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开店如同下一盘军棋(下篇)

营销管理
YY营销
2019-08-08
老余没事会经常去知乎看看,知乎上的答主不少人都可以荣登“最佳编剧奖”,不过有时候的一些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就比如说老余看见过一个问题“一些大公司的大佬们为何不选择自己创业?”
有一个匿名答主回答说:选择创业的人之中除了知名大佬外,其实更多是一些因为没有获得高收入的职位而被迫选择了创业。
看上去确实也像那么回事,在大公司做到高层看上去已经是人生巅峰了,犯不着为了超低的创业成功率而冒险。
既然如此,那这不是把话题聊死了么,还有必要废话这么多?
虽然说创业九死一生,成功概率不高,不过老余所在做的事哪怕是能把成功率提高一点点也算备感欣慰。
毕竟综合而言,自主创业的人员离开了公司的“剥削”,操作得好比打工还是要强,无论是自由度以及收入层面。
只是说要如何操作得好呢?
上篇老余讲到了想做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做,到哪里做,这一次就阐述谁来做,怎么做的2个前提。

一、Who谁去做

有不少创业者一上来就会各种人员配置全部安排,大有意图改变行业格局之势。
一般而言创业开店最开始都是自己亲自上,或者把自己父母、亲戚组织到一起。
不少创业开店的人也明知道会存在各种问题,但这种方式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普通创业者并没有那么多的资金、资源可以调动,也无法有非常不错的薪资来吸引厉害的员工加盟。
老余的一个以前公司的同事,一直很担心过了40之后没有了被利用的价值而被公司清理掉。
他在一起跑步健身多年认识的朋友便一起聊到了开店这个事;
这个朋友本就自己在经营鸡排小食连锁店,便推荐了众筹开店的这个操作方法。
往往那些张口叫问有什么好的项目的人,基本上都不怎么靠谱,大体上只是问问过下嘴瘾。
老余这个前同事,则向朋友详细了解了要投入多少,商业模式如何,定价策略、开店地址、近1年的盈收情况等等这些细节后才决定参与一下。
他们众筹店铺但不直接参与管理,不负责人员招聘培训,基本上属于甩手掌柜,只是每天看一下账务以及日流水等,有盈收之后参与分红。
众筹每人出5000块钱,一共有6个人众酬了一家20平米左右的小吃类型的店铺。
6个人每人出5000块钱对于所有参与的人而言也不是压力特别大。
这也是一种开店创业的尝试,小范围试水试错,即使全部损失了也不至于会被饿死。
只是这种投资方式很多时候要擦亮眼睛,生意市场鱼龙混杂,收钱关店拉黑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此人是否信任,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君子协定是否提前写好,丑话说在前头也变得很重要,不然将来朋友也没得做的。
还有一种方式也就是这种办法的延伸;
直接去那家看上去不做的店铺,经常去消费先跟店员或者老板有个基本的信任关系;
随后再告诉店员或老板想要投资,沟通细节,在沟通这些细节的时候,对方大概率会说出一些重要的一手信息。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会说虚假消息,同样的方式多听多问多聊几家,反证一下就加深自己的不了解的方方面面。
这年头大企业有钱或许看不上我们这点投资,但是对于一些体量不大的门店,他们从心理上最起码不排斥。
而且以想投资或加盟的旗号反而可以让我们与这家门店的核心人员接触到。
除了自己做,投资众酬交给朋友做,夫妻情侣俩一起来做;
招人来做,还是找亲戚来做,共同管理等等有很多人可以去做。
自己做有自己做的玩法,招人做有招人做的方式,甚至众酬店铺,分散风险,共同创业也是一种方法。
不是所有的开店创业都一定要自己亲自出马,尤其是在资源,资金积累远远不够的情况下。

二、How怎么做

要怎么做,这个展开来讲会有太多太多的内容。
不过后面会有详细的章节一一拆分梳理,当然本篇作为始初篇而言,先从大的方面先来阐述。
无论说自己的策划方案、可行性分析,前面5个W做得再好,但始终需要坚持一个大的原则——不熟不做。
不熟悉这个行业这个圈子,以一个外行的眼光看到的事物与内行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个段子说到,老李想开火锅店,于是在自己开店之前应聘到海底捞,想去深入了解学习,在如此复杂的服务行业里怎么做才好。
过了三个月之后,有人问老李说:“你的火锅店还开吗?”
老李马上回答说:“开玩笑,我怎么能离开我的家人们。”
虽然是一个段子,但是老李的这个行为还是值得称赞;
毕竟开店前夕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加入到这个行业里试水是成本最低的试错方法之一。
老余的堂哥今年5月份刚从深圳回来,一心想为了圆他自己开个餐馆的梦想,于是乎一顿操作猛于虎便盘下门面开始了。
结果现实的社会立刻给堂哥生动地上了一堂课。
因为堂哥自己不是厨师,便要招聘厨师来掌勺;
许多时候一些创业者也会想到要自己亲自上,但是会做饭与餐馆厨师炒菜还是两码事,结果肯定不会很好。
堂哥到是积极地到处招厨师,还真让他招到一名;
面试厨师嘛当然是让他做道菜来试试便知,吃起来感觉还凑合,还算试合我们的口味。
都差不多准备就绪了,厨师提出说要到哪一家买什么料,而且某一种料要多买几大包,会用得比较多。
结果堂哥前脚付款定下来,准备要让人送上门,后脚厨房说不想干了,南下打工没了踪影;
电话也不接了,面试时也没有核实对方的身份证住址之类。
堂哥顿时有种被耍了的感觉,老余一听之后就觉得如果厨师是指定买哪一家店的东西时就要稍稍注意下,可能这里面存在猫腻。
即使去找那店家要退说他们合伙搞事,店家也可以完全不承认与厨师有勾当,毕竟没有十足的证据与把握。
但是我们又不是专业人员,不懂得这些配料的作用,备货到底是多是少;
而且即使创业名义上当了老板,不招呼好掌勺的厨师,手抖一下,盐多放一点,顾客就不会再来了。
基于此,堂哥才痛下决心托人找关系,去了好几次,才找到在镇上做了十几年酒席一条龙的人出来帮忙做前期准备以及厨师招聘。
前后折腾了近一个半月,夏天夜晚的排档生意还行,还分到了一些流量与销量;
至于后期能否突围盈利,那就是拼产品、拼营销的阶段了。

第二个原则—预设上限

创业开店不像打工旱涝保收,尤其是刚开始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
凡是那些说一周回本、保证收益的基本上大概率除了骗子还是骗子。
任何生意都会有风险,只是风险的高与低,收益的高与低。
在思考前面的5个W时,不建议以盈利的想法来做规划,先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也就是预设上限,也就是预期能够接受最大的亏损以及能坚持多长时间的亏损。
毕竟坚持时间短了,浅尝辄止,任何生意做不成;
坚持得时间太长,没有希望,没必要继续砸钱难以翻身。
在产品、服务、选址以及人流量等方面没出什么问题的前提下,亏损的额度、亏损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店的成功率。
也就是像前段时间曝出的美团亏损达千亿的情况下,但美团有流水有模式有知名度有体量;
有一堆投资人排着队预约投资,王兴大佬还不一定有时间接见。

但是普通创业者没这种待遇,所以一定需要给自己设定上限。
如何判断上限在哪,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上限,值不值得坚守等等相关内容,因篇幅有限,将放到后面章节再讲。

结语:

从你想做什么,到你为什么想做,再到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
最后到谁来去做,怎么去做,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层层思考;
如果还是拥有强烈的创业开店欲望的话,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进入更深层次的规划。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创业开店,再小的生意也是需要成本与精力支出;
虽然无法保证100%后面不出问题,但准备得充分细致总比遇事后阵角大乱要好。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