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款手机满足了亿万女性的需求,结果还亏到停产?

消费者洞察
单仁行
2019-04-24
1

在中国,有这样一款奇葩的产品,深得女性、尤其中年女性的宠爱。
只要你把它对准自己咔擦一下,就能让40岁的你秒变30岁,30岁的你秒变20岁……
这款产品是什么呢?你肯定已经秒懂了,这不美颜拍照吗?
是的,美图旗下的系列产品,无论美拍,美颜,美图,在让女性变得更美这件事上,可以说把功夫做到了极致,堪称妇女之友。
按理说,被几亿女性深爱的美图,拥有海量又精准的高消费用户群体,市场占有率又是行业第一,这样的公司,应该像个小巨人一样成长起来。
但现实情况是,美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财报显示一直亏损严重。
就在这些天,美图手机官方发布告别信,正式关闭美图智能手机业务,后续由小米手机接管。
美图为什么盈利能力不强?最关键的因素,是大众对美图的使用和认知,一直停留在工具这个定位上。
 
2

而互联网工具产品,天然变现难。
因为从使用场景上,一个打开美颜相机的女生,当她拍完照片之后,接下来做什么?
十有八九是离开美图,乐颠颠跑到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晒美照去了。
这就悲催了,美图为社交网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美照,然而用户使用美图不过是用完即走,没有半刻停留的意思。
显然,工具的使用场景,约束了美图的发展。
美图也深知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在努力探索盈利模式。当初做美图手机,正是基于这个考虑。
但是美图手机作为一款红海市场的硬件产品,和美图的互联网产品虽然有定位和理念上的一致,却没有成交场景的匹配。
相当于美图公司为美图手机带来的,只有认知上的赋能,即美图手机拍照很美。
然而在最关键的购买场景上,工具对手机购买的赋能不足,现有用户资源转化到硬件产品的比例不高。
美图手机依然要在大红海中与国内外强悍的手机厂商竞争,这必然是一条高投入高风险的事情。
美图也尝试过转型做社交,然而大家想想,有阿里爸爸撑腰的支付宝做社交的坎坷道路,就明白这条路有多难。
原因还是场景不对!用完即走的工具产品转型做高粘度、高互动的社交,实在太勉为其难。
说了这么多,今天是想跟大家讨论一下产品和销售的场景问题。
 
3

无论从产品开发的前端还是销售终端,只要你把用户使用场景的逻辑走通了,产品就符合刚需,销售也会畅通。
比如从前端来看,经常说有些创新产品是伪需求,一开始就注定失败。这种情况通常就是用户场景不对。
比如共享经济催生出大量“共享”产品,其中就包括共享雨伞。
我一直觉得这个雨伞共享这事儿,从用户使用场景来看,经不起推敲。
因为雨伞不像共享单车,人们不可能把共享单车骑上楼带回家,而雨伞就不一样。
如果下大雨,即便你楼下刚好有共享雨伞,你打伞一路回家,雨伞肯定被你带回家了,下次出门还要记得出门带伞,找地方去还,这琐碎的小事相当麻烦。 
避雨这种事情,相比交通出行的迫切性,真不算个事儿,大不了淋个落汤鸡,这种概率其实很低。
共享雨伞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大动干戈,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以至于有人说这是变相卖伞,因为市民带回家经常不记得还,那押金可是比伞还贵呢。
想到这里,突然感觉城市套路好深,有点想回农村。
所以,创新产品开发,不能一厢情愿拍脑子,而要还原到具体的使用场景细节,才能找到用户的刚需所在。
而一旦符合需求的产品开发出来,面临要大批量卖出去,同样要仰赖场景理论发挥大作用。
 
4

说一说最近比较火的小罐茶案例。
小罐茶无论从定位、包装、市场推广各方面来看都是经典的案例。
一个“小”字,突出了便携性。
口号“随时随地,喝杯好茶”,改变了茶叶一贯的消费场景,让差旅出门饮好茶也方便,击中了经常出差又喜欢喝茶人的痛点。
可以说,每成功增加一个新的产品使用场景,意味着拓展了一群新的消费人群,从而打开了一个新的销售增长空间。
不过,小罐茶因为宣称“小罐茶,大师作”,由八位大师手工制作,被较真的网友算了一笔账。
按照小罐茶公布的销售额数据,反推其制作量,意味着八位制茶大师每位每天要炒出220斤净茶。
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直要“把大师们累坏了”。
由此判断所谓“大师作”不过是营销噱头,过度营销。
实际上,聪明网友的数据倒推法,也是基于结论与实际生产场景不符,从而揭穿了小罐茶的营销把戏。
被质疑之后,小罐茶只好出来解释:大师作指的是按大师标准制作,大家别误会了。
你看看,你们城市套路实在太深了,谁都别拦我,我这就回农村!

5

所以啊,场景就是产品生成的土壤,场景逻辑就是产品逻辑。
一切产品和服务,只要还原到真实的用户场景,就容易找到破局之路。
回到美图,听说美图手机停产之后,马上又推出了智能洁面仪,依然围绕美颜这个定位来打。
你们觉得美图做智能洁面仪有戏吗?或者从场景角度,你觉得美图做什么可以更好实现流量变现呢?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