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诱惑

营销管理
营销王老炮
2019-08-27
老炮吃过最好吃「土家酱香饼」,是在公司之前所在的地方,一个科技产业园和城中村交界的路口,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
他家的酱饼,中间一定是5层,咬下去能弹开牙齿,但也不会感觉太吃力,无意间咬在一颗葱花上,葱花的香带着酱饼上那一层秘制酱料的浓郁,从舌尖蔓延到脑壳,从中获得了一种力量,帮我在清晨,撑开沉重眼皮的力量,嗯~~我确定,这是一块吃了能上头的酱饼。

你要问我正宗的酱饼是什么味道,这我可真不知道,而且我一直认为大家对于“正宗”这个概念,是有误解的。
几乎所有的老字号食品、特产、餐饮品牌,都是以正宗为最基础的卖点,那什么是正宗,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还是百年老店的味道?
都不是。
我们心底里所认为的“正宗”,其实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味道。
老炮小时候在新疆长大,新疆的烤肉凉皮是新疆小吃里的“米其林”,是所有来新疆的宾客一定要去吃的,一般烤肉凉皮店的环境都不算好,位置少地方小,10分钟的翻台率,也能看到人排到了街边。
在那里待久了你就会发现,一个地区的凉皮店没有80也有100家,但是真正被本地人认可是“正宗”的,而且能排队到街边的店,最多不会超过2家,你去吃过之后,味道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但是,就跟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放在两个相同的杯子盲测,大多数人分不出来到底哪个是可口可乐一样,我们去吃其他凉皮烤肉店,发现和那火爆的2家店相比,他们之间味道的差异并不大,那这个“正宗”从何而来呢?
老炮发现,所谓的“正宗”,其实跟好不好吃没有多大的关系。
这两家店的位置,一家是在曾今的小学旁边的巷子里;一家是在被淘汰的步行街旁边的巷子里,都是犄角旮旯的位置。
开在小学旁的那家店,因为小时候嘴馋,每天放学会让母亲带着自己去吃一碗凉皮,那时候没有正不正宗这一说,吃了几年,味道没记住,但记住了这个地方。长大之后,哪怕学校关了,每次想吃凉皮,第一时间我还是回去那里吃。
开在步行街的那家店,因为小时候只有这一条街可以逛,每次逛完累了,就会和父母坐下来,吃碗凉皮,撸几串烤肉,同样吃了几年,味道没记住,但记住了这个地方。虽然那条步行街已经面临拆迁,但每次路过那里,还是要走进巷子里,吃一碗凉皮,坐一坐。
你看,“正宗”的背后代表的不只是味道,还代表一个地方、一段过往、一种文化,是一段只有你熟悉的封闭体验,外人不经历就不能感同身受。
所以,用“正宗”作为卖点的人其实没有明白,“正宗”只对了解这个产品的人有效,对于不了解产品的人是无效的。
为什么要拿正宗说事儿?
因为“正宗”是企业作为“百年老店”的代表,企业和人的目标一样,本质上就是要活得久,谁不想像可口可乐一样,激情澎湃的活了130多年,依然还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饮料呢。
只不过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残酷的市场,尤其是口感口味已经被切分殆尽的食品饮料市场,几乎没有哪一种口味是你找不到的了,所以我们可能要开始一场革命,关于舌头的革命,那革命该如何进行呢——
1、感知
2、记忆
3、联想

感知——

对于入口的产品,消费者首要考虑的是口感和口味。口感是什么,是脆、软、硬、韧、滑等等;口味是什么,是酸、甜、苦、辣、咸等等。
为什么所有的果汁类饮品中,橙味是销量最大的,因为人类在甜、酸的感知度是最高的,而且这两个味道最容易让人产生食欲和愉悦心情,所以橙一次性抓住了两个大口味,一次性满足了两个大需求的群体,获得了更大体量的市场。
又为什么在零食品类中,薯片的销量是遥遥领先的呢,因为在人类的潜意识中,还留存着喜欢咀嚼的“兽性”,包括人喜欢吃排骨,鸡爪这类需要“啃”的食物,都是因为人本身的“兽性”并没有完全退化掉,所以抓住脆、硬、韧这些有强劲口感的特性,就能满足消费者最底层需求,以为你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
所有的需求,都是需要你去提炼产品的特性,让消费者去感知到的,满足口感和口味,其实只是一个基本面,这个基本面决定着你未来能够占有多大的市场,决定着你的产品能够活多久,走多远。


记忆——

满足同一种需求的方式实在是数不胜数,一般的产品太容易被淹没在货架之中了,怎么办,当然是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记忆点,让消费者记住你喽。
以方便面为例,康师傅打下江山的大单品是红烧牛肉面,他选择的是黑胡椒这个南北通吃的大口味,其实对于统一来说,继续在这个口味上竞争其实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而统一找到了另一个南北通吃的大口味——酸菜。通过老坛酸菜面迅速抢回了方便面的半壁江山,和康师傅继续掰腕子。
康师傅该如何回击呢,康师傅开始大量的推出各种各样口味的新品,但在这些口味当中,有一个脱颖而出的口味,它最具争议但也最受年轻人的喜欢——康师傅藤椒牛肉面。
藤椒这个鲜麻的口感,是在酸甜苦辣咸之外的口感,之所以具有争议,是因为说它难吃的人极其厌恶,说它好吃的人觉得很酷,这不就是榴莲和臭豆腐的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吗。
所以,不怕产品没有争议,就怕产品没有记忆点。想想“南咸北甜”的豆花之争,口味本身的胜负并不重要,直接让豆花这个品类从地方特产,变成了一个百亿级别的中小产业。


联想——

“正宗”带来的就是联想的功效。
北京磁器口老字号的豆汁儿,会让我耳边回想起北京大爷在胡同里聊天的声音,一碗豆汁儿配着焦圈,感受京城的“讲究”文化;
广州酒家的早茶,会让我想起精致的笼仔里发着光亮的点心,广东的吃和广东大佬一样,低调而有味道;
新疆大漠的烤全羊,会让我回忆在蒙古包旁,篝火上滴着油的羊腿,哈萨克人民从篝火上滴着油的羊腿上,用刀切下一块冒着热气的羊腿肉,配上自家酿的马奶酒,想在当下做英雄。
当然,这是先天性的地域优势,给当地的吃赋予了独有的属性。那作为一个没有先天优势的产品,该怎么去积累自己的势呢?
想想广东的凉茶,苦到让人颤抖的药饮,却让王老吉和加多宝做到了300多亿的规模,巅峰时刻直逼可口可乐,为什么?
因为王老吉重新定义了凉茶的口味,把凉茶饮料化,但是你会发现,虽然凉茶饮料化,消费者看到或者听到凉茶,联想到的依然是祛湿降火,而且就是因为它的前身是“药饮”,消费者内心始终认为凉茶是“药”,所以喊起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金句,才有底气。

凉茶的认知有了、喝凉茶的需求有了、所以凉茶口味的饮料化,撕开了一个巨大的消费者缺口。
所以你看,正不正宗,是口感和口味决定的吗?不一定。
另外,在口感口味的感知、记忆和联想创新上,一定要做到先入为主,无论是人群上的先入为主,还是地区上的先入为主,只要你抢占到了,同口味的产品出现后,消费者是很难改变他们购买的选择的。
就像我们公司楼下的香酱饼,在我的认知里,他甚至就是“正宗酱饼”的代表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