费广告以及视频标签技巧来吸引免费流量。具体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抖音短视频成SEO新风口!


兴趣阶段

一旦观众注意到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留住他们。关键策略包括精心设计的脚本结构和选题。

“年轻人千万不要进入自动化行业,不然后悔死你!”、“如何零成本搞到100万?”、“一家500人的工厂,一个月究竟能赚多少钱?”……

类似这样的开头文案你一定有刷到过,引人注目的开头是吸引观众的第一步,例如使用挑衅性或引人好奇的语句激发观众的探索欲。一旦观众的注意力被吸引,紧接着提供有说服力的理由或数据支持,并引导观众参与互动。这背后是精心设计的脚本结构,更多细节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短视频口播脚本怎么写?

当然,比脚本结构更重要的是选题。我们应该投入70%的精力在选题上,因为错误的选题方向会使所有努力白费。

成功的选题能够带来流量,而流量的潜力直接受限于选题的范围。一开始不用担心内容重复或被很多人讲过,而是应选择经过数据验证的热门话题,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差异化。

其他视频都是口头讲述,你可以选择实地探访工厂;如果其他视频都聚焦于工厂的高科技场景,你则可以展示工厂日常、接地气的一面。关键是要做到在相同话题中提供独特的视角或内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赢得观众喜爱

要让观众喜欢你,通常不仅仅是因为你的内容,而是因为喜欢你这个人本身。这种个人魅力是决定观众是否愿意为你带来商业价值的关键因素。

那么,构成一个人吸引力的要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包括:成绩、专业度、人品和个人符号,这些共同构成了你的人设定位。

  • 成绩:这很容易理解,比如你赚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服务过多少客户等等,这些都是你专业能力的有力证明。
  • 专业度:前面也有提到做,做个人IP不说教不端不装,在专业这块非常容易犯好为人师的问题。在展示专业时,应以分享者的身份,而非教育者的姿态,避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 人品:人品这东西是需要借助一些故事或案例来来体现,比如关心员工的事迹、参与公益活动等,这些都是展现个人品质的方式。
  • 个人符号:是让观众快速记住你的一个标志性元素,比如周鸿祎的红色衣服,或者一句标志性的口号、一个特定的道具或场景。这些符号可以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塑造,有时候甚至是观众自然而然为你创造的。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