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引爆品牌质疑

品牌
杜心
2011-10-13
市场部网
    在国外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试图在纽约开店,但纽约人给它吃闭门羹,这是纽约第三次拒绝沃尔玛了。初看这一现象着实让人费解,商品齐全、物美价廉的大超市有什么不好,为什么纽约人要拒之于千里之外呢?要知道,在中国国内,附近有没有一家大超市可是人们判断这一区域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很多城市,不少大型超市往往开在繁华的市中心。而在美国,情形却大相径庭。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一般只是开设在地广人稀的城郊地带,很难有机会进入一线大城市的中心地带。而在不少美国人眼里,沃尔玛的工资过低、侵犯劳工权益、阻挠成立工会、压低供货商价格,间接造成血汗工厂…是集恶之大成者。

  国庆前,相关部门查出,沃尔玛在渝13家门店(包括10家沃尔玛分店和3家收购的好又多分店)中,10家沃尔玛门店及2家好又多店在20个月里,销售假冒“绿色猪肉”。报道称,重庆市工商局向媒体通报,继查出沃尔玛在渝3家门店涉嫌用普通猪肉冒充绿色食品猪肉销售后,再查出沃尔玛在渝的其它7家门店及其正在收购的2家好又多超市亦存在同样的违法行为,59049公斤普通猪肉被冒充为“绿色猪肉”以高价销售给了消费者。为此,重庆工商局对沃尔玛罚款总额269万元,10家门店停业整顿15天,部分责任人被刑拘。有网友评论说这次处罚还是太轻“身为500强的沃尔玛,只被罚269万,真是九牛一毛!!!”以前处罚甚至更低,几万元或几十万元。

  沃尔玛自2006年入渝以来,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罚了21次。而仅仅是今年前8个月,其已被处罚了8次,平均每个月处罚一回。而受处罚的原因,大部分均与食品相关,如销售无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的锅巴,以及过期37天的板鸭等。虽然问题似乎集中在重庆,但我们却要为重庆工商局鼓掌叫好,因为他们不遮羞,不护短,包括打黑在内,重庆方面的做法已经走在前面。但是,沃尔玛真的只在重庆有问题吗? 在其它120个城市中的 3百多家门店都没有问题吗?

  做为普通老百姓,我也有一个惯性思维,认为街边小贩不干净,也容易短斤两,买东西最好还是去大店,因为大店有品牌、重诚信、惜商誉,不会贪图蝇头小利,更不会欺骗消费者。而沃尔玛在全球15个国家有8500多家门店,是世界500强中最近两年连续名列销售额第一的商业企业,对这样的企业,消费者不相信还能相信谁?但事实上,沃尔玛在中国却多次让人失望,仅重庆一地,沃尔玛就有多家分店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先后21次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罚。重庆市工商管理局从8月开始对沃尔玛假冒绿色猪肉事件展开调查,9月2日,沃尔玛的九龙广场店又被查出了问题,牛肉干、锅巴、话梅等14种散装小食品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标注食品 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在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背景下,连沃尔玛这样的跨国零售业巨头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不仅要无语问苍天:我到底该相信什么? 

  沃尔玛从“不怕罚”,到“罚不怕”,现在似乎已经进化到了“怕不罚”的境界了,沃尔玛这“三阶段进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萨姆•沃尔顿在《富甲美国》一书中提到,沃尔玛之所以能击败凯马特、塔吉特等强劲的对手,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它:适者生存!适者生存的本质其实就是“本土化”,我把他理解为“入乡随俗 ”。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像原本遵法守纪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一段时间之后,也学会闯红灯、不排队、买盗版光盘。而大部份中国人去到新加坡就不敢乱吐痰了。沃尔玛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来到中国就发生作假、过期食品和价格欺诈等问题,我认为正应了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与家乐福的门店放权采购模式不同,沃尔玛一直采取强势的“总部集体采购”模式。沃尔玛大部分商品通常都是通过总部采购然后配置到各分店。沃尔玛的门店,通常只对保质和存储有着较高要求的生鲜产品有采购权。而沃尔玛重庆假绿色猪肉事件中,问题恰好也就出在属于“门店自主采购”的猪肉上。

    此次沃尔玛销售的绿色猪肉,本应由高金食品提供,但重庆市工商局调查发现,在高金食品最后一次供货给沃尔玛重庆门店的后十几天里,沃尔玛仍在使用普通猪肉冒充高金食品的猪肉进行销售。类似猪肉这样的产品,应该由沃尔玛重庆总部进行集体采购,然后分运到各个分店。沃尔玛重庆总部对此事有直接责任。而在过去五年已接受21次处罚的情况下依然出现这样的结果,表明沃尔玛重庆的内部管理形同虚设。

  除了靠企业自律管理,至今有关部门在市场秩序的监管上,仍然有心无力。2008年的三聚氰胺毁了“三鹿”,2011年“双汇”又发生“瘦肉精”事件,“联华超市”因出售“色素玉米馒头”,也摔得不轻。监管懈怠之下,不少企业唯利是图,只重视低成本、高速扩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沃尔玛也未能“出淤泥而不染”。客观的说,外国企业特别是500强在中国表现不佳,有其自身的问题,更有我们自己的问题。

  以这次出问题的“绿色猪肉”为例,正是市场环境需求下的产物。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许多诚信守法的生产企业者,开始设法寻求发展的壁垒,通过认证与一般的生产厂商做出区隔是个有效的方法。于是市场上各种认证产品开始出现。加上近年来国内中大城市开始流行以有机产品送礼,认为送有机绿色产品有档次、有面子,还安全可靠,市场需求方兴未艾。但我国目前这类认证产品市场其实几乎处于监管失控状态,其中包括:

  一.假认证产品过于泛滥

  因为市场上认证的产品价格一般比不认证的要高出不少。不少本来没有获得任何认证的产品,但为了卖一个好价钱,就买了些假标签贴上来欺骗消费者。

  二.销售数量比实际认证产品要多得多

  以欧洲的有机农业认证为例,为防止企业从市场上购买没有认证的产品来以次充好,必须严格认证企业卖出的数量,认证了多少亩就只能卖多少产品。反观国内由于监管困难,部分企业可能只认证了10亩,但却以次充好,卖了几百亩的产品。

  三.认证公司只交钱就发证,事后无监管。

  国内认证公司良莠不齐,业务竞争十分激烈,部分认证公司为了抢客户,只要交钱就发证,而对拿到认证的企业缺乏认证后的全程监管也没有能力监管,基本上处于监管的盲区。 

  我认为国内消费者不必一味仰视姿态高傲的外资零售企业,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不乏优秀的零售企业,而且正在急起直追。其中包括,成都伊藤洋华堂优良的商品力和服务力、河南胖东来独具特色的服务、在生鲜加工配送方面颇有实力的山东家家悦、立志要做中国沃尔玛的湖南步步高、以及江苏华润苏果、浙江联华、辽宁兴隆大家庭、深圳人人乐等一批优秀的本土零售企业,近年来都以稳健的速度发展,整体运营质量也与时俱进,未来部份企业将有机会崛起,甚至超越外资零售企业也不是不可能的梦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