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盈利能力最强的国有大型车企东风汽车集团启动了8年来规模最大的机构调整:分管神龙汽车的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刘卫东接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东风汽车副总经理李绍烛不再兼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随着机构调整的就绪,东风集团分为三个层次的“大自主”战略规划也正式浮出水面,此举预示着,“十二五”期间,自主品牌东风风神将成为东风汽车无可争议的重心。
换帅求“自主”
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不顺一直是东风汽车的“隐痛”,原先主管神龙汽车的刘卫东出任东风乘用车总经理,成为这次调整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这凸显了东风汽车对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视程度。
无独有偶,同一天,长安汽车集团宣布,拥有合资公司项目管理经验的昌河汽车董事长邹文超接替徐留平,升任长安汽车集团总裁,预示着兵装与中航系的汽车资产战略整合开始加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9%,占有率较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下降1.21个百分点。在车市逐步放缓的情况下,中国自主品牌的落后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在四大汽车集团中,东风集团总销量增速排在第一,共计150.5万辆,同比增长12.48%,完成全年目标的51.9%,上汽的增幅落后东风,为12.28%,一汽仅增长1%,长安集团更是负增长10%。东风集团各个业务板块的发展都比较均衡,只有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短板比较明显。去年,东风汽车的自主品牌销量为98.7万辆,占其整体销量的35%。但是,自主乘用车仅有34.9万辆,和“十二五”规划中50%的目标相距甚远。
被视为东风嫡系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东风风神去年仅有2.8万的销量,仅相当于整个东风集团销量的1%。而一汽奔腾销量达到了13.2万辆,上汽自主品牌也有16万辆的成绩。
汽车分析师陈光祖表示,东风集团对于东风作为一个品牌没有系统划分与长远规划,旗下不同企业都可以使用东风品牌,很混乱。对于旗下各个板块,也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不像上汽、一汽,对旗下自主品牌规划有清晰主线。朱福寿上台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作为嫡系的东风风神。
弥补短板
J.D. Power亚太公司7月份发布的2011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汽车的购买意向率从2009年的26%下降到了2011年的20%,对于产品质量的担心、负面的车主评价和评分以及亲友不推荐,都是造成意向购车人群对自主品牌意向率下降的原因。
JDPOWER亚太区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认为,东风集团在2000年前后选择全面合资路线时,就已经基本放弃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开发,技术人员外流很严重。到后来要做自主品牌轿车时,不得不从头做起,而且从资金投入、借鉴外资技术等方面看,魄力也不够大。
当前,由于组织机构的错综复杂,和多年以来形成的集团领导的单点式管理,东风的自主品牌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统筹与协调。而上汽是把荣威与名爵整合到一家公司,一汽虽未整合,但在定位上进行了划分,一汽夏利主打经济型小车,一汽轿车主做红旗、奔腾等中高档轿车。
过去5年,东风集团累计研发费用达121亿元,与一汽的129亿元很接近,但是,在东风风神的市场推广、销售支持等方面,力度并不大,与上汽巨资打造荣威品牌不可同日而语。在新品牌导入初期,东风并没有表现出大集团应有的魄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发展自主品牌,朱福寿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乘用车“大自主品牌战略”。第一个层次是完全的东风品牌乘用车。其中,东风风神和东风小康作为两个主战场,把郑州日产和东风柳汽作为两个辅助战场。预计2015年,东风品牌乘用车规模要达到120万辆以上。东风裕隆高端华系车品牌纳智捷2015年将实现20万辆规模;东风合资自主品牌将在东风日产、神龙公司、东风本田等全方位地展开,2015年将达到40万辆规模。其中,对于东风风神的要求是2015年要达到30万辆的规模。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李春荣表示,在整个“大自主”战略中,把东风风神做强做大排在最优先位置,而且要整合全公司资源和力量发展东风风神。今年,东风风神将陆续推出新车,并围绕NBA和“征服五大洲”进行品牌推广,冲击4.2万辆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