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焦虑指南

营销管理
营销王老炮
2019-12-29

二十世纪一零年代的最后一个月。

在文创品类中,2020年的台历和计划手册毫无悬念的排到了各大平台销量的榜首。

你知道从这个场面里,我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一个大型的焦虑现场。

从表象看,台历和计划手册里,安放的是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但实质上,这是试图把焦虑藏在未来的期待里,用另一种拖延和逃避的手段逃避焦虑罢了,把今年残留的焦虑拖延到对明年的期待里,骗别人,骗自己,年复一年,这一点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台历和计划手册非常自然的安放了这种情绪,真是让人一点拒绝的理由都没有。

庄子说——烦恼是不会没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怕是很多人都听进去了,干脆就放下了,烦恼什么的,过完这个肥年再说吧。

01 找到底色的人才不焦虑


在和很多做品牌的人面对面聊完之后,其实我们发现品牌和人一样,各有各的烦恼和焦虑。

我虽然不特别信奉品牌的基因论,但是你总会发现,创始人克制,他的品牌就会很克制;创始人疯狂,他的品牌就会很疯狂;创始人文艺,他的品牌也会很文艺。

尤其是对大多数中小品牌来说,创始人、或者一些关键决策者的人格,会更容易体现在品牌当中。

在这些品牌当中你也会看到,总有些品牌或者创始人,其实是不怎么焦虑的。

那些不怎么焦虑的品牌都有一个特点——清晰。

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很清晰,创始人对想要的产品很清晰,创始人对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的团队很清晰……

简单来说,就是创始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品牌自然就有了清晰的走向。

甚至,他们连焦虑都是清晰的,焦虑自己如何将品牌形成的差异化特点做到极致。

我从这些创始人身上看到的,是他们极具力量的初心,我称之为「人的底色」。

关于底色,我要说说郭德纲讲过的一段话,大概是这样——

如果你是个卖盆的,只是单纯的卖盆,这叫做生意,但是如果你卖盆养活不了自己,但你就是喜欢卖盆,卖别的不行,那卖盆就是你的热爱,这就是你的初心。

很多人曾经吐槽我上综艺,不务正业,那你知道德云社是怎么活下来的吗,我们讲相声,是从一场只有4个人开始的,当时凭着对相声的热爱,我们会被饿死。

为了养活自己,养活相声,我们只能在别的地方想办法赚钱,来坚持自己的热爱

为了谋生,他能在不透气的玻璃橱窗里待48小时,谁愿意像“猴子”一般被人围观,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不想干的陌生人。

你愿意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这样的事吗,郭德纲为了相声,他愿意就这么过一生。

这就是郭德纲的底色。

这个底色给了郭德纲的生命力,也是德云社这个品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命力。

德云社这些年来来去去那么些人,只要你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离开的人,都是和郭德纲底色不同的人。

品牌的生命力都是来自于创始人,任何的偏差和影响,都有可能让品牌走向畸形,那些目标清晰的品牌、创始人和郭德纲都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始终握着自己的底牌,所以他不急躁,不善变。

这是底色力量,让人不会焦虑的力量。

02  找到底色的品牌不焦虑


另外,我们来看商业世界的纯理论者,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那些咨询专家不亲自做品牌、做企业呢?

他们很可能做过,失败了才来做咨询,只是不告诉你而已。也有可能,很多咨询师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资源配置不允许自己做品牌。

如果是真正顶级的咨询师,其实他会在更深的层面意识到,自己是没有做品牌的初心的,他们能清晰的意识到,做品牌并不属于他们的底色。

即便你找到你的底色,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拼多多的故事其实大部分人都了解,从一个页面的功能测试,到一个团购模块的放量测试,再到独立APP运营,最后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平台。

拼多多无意中撬动了下沉市场这一块肥沃的无人开采的土地,也无意中被带上了「假货平台」的帽子,再通过「百亿补贴」的正品策略强势的拉回一些正面形象。

一路艰难险阻,拼多多总是在经历魔鬼细节挑战,面临无数凹凸不平的坑,这是不下战场的咨询师很难体会到的。

你说拼多多的底色什么,是为了让人们过上高性价比的生活吗?不见得。

但是拼多多让我看到了一股力量,就是他们一直在身经百战中磨炼自己的底色,哪怕全中国都说他是「假货平台」。

他们正在努力的寻找那个可以持续给他们生命力的东西,找到那张谁也抢不走的底牌。

你说,在这个层面,做品牌和做人,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03  承认平凡才不焦虑


人和品牌会不断进步。

一开始,见山是山。现实世界和商业世界都是需要探索的,很多时候你看到的表象并不是表象。

行业就是一条河,河对岸的老师傅总会告诉你「这一行水太深」,你不信,走下去才发现,你踮起脚尖抬起手都露不出水面,再后来,你发现无论是酒店、餐饮、服装、时尚、还是快消品的老师傅,都这么说。

所以你一定会在某些事情上吃亏,谁都没有能力直接跳过「栽跟头」这一步,所以这个阶段,你的焦虑来自经验不丰富。

到后来,见山不是山。当人拥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时,自信心就会膨胀,绝大多数人到了这个阶段就会产生自己「能看透本质」和「无所不能」的幻觉。

以为自己有了“渡河”的本领,就能渡所有的河,来到一条更宽的江边,傻眼了,见到大风大浪的太平洋,吓尿了。

相信我,这个阶段同样谁也躲不掉,以为看懂了事情的本质,实际上一知半解,所以这个阶段,你不会焦虑,只会在「自我膨胀」上,栽些更狠的跟头。

最后,见山还是山。一路摸爬滚打,在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品牌成功,背后一定有千万失败者做背景之后,你看问题的出发点就会更有战略性,简单来说,就是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实是一个承认自己是个平凡人的痛苦过程,被现实摩擦过,面对自己的短板和优势,也就看到了自己被打磨过的底色,究竟是克制的、疯狂的、还是文艺的。

品牌的人格自然就形成了。

04  总结


最后,你可以焦虑,但你得用尽各种办法去搞清楚,你到底在焦虑什么。

这是一个找坐标的过程,你找到那个你一直都不会放弃的事情,看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你自然就知道自己处在那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还是见山还是山。

焦虑自然会变成某个方向,帮你找到你的底色。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