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的职业病之一就是谁也不信。
大部分的“言论”是符合公众预期与公众口味的“高定”。
都是千年的狐狸演什么聊斋。
把信息看清楚、算对、想明白,是公关的基本功。
01
做餐饮外卖的平台,能赚到的钱分成两大块。
一部分是“抽成”,也就是每单都要分钱的;
另一部分是增值服务,也就是收商家买流量的钱(广告费),帮商家做代运营服务等。这不是按照每单收取的,但也是不小的成本。
这篇文章,只讨论单张订单里的“抽成”问题。
我这个人小气,而且喜欢算账,这3000字就算算我点外卖的钱,是怎么被瓜分的。
02
美团一直坚持,自己的“佣金”比例是6%-8%的水平。
而餐厅的体感是抽佣25%-30%,四分之一以上。
谁在说谎?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3)》中提到外卖平台收费透明化改革方面的相关数据时,给了美团说法一个背书:“绝大部分商家佣金在6%-8%的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是官方机构。这份报告提供公开下载。
而商家晒出来的后台结算单,“佣金”一栏确实写着8.2%。
但是,一看顾客支付金额和商家预计收入的对比,整个人就不好了。
更惨烈的对比是,京东扔出来的图。
一边是顾客实付25.7,商家预计收入15.98;另一边是顾客实付17.69,商家预计收入20.99。
站谁?还用问吗?
03
稍微有点理解难度的地方是:会有顾客端,商家端,骑手端3个不同展示。
一点一点来看。
顾客,是这条链路上唯一的付费者。
不管打着什么名义,搞了什么优惠,分钱的只有3方:商家、外卖骑手、平台。少一个不行,多一个也没有。
牢牢记住:顾客付的=商家拿的+外卖骑手拿的+平台拿的。
比如,30元(顾客付的)=22元(商家拿的)+6元(骑手拿的)+2元(平台拿的),还OK吗?
个人觉得可以接受。
但是注意,对于商家来说,已经只能拿回订单总额的73.3%(22/30)。
04
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网上很多商家都PO了结算单,我们找了一张来做详细拆解。(两个老玩家的计算方式几乎一模一样,我们选了黄色那家的。)
这里一共会出现6个金额。
①顾客实际支付(39.9元),指顾客掏了多少钱。
②商品优惠后金额(35.35元),看名字会有歧义,其实就是平台与商家“分账”的基数金额。
③预计收入(27.83元),也就是商家实际到手。
你还会发现,配送费有2段。
④顾客配送费(4.55元)。
⑤配送服务费(4.97元)。
美团经常被骂“两头吃”,最大的问题就是配送费。这个部分,后面还会详细说明。
⑥佣金(2.55元),有具体比例显示,反而是最清楚的,没什么好解释。
05
来看算法。
还记得么,商家、外卖骑手、平台3方。这就相当于,平台会把给骑手的运费先分掉,然后再和商家分钱。
平台与商家的拆账是这样的:
对于商家来说,到手的钱只有顾客实际支付的69.7%(27.83/39.9)。
客单价格更低的话,回款到手比例更没眼看。
06
很明显的,从顾客实际支付里面被“扣掉”最多的,就是“配送费”(顾客配送费+配送服务费)。而且,明目张胆地收了2遍。
顾客配送费是这样说的:
明确说了,受距离、难度、时段、天气、运力、商品(数量、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这部分是商家自主设定或者商家根据美团给后台公式生成的。
顾客配送费肯定是有一单算一单给了骑手,这是铁要给的,甚至不计入平台与商家分账环节。这个钱平台要做手脚的话,就很不是人了。
配送服务费是这样说的:
这不还是跟距离、价格、时段有关么,跟前面的是一样的啊,这不是收两遍是什么?
07
个人认为,配送服务费展示的计费方式与实际使用存在巨大差异。
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3)》中,对于佣金和配送服务费有明确规定。
佣金是按照固定费率收取的,平台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产生的费用;配送服务费则是根据订单的实际情况(如距离、订单价格和服务时段等多种因素)收取的费用。
国家说了“配送服务费”必须这么来做显示,所以会看到这样的晒单。
08
实际上,平台拿走的“配送服务费”并不是起这个作用的。
“配送服务费”相当于一种统筹,你可以理解为“组局”。
你看“佣金”的说明:信息展示服务、交易服务、商服及客服服务、IT运维服务、研发成本、客服成本。是不是没有配送部分?
换句话说,佣金收的是你不需要平台配送部分的服务费。
如果需要平台配送,我们另外算服务费。注意,是平台要问你拿的服务费。
09
这部分配送服务费到底用来干嘛了呢?
首先,看一张外卖骑手按月结算的收入情况:
你会发现,除了每单的直接收入之外,额外还有阶梯提成、车辆补贴、工龄奖、组长奖励、月度贡献奖、优秀标杆奖励、骑手排名奖励等。
如果查看这个后台,也能看到很多“奖励活动”。
参加活动完成之后会有奖励,也就是会增加收入。
这部分“按月计算”的收入,不存在于每单的“顾客配送费”里,而是要从“配送服务费”里面支出。
10
其次,还有一些“额外补助”。
如果没有这个“额外”,在某一些时间就会出现叫不到骑手的问题。为了保证有人配送,平台会有相应统筹措施。这也是要从“配送服务费”里面支出。
为什么我们觉得贴进去了呢?
大家对于配送费没有什么体感,因为在顾客端,配送费经常显示0元。
我们办公室在上海,我让同事猜,都觉得4-5块钱,5-6块钱一单。
而在“单王”的报道里,平均每单收入8.65元。这是根据当天116单算的,还没叠加每月的综合奖励和补助。
美团平台我们也找了一些。
很有可能,外卖配送费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好的能做到平均8块多一单,基本也有6-7元一单。
我昨晚11点多看了一下,平台上配送费都是5元左右。
大半夜,给5块钱应该召唤不到骑手的吧,应该除了5元的“顾客配送费”,还有“配送服务费”在贴。
11
第三,平台要赚钱。
辛辛苦苦、承担那么大的风险,做了骑手这趴,平台是吃饱了撑的么?
何况,众包模式下,平台还有那么多“代理”要养呢。
12
比较简单说法就是,“顾客配送费”是直接给外卖骑手了。
而平台从商家那里收走的“配送服务费”,一部分也给了骑手,另外一部分成为管理骑手的费用和利润。
最大的问题在于,“配送服务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美团的财报上,这部分金额甚至超过了佣金。
但是,那么大的一笔钱,又是“黑盒”属性的,其中到底有多少真的给了骑手(传统意义上的配送费),怎么给的,别说商家不知道了,我怀疑投资机构也算不出来。
上面这些,其实都是我盘的。我们想找美团自己阐述的资料,没有找到。
美团只是一味强调佣金6%-8%,绝口不提“配送服务费”怎么花的。
感觉就是:你们就按这个交钱,别管我怎么把骑手叫来的。
所以,不是“收两遍”、“两头吃”的问题。准确的骂法是:你从这里面眯掉了多少钱!
13
新玩家的单子就不一样了。
真是盯着痛点打,只出现了一次“配送服务费”,看着是不是就舒服多了。
不过,呈现方式改变,并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如果你花6块钱寄快递,不会认为6块钱都要给快递员;
如果你花6块钱付配送费,就会觉得6块都要给外卖配送员。
按照商业规律,外卖配送也一定有统筹机制,不可能全部费用都直接给到某个个体。否则,这个局组不起来。
京东现在一律按照3块钱在收“配送服务费”,那绝对是大家都没话说的状态,主打一个母慈子孝。
按照京东自己说的政策,全职外卖员送货的配送成本至少比其他平台高50%。以后怎么分配,与老玩家是不是一样处理,可以蹲个后续。
14
我点便宜咖啡时候,经常疑惑,钱不够分啊。
不管给用户的结算上怎么显示,12块钱,如果外卖骑手就要拿走好几块,我这杯咖啡多少钱啊?
大家晒的京东平台5.9元库迪。
妈耶,按照给骑手更好待遇8元配送费再加50%的五险一金费用,等于一单配送费成本是12元。
库迪跟京东关系好,一分钱都不需要划账;京东自己不要任何抽佣;一单铁亏6块钱。
好的,我相信了是要补贴百亿,百亿补贴都不一定够。
15
觉得平台拿走的费用太多,有些商家也会选择自己配送。
我们公司附近的这家老娘舅就是喊顺丰送的。直接明牌要收顾客8块钱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