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借此与你谈谈:好名字与坏名字 ...

互联网运营
陈文中小站
2019-03-21
我的公众号改名字了,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对此公众号的重新思考,对你来说,一个熟悉的名称突然变了,可能一下子很难适应。
但我想我的决定是慎重的,并借此与你谈谈什么是好名字、坏名字。

一、什么样的公众号名字是一个好名字?

众所周知,微信公众号的定位是: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很显然,微信公众号的目的是塑造品牌,那么,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产生影响力。
但公众号的品牌又不同于其他渠道的品牌,它从本质是讲是一个互联网品牌。
互联网之所以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因为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基因上就刻下这么几个词:平等、自由、人人都可发声,人人都可参与。
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品牌,有着全新的精神,就是新颖、有趣、有亲和力,更加有自己的调性。
例如:“年糕妈妈”显然比“好孩子”,更加富有人情味,"乌鸦电影",比“电影评论”更加生动,“有车以后”、“玩车教授”比“汽车之家”更加接地气,“好机友”比“中关村在线”更加诙谐,易懂。
回到我自己的公众号“陈文中小站”,当初取这个名字,和大多数人开公众号一样,无心之举,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记录和分享一些思考和感悟。
但站在品牌传播的角度来去考量,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设定,任何人开一个公众号都可以叫做“张明笔记”,“刘小华的说说”,“李英红的点滴”...
这样意义并不是很大,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除非是自带光环效应的名人,例如“李开复”、“韩寒” 之类的,显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
名字的意义远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它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二、名字的蝴蝶效应

看到“陈文中”这3个字,你有什么样的联想,百家讲坛的钱文忠?文化、文字?中立?
这种联想对你的思想和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你可能一时也说不清楚,没关系,我们来看以下的一个心理学试验。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巴奇(John Bargh)做过一个试验,给一组学生一些词汇,例如:健忘的,秃顶的,灰白的,让他们造一个句子。
造完句子后,研究人员测量发现,他们走路所用的时间要比其他人慢了很多。
这就是词语的启动效应,这些词语引发学生联想到了老人,老人这个形象进而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动作迟缓,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而“陈文中”这3个字,如我上面的举例,给人的联想是正式、传统和说教。并且要命的是,一旦你去写作,名字本身却成为了“锚点”,在无意识中中影响你的写作意愿和表达。
每当我提笔给我的公众号写作时,总觉得有一种奇怪微妙的力量所影响,例如我可能想表达的更加轻松、有趣、和生动一些的时候,总感觉有一种力量,慢慢将你拉回到一种正式的、稳重、说教式的叙事风格,你不得不与他抗争,重新争夺主导权。
这就是“正式的人名”这个锚点带来的牵引力,无始无终,在潜移默化中不停的给你施加影响力。
另一方面,我公众号的受众,你,也可能会受到这样的影响。假如你看了我的文章《星巴克咖啡、奈雪的茶,新消费主义是如何操控你钱包的?》,看完后觉得非常的棒,于是分享到了朋友圈,你的朋友看了后,也会觉得很棒,并对作者产生了好奇,于是看了看公众号的名字——“陈文中小站”,并且产生了要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冲动。 
就在这一刹那,受到词语锚点效应的影响,可能会有一种古怪、矛盾的微妙感觉,很多人可能就在此时放弃关注了。
所以,公众号名字影响着我的写作和表达,也同时影响你的阅读和分享行为,这就是它带来的蝴蝶效应。

三、名字的传播力

如我前面所说,公众号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影响力,而影响力是要靠传播来完成的。
但传播是需要成本的,一个“正式社会符号”的人名,不是说不可以传播,但传播成本很高。
像“李笑来”,“罗永浩”等人,他们对普通人借鉴意义不是特别大,首先他们在时间窗口上处于博客和微博刚刚兴起,注意力比较稀缺的年代。其次在整体统计概率上,真实人名能作为KOL崛起还是少数和特例。
也许你还有一点疑问,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似乎是靠文章和内容来驱动的,公众号名字在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答案是非常大,有超凡影响力的名字、品牌、文案、广告语、现象、事件必然是适宜口头传播的,微信公众号也不例外。
这一点,华与华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有系统的阐述,这也是我看过最好的国产营销书——点出了人类文化中口口相传的民俗、口语、传统的核心本质——传播力。
在微信这个社交生态中,虽然传播的原动力是——文章(甚至是标题),再通过人的分享和转发来完成裂变传播的。
但基于人口口传播的力量是最为强大的,它具有强大的传播能量,很有可能会在社交场合发酵并成为汹涌的舆论。
你可以设想一下这么个场景:几个同事或朋友聚在一起:
甲: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公众号,里面的文章非常的不错,里面都是互联网、营销、新零售的干货。(兴奋)
已:叫啥名?哥们,快分享给我。(好奇)
甲:chenwenzhong... (让我想一想)
乙:啥...耳东陈的陈,文化的文,中国的...,(皱眉)这么吧,我微信给你。(无奈)
而我们换个场景
甲: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公众号,里面的文章非常的不错,里面都是互联网、营销、新零售的干货。(兴奋)
已:叫啥名?哥们,快分享给我。(好奇)
甲:秀肌肉的码蚁(脱口而出)
乙:秀肌肉的码蚁?(脱口而出)

四、名字的辨识度

我在《诗词、猫屎咖啡、抖音,绝佳创意是如何诞生的?》探讨了创意的本质。
好创意有2个特征,一就是具有良好的辨识度,与众不同,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 二是通过制造冲突与意外,让你过目不忘。
苹果的LOGO如果只是一个设计精致的苹果,那么和满大街的苹果并无根本的不同,而咬掉一口的苹果,与众不同,并且强化了苹果的Think Different品牌精神。
我可以拿英语学习类大V来举例,在英语学习的大V,我看过不下数十个人的知乎回答,公众号,而印象深刻,脱口而出的是“恶魔的奶爸”。
同样定位于英语学习,一个叫“赛门喵Simon”的公号是一个海归博士,文章的深度和干货程度,丝毫不亚于前者甚至比他还好,为什么“恶魔的奶爸这个名字像一个钉子一样牢牢订到了我的大脑,而后者确很难记起。
以至于我写到此处的时候,我不得不翻出手机,在订阅号里翻上半天来找他的名字。
而“恶魔”和“奶爸”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和猫屎咖啡一样,强烈的冲突和意外,产生的惊讶情绪,直接烧录在大脑的记忆中。

五、名字的调性

最后讲讲名字的调性,好的名字应该反映出一种调性和态度,使受众能嗅出其精神气质。
在所有技术创业者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前支付宝首席产品经理,现有赞老板——白鸦,对就是那个去年互联网圈子里搞出996事件的那个家伙,其名字,很符合我们上述的几个特点,影响力+辨识度+传播力。
在人类传统文化中,乌鸦不怎么受人待见,中国人常说乌鸦嘴,天下乌鸦一般黑,法国人写了一本书《乌合之众》,但乌鸦又象征着某种智慧和能力,例如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喝水,乌鸦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矛盾体。
但“白鸦”和“黑天鹅”一样,突然来了个大反转,赋予了一种独特,稀有的神秘气质。
名字所赋予的气质,反过来又影响和塑造人独特乖张的个性,人又在强化这种气质,就是这么奇妙。
科技媒体中的“虎嗅”,文章深度和调性独树一帜,10万+爆文频出,我想“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中蕴含的大胆、无畏、细心、缜密,无形中在影响着编辑团队,编辑团队又不断强化塑造这种品牌调性。
好了,到最后,讲讲我的公众号的新名字“秀肌肉的码蚁”。
他所代表的意义,按照我前面讲的几点,你怎么去解读他都可以。
但我想重点表达的是:希望以后在他的锚点效应下,我发布的内容更加有趣、生动、有力,并且能对你的思考、行为带来更加积极、有益的影响。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