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的宣传危局

营销管理
果胶商业观察
2021-06-03

一向以「吃播」减脂餐出圈的艺人关晓彤,最近却因为被质疑假吃植物肉饺子翻了车,「关晓彤 植物肉」登上微博热搜,后以放出完整录像澄清告终。


但余波却未平息。这场植物肉吃播事件折射出了大众对植物肉产品的不安情绪:质疑「植物肉」添加剂过多,对健康不利,价格虚高是「智商税」。

要知道,植物肉作为一种新物种,以绿色环保、低热量的优势刮起了一股小旋风。在资本端更是很受追捧,但消费端却坎坷不少。

植物肉何以遇此滑铁卢宣传危局,怎样的宣传策略才能得到青睐呢?

01 信息差因何存在?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植物肉能造成如此宣传困局?产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差,究竟有多大?

植物肉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声讨,是因为伴随出身的刻板印象。顾名思义,植物肉即从植物中获取蛋白,并使用现代技术提升了拟真度,从口感和味道上来说更接近肉类。

宣传困局也和植物肉当下的发展阶段有关。纵然其在资本市场生龙活虎,但从产业角度依然面临着很多尴尬难题:技术成本居高不下、口感冲突、文化差异。

首先,看价格单位克重的植物肉甚至要贵过真的肉类食物了。根据市场上流通的植物肉产品,500克售价至少在70元左右,稍贵一些的植物肉甚至达到120元。肯德基“植世代牛肉芝士汉堡”零售价为35元,比同店32.5元一个星级厚作和牛堡贵了2.5元。原因简明,一是研发成本较高,二是其供应链尚不完善。

梳理之下,植物肉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就有早期的人造肉企业成立,只是行业之初其大多是粗加工,豆类产品通过机器挤压、调味料的辅佐下形成肉味。其更本质的初心在于肉类的低价替代,因而植物肉低端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完成首因效应。就像很多朋友记忆中的辣条,就是比较流行的仿荤类风味零食。

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下的植物肉口感仍然在进化之中,并不完美。说到底,植物肉不是肉。体现在口味上尤为明显,翻看植物肉商品的电商平台评价,很多消费者表示,类似的植物肉产品吃了第一口味道几可「以假乱真」,但第二口之后就会产生明显的异样感。无论是成分认知,还是口味认知,很显然植物肉难称为「肉」。

而替代也只是替代,要知道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非常复杂的,植物肉产品则更多定位西式,口味比较单一,很难满足国人的饮食需求。更有博主表示,有油豆腐、豆腐干、百叶结、千张、素鸡、豆筋……可以吃,为什么要吃人造肉?

的确,对优质蛋白固然有所需求,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下,即便是素食者也已经有更全面的选择了,又为何要花更大的成本来选择仿荤食物呢?

5月25日,新希望在互动平台表示,「根据目前对多种所谓人造肉的了解,甚至是对那家名声远播的美股公司产品的亲身试吃,人造肉相比真实的肉类在口感、味道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成本上也没有优势,反而更贵。所以我们认为,在较长的时期里,人造肉只是满足特殊群体特殊需求的一种小众产品,不会对大众肉食消费带来很大的影响」。

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植物肉要经历的坎坷还很长。

02 什么人在为人造肉买单?

很显然,若干个为什么足以将人造肉推向一个尴尬境地。价格不占优,口感差一些,其“健康”优势效能并不明显,可替代品多样,与传统饮食文化冲突……

那么,对人造肉买账的消费者,他们具有怎样的属性呢?

换个角度,人造肉也并非如此不堪。在人造肉产品的评论区,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出植物肉消费者的人群画像。

以天猫平台上的雀巢/嘉植肴植物基素食豆人造植物肉组合装产品评论中,即可通过关键词来锚定当下认可植物肉人群的特征。选取几条典型评论可以进行词语分类的相关分析:

第一类词语是关于健康:健康、低热量、健身人士心头好、不含胆固醇、低卡高蛋白……

第二类词语是关于获得感:高幸福感、味道超级好、可口、大胆吃肉……

第三类关于食用体验:手残党救星、食素伙伴适合……

综上,不难发现,当下植物肉作为新潮所面向的人群,必须可以为其溢价买单,同样,还要对真实肉类保持某种「厌恶感」

显然,减脂健身人群成为当下植物肉市场的基本靶向。为追求健康或好身材,但却又想找到肉类食品的替代感觉。这种情况下能以假乱真的植物肉出场就再合适不过了。

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角度下,植物肉的受众人群与元气森林的受众人群可以说相当吻合。但本质区别是,无糖气泡水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且快消饮品类更便于入手,试错成本较低,且能带来高复购。

对比之下植物肉的故事没有这么动人饱满,相似的效果,为啥健身人士不去吃鸡胸肉呢?仿荤的口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也没有非其不可的壁垒。为其买单的人,大多也是为了一种油腻之外的健康。

03 借力打力,进阶式宣传

再回到复盘的案例,身为明星的关晓彤已经是减脂餐垂直领域中较为知名的KOL了,那为啥植物肉水饺找她推广还是翻了车?

虽然宣传对象选对了,但方式是有问题的。要知道,关晓彤所晒的减脂餐向来以吃饱吃好为关键,出圈的生菜三明治中间夹着的大牛排可是货真价实。在当下的语境下,优质蛋白依然主要来自于动物肉,植物肉水饺明显说服力不足。

植物肉本就不受待见,再加之剪辑所导致的「假吃」质疑,问题这才被推上风口浪尖。

那么,植物肉应该做怎样的宣传才更合适?

首先,新生事物的产品导入期是最艰难的时期。从0到1的心智基建,不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消费者教育,更是产品面对市场的试错期。,及时调整导向尤为关键。

KOL直播带货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讲解产品特征同时在直播间内也能形成购买链路。但植物肉品牌若想率先建立起心智印象,就无法避免地要进行特定平台的营销大渗透。

寻找具有口碑传播力的种子用户也非常重要,比如追求健康圈层的KOL,其会带领粉丝进行圈层内的尝试共振。但这种借力打力的方式很容易适得其反,比如此次关晓彤的吃播事件,细节没做好导致翻车发生。

说到底,植物肉的优势还是离消费者太「远」了,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结果性影响。长远来看,植物肉的魔力在于,现代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动物的自然生长,人造肉的发展相当于赋予人类一种新的能力,更自主可控地打造生产端的食物供给。

或许未来会有这么一天,但目前来说植物肉能成为真正的肉类替代,是不容易的。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