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另类的2024年度营销盘点

营销管理
空手
2025-01-03

我在公众号和我的各个读者群里分享过多次,每年初我都会在手机备忘录里新建一个文档,用于记录这一年里的社会热点和营销热点,以此来对比、分析热点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走向,寻觅商业的发展趋势,并从中找到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法。

到了年底这个时候,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会评选年度十大案例、十大文案、十大营销事件等,我再写一份年度十大也没什么意思,虽然我觉得我心目中的十大多数与众不同。

相比于简单做个评选,复述一遍这一年都有哪些企业做了哪些代表案例,我更想透过我对这一年里商业热点和营销案例的观察,谈谈我对当下如何做增长、如何做品牌的理解。

今年无疑又是较为艰难的一年,我被不同的朋友问过不下十次,哪些行业、哪些品牌现在还有机会,还有逆势增长,想要从中找到参考、答案,以及信心。

对于增长,我觉得我们首先要转变思维的逻辑和惯性。

以往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部分:一是广告投放的增加,广告触达的人数越多,那么带来的购买用户就越多;二是渠道的扩容,企业铺货的终端网点数量越多,那么销量就越大。

广告轰炸+深度分销,这两个部分加上一个品牌的独特性资产(不一定要差异化,但需要是品牌的标识性元素,作为消费者认知品牌的载体和抓手),构成了HBG大渗透理论的要点。

HBG理论认为,增长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渗透率,通过高强度的广告投放做到让消费者“记得住,想得起”品牌,高密度的渠道铺货做到让消费者“看得见,买得着”产品。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021.jpg

这两者可以相互配合,广告投放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就让更多人愿意卖你的产品,让渠道开拓变容易;而渠道网点足够,才能接住广告投放的流量,不至于消费者看完广告后买不到货。

大渗透的实质,建立在消费者有旺盛的需求基础上,企业只要通过广告+渠道把产品推送到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就会购买。但是当消费者需求不振,那么深度分销带来的只是经销商库存,广告轰炸引来的也只是消费者的厌倦和厌恶。

我向来认为,销售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心智显著性、场景相关性和社会流行性。过去,我们太过关注心智显著性,做营销追求的确定性结果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记住自己的品牌;不管消费者在哪,都能买到我们的产品(心智显著性实际上包括了渠道便利性,也就是货架显著性)。

但现在的问题是,只把产品推送到消费者面前,他们还买吗?光让消费者知道品牌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在消费者生活中创造使用产品的机会,并提升其消费品牌的意识。先激发需求,然后才是渗透率提升和分销。

关于场景造需,场景创造增量,这个观点我已经反复讲过,这里不再重复。今天这篇,我想谈谈社会流行性对于销售的影响,先来看几个2024年非常有意思的商业现象。

首先是2024年3月,#热辣滚烫看完买壶铃的涨了10倍#上了微博热搜。意思是说电影《热辣滚烫》掀起了大家的健身热情,电影上映半月间,壶铃销量暴涨1055%,拳击沙袋、速度球等销量涨幅均在75%以上。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031.jpg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037.png

其次是8月份,由于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布即爆火,带来了国内古建旅游的热潮,尤其是山西旅游。黑神话在国内36个取景地,山西独占27个。#黑神话悟空点燃山西旅游#、#游客呼吁山西一定要接住泼天的富贵#、#山西在等猴急游客#先后登上微博热搜。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204.png

尤其是山西隰县小西天,该景区今年8月门票销量比去年同期暴涨3倍,景区还计划将游戏内容增加到讲解词中。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245.png

黑神话另一取景地山东灵岩寺也渴望接住这波“泼天富贵”,景区表示,通关黑神话悟空第三章可终生免费游园,同时景区还正在积极将游戏中的场景和人物“搬到”景区里。

十一假期期间,人口只有9万多人的山西临汾市隰县6天接待游客近9万人。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317.png

最后是11月初,当时一位博主发视频称“吃2个瑞士卷换来老公的一顿教育”,瑞士卷随即成为网络热点,很多人拿瑞士卷来测试自家老公,#瑞士卷怎么分席卷全网老公#成为热搜话题。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323.png

热搜带来热销,没过两天,多个超市的瑞士卷被抢购一空,山姆瑞士卷5层货架几近售空,就成为社会新闻。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401.jpg

这几个商业现象再一次验证了我的观点,社会流行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人的购买行为往往并不是完全基于个人需要和需求,而是受到他人和社会流行的强烈影响。当一个产品在社会群体之中拥有热度和话题性,它就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购买的热情。

消费者为什么要买瑞士卷?是因为瑞士卷的热点话题激发了消费者想吃的欲望,或者提醒了消费者他好久没买了。那么对一个瑞士卷品牌来说,只说自己的产品多么好吃,用的原料来自哪来,自己是瑞士卷领导品牌,消费者就会买吗?

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比如2022年底全网一罐难求的黄桃罐头,2023年初因电视剧《狂飙》而全网断货的《孙子兵法》,因李荣浩同名歌曲而火爆的乌梅子酱,2023年6月一天卖出1219件的法式小众真丝碎花连衣裙。

我们总以为消费者会完全基于自己来决定购买什么,理智地思考自我需求,审慎地研究产品性能,在购买过程中列出详细待购清单,逐个了解,详细对比,被品牌产品功能价值所说服,选择品质最好、价格最划算那个。但这只不过是虚假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真实的购买行为是,需求的产生受到社会文化影响,别人有什么、社会流行什么那么自己也想买;购买决策受情感驱动,挑自己熟悉或认同的品牌,略加对比,或者从自己听过的几个品牌中,购买看起来不错、口碑不错、大家都说好那个。 如果品牌缺乏社会层面的关注,只是做纯粹的硬广投放、精准营销,只针对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做触达,那么效果就会很差。品牌只有在社会流行氛围的包裹下,才能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并且真正突破平台壁垒和信息大爆炸的迷雾。因此,品牌必须致力于实施社会化,在社会层面制造话题、热点,从而放大品牌营销的效果。

这种社会化对于增长的加持,其实也昭示了我们到底该如何打造品牌。

2024年8月,户外品牌蕉下进行内部调整,裁撤品牌部门,市场部并入销售部,公关员工全部离职。此举顿时引发业界热议,大家甚至开始讨论:企业是否还需要做品牌?品牌是否还对企业增长有效?

微信图片_20250103090408.png

品牌重要吗?重要,而且甚至更重要了。

2024年10月,任职四年的耐克CEO约翰·多纳霍(John Donahoe)退休,原因是要为过去数年耐克糟糕的业绩表现买单。

具体来说,耐克激进地推进公司DTC转型,与大量线下零售商、大型经销商终止合作,将货架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以及为了给自有网站和APP引流,耐克将大量预算投入到流量和效果广告,削减了品牌投入。

对品牌建设的忽视,最终损害了耐克的销售。所以今年巴黎奥运会上,耐克重启了重磅的品牌传播战役。前些天我公号刚写过耐克的案例,大家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