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把B站《入海》发给一些年轻人看,我问他们说我写这个你们看吗?二十几个人的群只有3个人回答。
一个说:歌难听。
一个说:感觉不太真实,没有很打动我。
一个说:这片子还不错啊。
还有一些人选择沉默。
前两个人算是25岁以前的后浪,后一个是30+的前浪。
很奇怪。我在想这支片子到底拍给谁看的,到底谁又会为其感动?
如果单从这支片子来说,其实在一开始已经给了一个答案——
献给即将或已经毕业的人们。
但我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第一遍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进去,有可能是当时用手机的外音看的,在嘈杂的环境里,里面讲的故事和我记忆中的毕业一丝重合的地方都没有,没有人让我留下来,也没有和同学们在寝室喝得酩酊大醉,更没有干那些只有在影视作品里才会看到的刷盘子情节。
又由于要兼顾故事里的对白,画面上的字幕,毛不易演唱的歌词,导致接收到的情绪极其有限,不过隐约觉得毛不易歌词写的不错。
后来才尴尬发觉这词不是毛不易写的,而是胜加CEO马晓波写的,我才意识到这不仅是B站和毛不易合作拍的一支MV,而是继《后浪》之后的又一支广告片。
加之我在朋友圈陆陆续续看到有很多人在分享这支广告,于是我决定再好好看一遍。
这次我插上耳机用电脑看的,仔细地品了品文案,才感受到文案里所表达的那些不舍、迷茫和年轻的无所畏惧。
“还有说不完的话,风催着我们出发。”
“那个平凡的背影,去远方还是回故乡。”
“一起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跃入人海,各自风雨灿烂。”
等到看到快结束时,这一页问题的出现,我才接受到那份曾经青春里留下的遗憾和感动。
很快,我便意识到这支片子的威力,在开始步入中年或已经中年的人中间远远大于还没毕业、即将毕业和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
道理很简单,还没毕业的人是不太会关心还没发生的未来,对来自生活的考验还没有真切的体会。
而即将毕业和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毕业的场景历历在目,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奥利给,是没有被生活洗涤过的一腔热血,他们有的是重来的机会。
片子里面描述的内容,压根也不是他们现在和已经经历的。他们的感受更多的是B站为年轻人做了一些事,和年轻人在一起,是一种圈层的荣耀。
而毕业许久已经的中年人,他们经历过岁月的痕迹,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真实的世界是怎么回事,尤其是那些中年依旧过得不好或没达到自己理想生活的人,他们更容易缅怀青春。
他们也许记不清楚青春的具体事件,但那不重要,时间对于青春回忆而言,是最美的滤镜,时间越久,青春越美。
他们会把青春想象成他们想象中的样子。他们会说,年轻真好,自己也曾热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