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外国人开始离开中国

案例资讯
市场部网
2012-10-11
商业周刊中文版

去还是留?这个问题在侨居中国的外国人中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据公安部门的数据,在中国生活的外籍商人、企业家、记者和学者高达22万左右。

引发这场辩论的导火索是一篇题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为什么我要离开我热爱的中国》的杂文。作者是来自英国、在中国生活了16年之久的前杂志出版人马克·吉多(Mark Kitto)。7年前,在他出版的英语杂志被政府查封后,他就一直隐居在上海城外的莫干山,和他的中国妻子共同经营着一家餐馆和一个家庭旅馆。“你难道不认为,”他在英国月刊《展望》(Prospect)8月号的文章中自问自答,“一个有着这么多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的国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更别说还像个金融007一样拯救了整个世界,它应该是一个更快乐和健康的地方吗?我实在看不出来。”随后,美国科技记者、电影制片人查理·卡斯特(Charlie Custer)7月25日在他颇具人气的博客“中国极客”(China Geeks)上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的文章,列举了许多相似的观点。

这几篇文章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在在华侨民中广为传播,在中英文网站上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如果你还没读过吉多讲述他为何要离开中国的文章,那现在就去读吧。”在北京生活了将近4年的理查德·伯格(Richard Burger)8月14日在他的知名博客“北京烤鸭”(The Peking Duck)上说,“人们一直在谈论‘美国将跌落财政悬崖’,但眼下我认为中国离这个悬崖更近,而中国的悬崖比我们美国的还要陡峭。”中国人也有所回应。7月30日,一个愤怒的中国人针对卡斯特的文章写道:“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请记住一点:没有人强迫你来中国,包括你的父母和你所信奉的上帝。第二,不是中国公民,你就别想要改变中国。第三,也是最后一点,在你离开时,别朝别人吐口水。谢谢,祝旅途愉快,请别再回来了!”

今年7月底携妻子离开北京,回到了美国缅因州的卡斯特说:“我没料到这篇文章会引发这么多激动的回应。这在一方面是因为,这样一篇文章出来很容易被理解成在批评留下来的人。”他在解释为何要选择离开时,指出了中国的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如何影响他未来的子女。

处于辩论另一方的人的观点基本是:习惯就好了。这正是雷小山(Shaun Rein)所说的“外国人必须学会中国交通规则”的含意。在中国生活了12年的美国人雷小山在上海经营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在制定战略时,企业需要满足市场需求,遵守党为外国人制定的规矩。”雷小山9月14日在《商业周刊》网站(Businessweek.com)上的专栏中写道,“要清楚自己的局限性,不要指望拥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机会。起跑线并不一样,永远也不会。别试图改变规则,否则最终你会像吉多一样头撞南墙。”他将吉多涉足监管严格的媒体行业的决定归结为一个错误。回头看来,吉多对此也表示赞同。

中国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十分严重,这已不是什么秘密。新闻报道中频频可见毒牛奶、以次充好的猪肉,甚至会爆炸的西瓜。僵化的教育制度也让拖家带口的外国人灰心丧气,而国际学校的学费足以令大多数家庭破产。

在中国经济逐渐减速、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幻灭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2006年以前来中国,你随便在信封背面写点什么就能获得资金,包括我自己也这样。”杨思安(Anne Stevenson Yang)这样说道。杨思安来自美国,是总部位于北京的证券分析公司美奇金投资咨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的联合创始人,在中国已生活了21年。但她现在已经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正准备在纽约市买房,以防中国的形势迅速恶化。

就连许多中国人也越来越不安。已经有无数的官方媒体报道称,中国的精英阶层,包括政府官员,正为自己,或至少是家人,办理外国身份。中国人将秘密把亲属送往国外——有时用的是非法所得——的官员讽刺为“裸官”。“统治中国的官僚精英并不需要你的参与或观点,”杨思安说,“如果你感觉情况在好转,你就接受它。如果不是这样,你还不如走了。”

——Dexter Roberts、Bruce Einhorn

总之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一些长期在华的外国人开始撤离。他们认为在中国做生意艰难,加上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还不如回到故乡。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