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用户需求”之所以沦为“正确的废话”,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没有转变

营销管理
小圈梨
2021-12-29

谁都知道一个公司推出的产品、打造的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就是:理解用户需求。但是,这句被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却总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又是另一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源于早上出门前,听到我爸妈的一段对话。

我爸早晨买菜回来,照例和我妈汇报买菜详情,主要有两点:今天买了什么菜?为什么要买这个菜?

我爸的汇报如下:

“今天的青菜吃红菜苔,因为打特价。还买了螺丝椒,因为打特价。买了酱牛肉,因为超市在做促销,大家都在买……。”

我旁听后,算是明白了:原来,我爸每天的买菜决策理由是——当日特价菜;而不是家里人在这个时期,喜欢吃什么?

我爸带着这种“只买便宜的、不管家人是否喜欢吃”的思维买菜,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两个字:浪费。我妈每天被迫炒他买的特价菜,有些特价菜质量还不好,我妈越炒越生气,觉得影响了自己的厨艺信誉;家人每天被迫吃他买的特价菜,吃得也不爽,不仅剩菜一堆,还悄咪咪地自己溜出去吃烧烤。

当然,还带来一个后果就是:经常要接受我妈的批评。“谁让你买这个菜了!”“请你以后不要自作主张买这个菜了!”“便宜就要买吗?”

其实,我爸这种思维模式不是很多企业卖货的思维模式吗?第一,不管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我只管生产产品。第二,想当然地认为:消费者就是喜欢便宜的,价格便宜就能吸引他们、为他们省钱。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什么“加量不加价”、“PK谁家的蛋白质、玻尿酸等成分含量更高”。

再进一步说:我们在强调用户第一、满足用户需求时,首先应该防止掉进“假用户思维”的陷阱。


陷阱一:把价格打下来、降价,消费者就会买我的产品。


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也就是企业要采取“价值定价法”。“价值定价”是指:消费者会以自己感觉到的价值,也就是“感知价值”,做出是否购买这个产品的决定。只有当顾客认为这个产品真正有价值时,他才愿意为此支付企业标注的那个价格。因此,“价值定价”的关键是:理解顾客对产品的感知价值,并为这一感知价值设定价格。

“价值定价”和“成本定价”、“参考竞争对手的价格定价”最大的不同是:“价值定价”要求企业不能事先设计出自己觉得好的产品,然后根据“成本+利润”或“竞争对手卖多少钱”,决定最终出售的价格。万一没什么人买了,就降价促销。“价值定价”则截然相反。企业会一边调研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一边构思产品;根据顾客对产品的感知价值,先设定价格;再根据这个价格,设计产品,由此得出这个产品的成本大致是多少?

比如:亨氏公司的宠物旗舰品牌9Lives,它的市场份额曾下滑得很厉害。亨氏通过调研发现:人们只愿意以“1美元4罐”的价格购买猫粮,但亨氏却根据每罐猫粮的成本价“29-35美分”制定了最终售价。得出了“1美元4罐”的顾客感知价值后,亨氏公司更换了猫粮的包装,并重新设计了生产流程。结果,尽管每罐猫粮的价格下降了、利润却翻了一番。


陷阱二:满足用户需求就只是一味地去找用户需求,顺应他们的需求。


注意了:需求也是可以被创造的。但凡那些让我们趋之若鹜的品牌,实质上都是创造了我们的需求。比如:lululemon、Airbnb。

给你一句很重要的话:“你能找到你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却问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现在,你可以根据自己最喜欢买的东西,来解读这句话。

比如说:我特别喜欢衣服、鞋子,并由衷体会到:女人的衣柜里总少了件衣服、少了双鞋。但是,你问我:你到底缺什么衣服和鞋子啊?我却回答不出来。只有当我走在商场里,或者看那些时尚博主的微信公众号,才能找到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商场的各种衣服、鞋子品牌专柜、时尚博主,他们在创造我的“用户需求”,告诉我:用什么产品,可以满足我“爱美”的需要?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