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被KOC收割注意力的你

营销管理
营销王老炮
2019-08-30
依旧还是那个立场,KOL和KOC的概念吵得再火热,两方的观点再犀利,关你屁事?
喜欢造词、造新概念的人不是现在才开始猖獗,过去就有,未来也不会少,每出来一个词你都要去站队,然后双手叉腰,怼得对方无地自容?
时间宝贵,哥们。
你应该习惯了,每一次新词出来,都是新瓶包着旧酒,无良的人,会在旧酒里掺点新酒、甚至是假酒。
等到下次,你再看到新的概念,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权当这件事是一次随机测验,测验自己是否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得透,功夫到家;看不透,恭喜你还有学习和进步的空间。

01 保险行业才是KOC鼻祖

KOC是什么,是各行各业的下沉渠道。
对于品牌来说,KOC只是一个渠道而已,他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传统的渠道费用太高,砸进去的钱连水花都溅不起来,投KOL,费用咬咬牙倒是能挤出来一些,但是不保证效果这个坎,品牌方的心里怎么都过不去。就剩下KOC,是一个相对便宜,愿意按点击、按出货合作的渠道,但体量很小,你投不投?
有人说投,因为KOL是专家、KOC是朋友,大家对朋友的信任度会更高。至于信任这件事儿,是个伪命题。信任靠的单纯是个人吗?难道不是这个人推荐了靠谱的产品吗?
投不投KOC,应该是根据你的产品策略来决定。
拿保险行业来说,20多年前保险行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消费者从需求端到认知端全是零,怎么办?当然是“人海战略”,多劳多得收入高,上班自由等你来。
等你来了才知道,前三个月就要成交,没单连转正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高收入了,那没有客户怎么办,谁还没个家人呢?父母一份,自己一份,亲戚朋友各一份,不就解决了吗。
你看,妥妥一个KOC啊,有自己的私域流量,虽然流量小了点,但是能“带货”啊,和“粉丝”粘性也非常高。
20年前,保险行业就拥有了超前的互联网思维,开发了KOC。
以平安为代表的保险企业,凭借成千上万的KOC,不仅在中国普及了保险行业的认知,培养了中国人买保险的需求,还稳步上市成为了行业的龙头。
最初保险产品被引进后,教育市场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必须通过规模性的“人海战略”,用这种毛细血管级别的覆盖面,快速的触及到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所以说,保险行业才是KOC的鼻祖。
但同时,“人海战略”意味着这些KOC的素质是层次不齐的,一部分人为了利益作出夸大事实、隐瞒真相的变形动作,另大多数人有了偏见,让整个行业都要承担一个后果——保险行业被注入“骗”的基因。
虽然现在的保险行业开始步入真正的专业化,但留在消费者认知里的东西,可能还要交给时间来解决。
这意味着,KOC这个渠道本身是不稳定的。
KOC的影响力所触及的范围本身就很小,如果你想让品牌在某个特定时间形成话题,就必须投一定数量级的KOC,但是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是层次不齐的,所以你想传达的内容通过他们再传达给消费者,很可能会变形,没有效果的概率极大。
如果统一培训,他们就失去了本该有的温度,沟通会变得僵硬,破坏了KOC本就有的气质,再搭配不成熟的激励政策,他们就会瞬间变成微商气质,你说难受不难受?

02 KOC渠道选品三要素

产品要选择合适的渠道才会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如果你要投KOC,该如何判断改不改投呢。
KOC是个毛细血管级别的渠道,所以这个渠道的属性就决定了渠道中的产品要有三个特性。
第一、消费频次足够高
第二、利润率要足够高
第三、差异化要足够高
第一、品牌要抓住一个满足大需求的产品,才能保证薄利多销。
这样一来,即使当渠道数量受限,也能保证消费者产品的消费者频次达到最大化,保证渠道的运作。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大需求的产品一般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产品,或者是消费者认知度特别高的产品,这样一来,品牌方其实可以放心的让KOC自由发挥,而不用担心KOC因为对产品不了解而闹出笑话,或者造成比较严重的公关事件。
从选品的时候,就要避免后续运营可能带来的麻烦。
第二、只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才能给品牌的运营提供充足的势能。
本身KOC渠道的费用并不是很高,所以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更多的投入到内容的建设,投入到消费者的维护上去,以及为将来的非必要服务预留一个空间,保证能随时给消费者提供惊喜。
第三、KOC渠道的产品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
你能帮消费者解决什么问题,你要有个理由;你和别人的不同在哪里,你要有个理由;消费者为什么选你,你要有个理由。
这就是建立差异化的逻辑,不光是KOC渠道的产品,这是任何产品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差异化其实是给产品制造价值感,帮助产品创造溢价,提升利润空间的核心,只要有足够高的溢价,就可以称之为品牌了。
如果你的产品能满足这三点基础要求,而且你的资源允许的话,抽出15%来尝试,说不定会有惊喜,如果没有,也并无太大的风险。
产品和渠道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一定有产品是适合KOC的,也一定有产品根本不适合KOC,背后的本质就是面对不同的产品我该选择哪一个渠道的问题,所以面对KOC和KOL之争,我想也是很多人根本只是瞎凑个热闹吧。

03 营销要学习本源

每个渠道都有自己的优势,只不过传统的线下渠道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去处理复杂的商品和交易,费用非常高;互联网渠道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是对内容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没办法处理复杂的商品交易。
KOC不过是千万种渠道中的一个很小的分支罢了,如果你理解这一点,你也不会被这种观点收割注意力,升职收割智商税。
营销的基本框架逃不出4P理论,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绝大多数的现象,你都能在这些基础的理论中找到根源,但是大多数人也害怕枯燥,枯燥到宁愿被收割注意力,宁愿去交智商税,也不愿意读一读基础的东西,可怕,且可悲。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