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傲慢和“爹味”说教,不仅无效,反而会引火烧身。
最近,西贝因为预制菜概念被质疑,始祖鸟因在喜马拉雅放烟花而道歉。两个不同领域的领导品牌,几乎在同一时间陷入类似的舆论危机。
危机发生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很“忙”,频频发声,试图向消费者厘清“预制菜”与“半成品”的区别,为央厨模式正名。结果如何?评论区翻车,舆论哗然,消费者坚定地认为“西贝=预制菜,你卖那么贵,还不是现炒的?
他们翻车,说明了一个道理:品牌说教是行不通的。
这场风波,对于中小品牌的营销提醒是:“千万不要教育用户,当你试图教育用户时,你就已经输了”。
找我们合作的大健康品牌,有的成分确实很新颖,也有效果,但是我还是劝他们,要么放弃,要么降低预期,成分创新是有它的优点,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你要教育用户啊,这个过程费钱且漫长,是大品牌干的事情,中小品牌,不要教育用户。
为什么“教育消费者”的策略行不通了?
1. 信息不对称被打破
过去,品牌是知识的权威,消费者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今天,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小红书、知乎、B站成为“专家”,甚至网友中也有专家。
2. 价值观消费崛起
新一代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的价值观。他们支持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品牌,反对那些价值观相悖的品牌,无论产品多么优秀。
另外,消费者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判断标准。当你高高在上地试图“纠正”他们的认知时,触发的是他们的防御心理。“你凭什么教育我?”——这种反感情绪会直接转移到品牌身上。
3. 碎片化时间阅读
大家在内容平台上阅读内容,都是碎片化,随意的,大家都是抱着放松,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来的,当你的内容,变成教育内容、说教内容的时候,很容易被用户反感,一旦用户划走,内容触达就直接宣告终结。
4. 投入大,不适合中小品牌
教育市场意味着你要改变消费者固有的认知习惯,这需要海量的资金和持续的曝光。当你好不容易让消费者明白了“半成品”也可以是新鲜的,财大气粗的行业巨头完全可以凭借其渠道和声量优势,迅速推出类似产品,轻松收割你辛苦培育的市场。
中小品牌那点微薄的预算,在“教育市场”这个无底洞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
营销的本质是沟通,而不是上课。用户永远喜欢和自己“同频”的品牌,而不是给自己“当老师”的品牌。
聪明的营销,不是改变用户的认知,而是在用户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做连接和延伸。用户共识一旦形成,比任何广告都强大。与其对抗,不如借力。
结语:
不要做用户的老师,对于中小品牌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和贴近用户。我们无法像大品牌那样砸钱改变市场,但我们可以更敏锐地感知和顺应市场。
商业的成功,不在于你告诉了用户多少新知识,而在于你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旧需求。
放弃说教的“爹味营销”,学会倾听用户,在用户已有的认知地图上为自己找到一个位置。这才是中小品牌营销的生存和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