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阿里是否还有机会在工业品电商赛道“重树大旗”?

营销管理
王老司说电商
2021-08-19

据内部知情人士反馈,阿里的1688项目已经处于“半放任”的状态。

人走了一批又一批,连“七公”都专情于“淘特”无暇他顾。

那么工业品电商,阿里到底还有没有机会重返领头羊?

绝大多数当下开展工业品电商的企业可能都是从阿里系的1688商城或淘宝开始“触网”的。因此,如果说阿里实际上充当了工业品企业接触电商的“启蒙者”,倒也算是实至名归。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28.jpg

然而,这么多品牌之中,几乎没有一家依托阿里建立起成功的工业品电商商业模式的。

1688几乎尝试过从“裁判员”到“运动员”的所有“营商模式”,但无论是曾经的“1+N”,“品牌站”,还是后来的“C2M”,都只能作为昙花一现的个案,让成功者在公司内部多获得一点支持和声浪,让还未尝到成功滋味的人“流流口水”,然后一个个地继续被“诱骗”进电商的“围城”里。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32.jpg

时至今日,在工业品电商愈发红火的赛道上,即便不算已经大踏步跻身第一梯队的京东,震坤行,得力,米思米,固安捷中国等企业,连年初刚刚冲上市的“怡合达”都已经以7倍上市发行价格稳稳站住了脚跟。紧跟的第二梯队如易买工品,领先未来,锐锢,西域,鑫方盛等企业虽然融资和央企级别的客户数量略逊一筹,但是在单一品类已经跑出了一定优势,正在努力搭建起完整的供应链商品体系。甚至连成立不到3年,低调了2年的易工品,也晒出了半年交易额30亿的成绩单图片,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家“三一系”新选手。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34.png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37.jpg

而拥有从1999年就开展B2B电商业务,10年前就允许工业品产品在线交易的1688商城的阿里巴巴,似乎除了不停爆出从顶级高管到一线员工的“大瓜”出来,还真没有其他吸引眼球,令人振奋的关于B2B电商的消息出来。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40.png

阿里巴巴(1688)从2016年前能占掉全中国B2B电子商务类平台总盈利一半以上的水平到现在除了工资高,企业文化“开放”,HR带头“破冰”,实在没有更多让人羡慕的地方的境地,主要还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阿里作为他们员工心中的全宇宙第一大公司,是一个绝对不会犯错,拥有一切至高能力和资源的超级公司,没有什么事是阿里做不到,做不好的,除非他不想做。就连曾经失败到让员工没朋友的“来往”社交平台,在内部依然被认为“只是时机不对”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43.jpg

所以,在这种思潮下,1688商城从2016年前后就开始莫名其妙设定盈利目标,造成在外部流量没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内部流量费用却越来越贵,核心商家的门槛越来越高。当然,平台商家增长,流量费用增加是自然规律,但是对比来说,天猫虽然流量一流贵,但也一流高,其对外营销,自身品牌打造也是不惜成本的。1688商城不但自己不花钱做营销,还想蹭“核心商家”的广告费就有点不厚道了。

阿里从2018年开始大量招收一些原本知名B2B企业内从事营销工作的“行业专家”到品类管理,加强工业品企业的服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些新去的人和原本土生土长的阿里人之间的默契并未能形成,而阿里的赛马机制又把资源切的特别碎片,各个部门之间扯皮严重,大企业病一点不比100多年的外企轻,所以1999年的1688商城,到今天也没有太大的功能迭代,很多交易场景和服务已经开始跟不上市场变化和需求,用户体验还依然是“批发+零售”的大杂烩,却唯独少了工业品需要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当然,事实上是目前所有工业品电商平台本质上都是套了个电商外壳的经销商,其线上的能力和用户体验基本无法给用户超越线下的“更好体验”。但大多数平台都是自营模式,自动化实现不了就靠半自动化,甚至全手动化,可以用人的服务来弥补“线上”的不足。

你看人家震坤行,今年都超6,000人规模了,人海战术某种时候还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反观阿里一直寄希望于“诱导”商家大力投入,自己搞平台看你们热闹,可谁家不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呢?人家搞金融诈骗的不还得花点本钱买套行头?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45.jpg

怼阿里也怼的差不多了,但阿里其实并非在工业品电商领域真的一无是处,毫无建树。相反,人家其实从一开始是一路领先过来的。从商品规模和种类上来说,阿里一定是目前规模最大,最丰富的。入驻的B2B商家数量,包括企业类型,涵盖从品牌商到渠道商这条全供应链条,阿里一定是当仁不让。阿里的模式非常轻,商家都是靠自己打鸡血,还要给阿里各种广告费,并主动把一部分线下客户拉到线上去。这种平台对于品牌商的“魅力”和“地位”,是当下所有依然靠着庞大的商品团队跟“品牌商大佬们”喝酒来拿授权要价格的MRO平台们羡慕不已的。

其实,对于阿里来说,只要能够在现有的1688大市场里开拓出一个类似于天猫与之淘宝这样关系的新平台,专注于几个工业品的细分领域,充分利用好各品类头部品牌商的示范作用,和产业带的优质白牌货源,模仿京东工业品的自营和半自营模式,把原本“集采”和KA客户的业务结合,再拿市场去换取部分商品的价格或服务优势,进一步扩大线上购买的吸引力,应该能很快获得市场的认同。

当然,阿里要真的做好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首先来说,B2B工业品电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和淘宝以及天猫等个人消费品电商的成熟阶段相比。这就意味着,1688一整个体系各项KPI的设定,投入产出及中短期目标,人员考核激励的体制,内部升迁和人才选拔的机制都要从阿里现有的体系里剥离出来单独考虑,这对阿里这种崇尚“一管到底”的企业文化是巨大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10819194848.jpg

同时,阿里要放弃其一贯的“轻”路线,即便不在商品交易端做“重”,也要在商家服务或供应链服务上做“重”,要能够“介入并左右”交易的过程。这“做重”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不是找一些愿意挂个阿里生态服务商的招牌的小企业做外包商。这对阿里的理念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我所知,“天猫”已经开始筹划工业品类目的建设,或许这是一条比1688成长起来更快的路径。从曾经的“高攀不起”,到现在“主动招商”,也许抛开每年50%GMV增长的目标和上百万“站内投放预算”的门槛,不久的未来,“天猫”就会有许多你熟悉的知名B2B企业入驻了呢。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