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华发、吉利三巨头为梦想窒息,贾跃亭真的能下周回国?

案例资讯
单仁行
2021-02-04

1

远赴美国,沉寂了许久的贾跃亭,又搞出了一个大新闻。

1月27日,珠海国资委牵头,格力和华发两大集团,向贾跃亭创立的法拉第未来(我们下面叫FF)投资20亿元,紧接着吉利又和FF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和富士康共同给FF代工,并计划向FF投资3000到4000万美元。

紧接着,1月28日,FF又宣布将跟美国特殊收购公司SPAC完成合并,准备在二季度寻求借壳美股上市,并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开始实现量产交付新车。

这两个大新闻看的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不禁在心中疑惑:难不成贾跃亭真的下周要回国了?连珠海市都给他投钱了。

当然,也有人叫骂,政府居然还给贾跃亭这种大骗子投资,还有没有底线了?吉利也是,李书福的脑子难道坏掉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贾跃亭能不能咸鱼翻身,以及政府和吉利为什么会投资FF?


2

其实,关于贾跃亭,已经有结论了,他就是个老赖和骗子。

但是,这并不妨碍资本市场看好贾跃亭的眼光,以及他创立的FF。

为什么呢?

因为FF已经不属于贾跃亭了。

2019年底,贾跃亭开始推动个人破产重组,在经过近半年多与债权人的反复磋商,最终,贾跃亭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个人破产重组程序。

他在FF拥有的10%的股权都抵债了,自己也卸去了FF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只是以全球合伙人的身份留在FF。

所以,无论贾跃亭个人的名声怎么样,从法律意义上来讲,FF已经不属于贾跃亭了。

也正是FF切断了跟贾跃亭股权上的关系,一直因为贾跃亭债务问题而难以获得融资的FF瞬间就被资本敲响了门,FF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就连量产都给出了时间表。

而和FF合作的,为什么会是珠海国资委呢?

从整个疫情的大环境来看,市场上缺乏好的标的,而动不动就上万亿的放水量让全球市场充满了流动性。

当下,热钱都一股脑的涌进了热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把车企股价抬上了天。

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叫得出名头的新能源车企都已经涨疯了,也连带着上海、合肥这些地方政府和产业链上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早买就能早赚,晚来的要么就是去锦上添花,要么就只能去“雪中送炭”,找到下一个有希望的玩家。

FF算不算有希望的玩家呢?

还别说,真的有这个可能。

FF作为最早进入新能源车领域的先行者,虽然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但也做出来了真车,掌握了300多项专利,撇开对贾跃亭的评价,市场对FF的评价其实是偏正面的。

只要有了钱,可以量产,FF就能把故事继续讲下去。

所以,比起恒大还没把车造出来,就能把市值抬到了4000亿,珠海政府这次投资20个亿,并不能说是盲目投资。

何况,这场交易背后还有另一个大佬,那就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3

在2020年,吉利其实过得并不好。

虽然收购了沃尔沃之后,吉利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但在新能源市场,一直处在边缘化的位置。

据吉利汽车港股公告,2020年吉利汽车销量为132.02万辆,同比少了3%;新能源汽车及电气化产品只有可怜的6.8万辆,比2019年竟然大幅下滑,仅仅占总销量132万的5%。

要知道,李书福为吉利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成。

这目标跟结果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更肉痛的是,根据吉利汽车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吉利营收368.2亿元,同比下滑了23%,净利润22.97亿元,同比下滑了43%,接近一半。

销量与业绩的双重下滑,正在倒逼吉利进行转型。

为此,李书福甚至都可以喊出了“只要能够实现合作,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的信息。

因为吉利目前总产能可以达到300万辆,但吉利自己也就卖出了一半不到132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44%。

剩下的份额,完全可以代工生产,而FF也恰好需要这么一个产能充足的代工方。

这一下,就对上眼了,一方想要快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谋求技术和模式,一方想要产能和各种资源支撑自己发展。

双方各取所需,合作共赢。

那么,回头来讲,贾老板能不能下周回国了呢?

很遗憾,他还是不敢回来。

虽然贾跃亭已经完成了个人的破产,但也只是免除了他4年以内不得被债权人起诉。

如果这4年内他还不上钱,他依旧没有脱身。

现在的FF可以说是贾跃亭能不能翻身的最后一个机会。

这个把当年辉煌时期的贾跃亭拖下水的造车梦,如今,是贾跃亭上岸唯一的机会。

但是,讲实话,想实现这个唯一的机会,光明正大的站在祖国的土地上,贾跃亭面对的困难真的太大了。


4


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曾经对新能源汽车有这么一个评语。

至少先有300亿,你才有这个资格进入这个行业里来玩玩。

300亿,还只是玩玩,对于汽车这个有着绞肉机之称的行业来说。

20亿元,真的少的可怜。

珠海的20亿,给市场打强心针的象征意义,远大于FF用这些钱把汽车量产的现实意义。

而李书福也不是谁都能骗的小白。

就吉利和FF的合作协议来看,吉利的4000万美元,必须等到FF借壳上市完成后才能兑现。

所以贾跃亭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FF顺利的借壳上市,拿到吉利的钱和生产线资源,早日把那台看起来非常有科技感的车量产了。

这样FF的故事才能继续往下讲,贾老板的回乡之旅才能真的想一想。

为什么还只是想一想呢?

退一步来说,即使FF未来真的能够实现上市、量产,在特斯拉、蔚来这一众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前,FF的产品能不能打?有没有竞争力?这还是个未知数。

毕竟FF主打的是高端轿跑领域,但是发布的预量产车的续航里程却只有700公里,这在整体同行纷纷进入1000公里俱乐部的里面,显然是很难打动目标客户的心的。

怎样把这两年落下的功课补齐,也是FF能不能真的成功,贾老板能不能回国的关键。


5

当然,其实抛开贾跃亭财务造假、老赖、骗钱这些污点不讲,纵观贾跃亭和乐视的兴衰史,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个人看市场的眼光还真的很毒。

当年贾跃亭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乐视生态”,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联网吗?

当年贾跃亭远赴美国造车,如果真的造出来了,那恐怕就没有后来的蔚来和小鹏什么事了。

但是,为什么贾跃亭看趋势看的这么准,却做不好,还把自己的乐视帝国玩崩了呢?

其实,贾跃亭心里也很明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看的东西太多,看到的未来太远,故事讲得太大。

他也感慨过自己的梦想,说“为什么叫梦想呢,很多你做出来的梦,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等你讲起来,人家会认为你是在做梦。”

贾跃亭确实是一个冒险家,他觉得当大家都看到机会的时候,这件事儿做起来就没有太大的价值了。

但他却忽视了这些领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好的。

商业里很重要的一点,叫做共识。

这个共识,是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共识,是我们跟股东、投资人之间的共识,是我们跟市场发展达成的共识。

超过了共识所能平衡的点,并不代表着你有多天才,眼光多前沿。

而是意味着,你没法做到商业里的现实。

对于创业来讲,我们一直在说,要快一步,因为慢一点,我们可能连汤都没得喝。

只有比别人多快一步,我们才能一路领先,小跑到终点。

但是,你要是快了10步,那就不是奔跑,而是起飞了。

所以,面对着快速变化的当下,我们要去看到更远的未来。

更要看到自己的脚下,找准了未来的方向,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稳扎稳打的走下去,这样才能走的更稳,更安心。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