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运营的系统化与执行细节

互联网运营
刘渝民的杂记
2019-03-20
我们要去运营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可以用四个问题来做思考,即WHAT(目标),WHEN(时间),HOW(如何),WHY(原因)。

WHAT代表战略层

从基本的3C,STP,4P等理论去分析,基于当前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与自身的实力状况,得出一个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基于此目标,在产品优势,渠道构建,品牌化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思路。
如果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在战略上最大的思考是竞争,集中优势去竞争。那么必须对当前的头部对手和尾部对手做一个竞争态势对比,找出自己可能占优的地方。
为了后续的运营目标达成,我们需要深入的理解,行业目前相对成熟的增长方法,别人是如何来快速实现增长的。比如像资讯行业,在信息流开始流行后,大家都采用UGC的方式,那么快速招募更多的自媒体作者是最为重要的。总之,在开启战略层思考时,首先要对行业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大到宏观的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运营状况,小到产品定价策略和宣传推广方式,都需要深入去了解。

HOW代表策略和执行层

策略是什么?重拉新还是重留存?如果是重拉新,拉新的策略是重品牌宣传还是重效果营销?如是重留存,是重视用户价值变现,还是重视用户体验与留存?
比如有些产品,对用户而言没有重复使用价值,但是客户的单次利润很可观,用拉新的方式足够覆盖成本,那么策略上就优先要考虑去拉新。如果用效果营销就能实现目标,那么品牌投入就要缓进。
围绕策略,运营的执行层都有哪些范畴?
首先是运营的流程,即从曝光,点击,注册,到购买,复购,分享的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提升这些关键指标,从而实现整体目标达成。
然后就是围绕这些指标,我们如何通过一些手段去做提升。
我以贷款超市来举例。
贷款超市的一端是获客端,一端是甲方端,要实现增长和利润,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1、渠道增长   增加渠道的数量和质量
2、转化率     页面UI,注册流程,卖点,响应速度等
3、增量       广告位最大化,APP增加复购
4、运营       邀请体系,红包体系,积分体系
5、调控       数据调控最小化,实现及时性成本控制
为了提升运营的自动化,一般需要配合一些工具化系统来做支持。如获客渠道管理系统,商品产品管理系统,会员道具系统,用户标签系统等等。

WHY代表评估层

如何确保上面的策略和执行时有效的?我们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估。
以渠道投放为例。
从策略上来讲,渠道投放的效果取决于渠道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在评估上,我们要看总的引流数量和效率,如访问UV,总注册数,总用户数等。在质量上,我们要看转化率,营收占比,ARPU值,活跃占比,ROI等。

WHEN代表时间节点

所有的运营计划都要围绕时间来开展,否则并没有意义。
通常而言,前期属于测试期,时间可以稍微松一些,一旦数据进入符合增长的运营模型,就必须加快进度进行推进,增加各个模块的投入力度和速度,以确保离目标越来越近。
实际运作中,我们会发现运营的系统化只有在模型跑通之后,才逐步开始发挥效果。所以真正的难题在于,我们如何借助运营的系统化和执行方法,在实际的项目和时间节点中,集中优势和差异化运作,跑通我们想要的数据模型,一旦这个数据模型达成,我们立马可以实施相应的运营系统化,让效率成为我们增长的关键。
关于运营的系统化,我在逐步完善,希望能找到一个通用可变的模型,帮助大家在实际的项目运营中,实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