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大厂程序员么?收入应该很高啊,确定要做电商这样的小生意么?
我一边翻着【B妹】的资料,一边问。
确认,冬哥!我一直有个开小店的梦想,写代码是工作,开小店才是生活!B妹回答我的时候,很兴奋,满眼憧憬。
我只能把你带入门,我无法保证你做电商一定能赚钱。
我劝B妹冷静,不要冲动。又补了一句:
很有可能你做电商的收入,和你的工资收入,根本没法比。
我说的是实话,对于年收入几十万的高级白领,我一般都劝他们老老实实上班,
上班赚工资,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那没事冬哥,我要求不高,先入行再说!以后慢慢来,多一个技能多条路,一旦哪天被裁员了,我也不心慌!
B妹爽快的回我。
很好!B妹很成熟,我就喜欢心态成熟的成年人。
最后一个问题,我问B妹:
你对电商业务有什么了解或者基础认知么?
有没有做过一些淘宝拼多多小红书店铺?或者工作中有涉及到这块的内容?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实操经验?
B妹想了想,一脸正经的和我说:
冬哥,我加了好多羊毛群,我特别会薅电商平台的羊毛,这算不算懂电商?
很好,我在资料表上打了个叉:
你对电商的了解约等于0。
B妹听完努了努嘴。
你有没有问题要问我?
我放下资料表,接着问B妹。
B妹想了想说:
冬哥其实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你,首先咱们这个.....
我直接打断她回答:
不需要你囤货!不需要你有货源!不需要你注册公司!不需要你全职投入!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做就行!我们是在淘宝平台落地!初期投入不超过500元!
我一口气回答完,得意的问B妹:
你是不是想问这些问题?
B妹惊讶:冬哥你怎么知道我要问这个?
我摊摊手:我被你们快要问吐了,已倒背如流。
好的,那我没什么想问了,冬哥,接下来咱们要做什么!
B妹跃跃欲试,非常兴奋!
老规矩,咱们先开始选品,从四步选品法开始。
我拉着B妹正式进入电商创业执行阶段。
第一关
四步选品法第一步,聚焦子品类
进行品类五大约束自检
四步选品法?冬哥,哪4步?
A妹一脸疑惑。
四步选品法分别是,聚焦,搜集,分类,定向。
是你们菜鸟选品必用的方法!
是我独创的哦!
我得意的向B妹强调。
我问B妹:你有没有什么想做的品类?
我想做数码配件,我平时就喜欢研究这些东西。B妹一脸期待。
数码配件这个品类非常大, 它包含很多子品类。
我开始引导B妹:
我们四步选品法第一步就是聚焦!聚焦一个子品类。
你可以看看数码配件下,哪个子品类,你比较想做?手机壳?充电线?.....我继续引导。
B妹想了想,说:
冬哥,我想做【桌面手机支架】,我收藏了几十个各种各样的手机支架,咱们就做这个子品类如何?
很好,我大手一挥,那咱们看看能不能做这个品类!
我扔出一张表给到B妹,说:
让我们来给这个品类做一个五大约束自检,如果都能通过,我们就能卖这个品类。
这五大约束自检分别是:
视觉可实现,
售卖长周期,
大量小卖家+有爆款,
流量成本低,低于1元,
社交媒体可推广,
我们一个一个来检查。
首先来看看桌面手机支架这个品类的视觉,普通人是否容易实现?
很遗憾,手机支架的视觉比较难做,大部分产品都用到了3D建模渲染,做图,高清实拍等技术,对普通人来说专业门槛太高。
再看看品类的售卖是否长周期。
通过下面的曲线可以看到,桌面手机支架这个品类下半年是明显的旺季,上半年比较低迷,
做这个品类基本要等待下半年的旺季到来,那上半年要卖空气么?
接着看看桌面手机支架是否有大量淘宝卖家在做,以及这些淘宝卖家是否有大爆款。
很遗憾,桌面手机支架这个品类,基本都是大卖家,天猫店占据主流,偶尔能找到一些小卖家做,但占比不高,说明这个品类大卖家已经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接着看看桌面手机支架的流量成本。
手机支架的流量成本,每个流量至少1.5元。
也就是说,手机支架这个品类,我们每买一个流量,就要花1.5元,这个流量成本,我们普通人根本投不起。
你想想,几个消费者点进来看了你的产品,小10元就没了。
最后看看再手机支架品类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度如何。
比较不错的是,小红书上有大量关于手机支架的内容,说明这个产品在社媒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很遗憾,视觉实现难度高+流量成本高+淡旺季比较明显+大卖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这些情况基本就拦住了普通人做这个品类的可能。
所以我们最开始无法做这个品类。
B妹听完我的分析,一脸惆怅:
冬哥,选个品类这么麻烦,要看这么多东西。我还以为想做就能做。
是啊,我开导她:
大部分普通人最开始做电商,总是想卖这个,卖那个,其实很多品类它是有门槛的,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你们想做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只有选择符合五大约束自检的品类,电商创业这个事情才能顺利的推进下去,不然后面就会是一个个坑。
所以你拿着这个筛选表去找一找,看看哪些品类是你想做,同时又能符合这个筛选表的。
我们一定要把想做的,和能做的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B妹:好!那我去找找看。
过了一天,B妹来找我,兴奋地说:
冬哥,我找了好多品类,我发现有一个品类基本符合你的五大约束自检表!
就是还得让你确认一下这个品类的流量价格。
什么品类?我好奇。
耳机壳!B妹兴奋的回答。
好,那我们来看看耳机壳是否符合五大约束自检。
首先来看视觉可实现。
很好,耳机壳的视觉比较简单,普通人应该用手机+简单的布景就能拍出来,并且可以做出比较优质的视觉。
接下来看看售卖周期。
耳机壳也有淡旺季之分,下半年旺一些,但不像桌面支架那么明显,上半年也有销量,也能卖,属于全年都能卖的品类。
再看看小卖家+有爆款。
耳机壳有大量淘宝店铺在做,很多店铺都能卖出千+销量。
说明小卖家也能在这个品类生存,甚至做出爆款。
再看看流量成本,我一查,哦呦!耳机壳流量成本很低,只要几毛钱,蛮不错的!
最后就是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关于耳机壳的推荐,实在搞不到流量,做做内容也可以嘛。
一个很好的品类,我以前居然不知道这个产品。果然我是个数码小白。
另外说一句,对于普通人来说,初期不要去思考什么红利品类,增长品类,什么蓝海品类。
普通人想这些都是白想。
即使是增长品类,蓝海品类,
普通人也做不出那个品类的优质视觉,也投不起流量,也不会推广,没有任何意义。
不如老老实实,找真正能做的品类,先踏踏实实入门再说。
冬哥,冬哥,B妹打断了我的思绪。
品类确定之后,接下来该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开始搜集,分类,定向。
第二关
四步选品法二三四步落地
搭建选品框架
四步选品法第二步,搜集,无差别搜集。
我给B妹下新的指示:
你打开淘宝,直接搜索【耳机壳】,看到的产品都无差别搜集,搜集100个即可。
需求这么简单? B妹反而有些不太理解。开始追问:
冬哥,不需要搜集爆款么?
不需要,你搜集100个产品里肯定有爆款。
冬哥,不需要做每个产品分析么?
不需要,你只需要截图产品,列好销量,价格就行,这就是最简单的市场分析!
冬哥,为什么不搜集50个,200个,300个?
没有那么教条,让你搜集100个,主要是为了好统计!
冬哥,这个淘宝是有算法,如果有些好产品,搜索后没有展示给我,我漏掉了怎么办?
那无所谓,你都搜集了100个产品,基本囊括了这个品类大部分产品类型,漏掉也是少数!
冬哥,手工搜集太麻烦了,我直接用AI,帮我一下搜集了行不?
我有点生气了,我严肃的和B妹说:
你真的以为让你搜集这100个产品是机械式的搜集么?
我的目的是让你一边搜集的时候,一边看看产品,了解这个品类,把这个品类的大部分产品类型都印到脑子里,看看这个品类有没有什么坑点,
不是让你在当搬砖工!
冬哥这么说,我就明白了,B妹恍然大悟,我立马去做!
几个小时后,B妹带着表格来找我,冬哥这是搜集的100个耳机壳产品,无差别搜集截图,
很好!清晰工整,我也通过B妹的搜集,快速了解这个品类。
不错,接下来我们进入四步选品法,第三步,对产品进行分类。
耳机壳这种产品,功能上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们用风格进行分类就行。
请你用自己的理解,对耳机壳进行分类。
我给B妹下了新的需求。
这个分类有没有什么逻辑或者标准参考?B妹追问。
没有,你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做分类理解就可以,这不需要太多的科学性。我摊摊手。
我怕我的理解是错误的。B妹犹豫不决。
唉,我叹了口气,程序员貌似只能接受世界是0和1,无法接受模糊的事情。
我继续引导B妹:
对品类的理解没有对与错,只要在你的主观理解里,可以向我解释明白就行。
比如这个耳机壳,我拿其中一个产品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