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是小红书最鲜明的标签,但这里不只能种草
小红书社区的"过来人的视角,普通人的经验"让其有更具用户价值的同时也兼具了极其可观的商业价值
今天在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争论不休背后,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消费者在决策时更加理性了,理性就意味着他们会做功课、会比较、会再三斟酌,搜索就是他们决策中极为关键的最后一环,谁能影响消费决策,谁就具备了不可忽视的商业价值
流量和流量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离消费决策近的流量天然具备无法替代的杠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红书的搜索流量是一座被低估的商业富矿
一、小红书搜索场域仍是一片蓝海
小红书目前最强的心智其实是“搜索”
以前中国用户对搜索的心智是百度,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但从90后这一代开始,百度太古板了,内容太不精准了,对搜索的心智逐步过渡到小红书,你的生活指南
小红书是吃到了互联网时代窗口切换的红利,一定程度上传承了百度、美团、大众点评、携程网、马蜂窝等生活类平台的部分人群场景
小红书在搜索上是拥有结构性优势,其他平台在这方面对它无能为力,只有在小红书能看到「活人」发的「真实经验」
固然它的体量不如百度和美团这些平台,但因为各种原因被伤害、被压榨、接收到不好体验的、出走的用户不会再回去了,正如当年从门户到头条用户,永不再回来
小红书对他们来说是升维打击
所以,我一直强调,基于搜索的、真实的美誉度管理,是商家在小红书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防御战!
很多商家对搜索不够重视,殊不知小红书的搜索场域仍是一片蓝海
二、小红书反漏斗式搜索
小红书用户的搜索方式更像是一个“漏斗”,他们会先通过泛搜再精搜的方法逐渐收缩查询范畴,获得精准的搜索结果
比如,当“熬夜党”想要了解护肤产品时,他们会先泛泛地搜索“熬夜加班护肤”,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再进一步搜索具体的品牌或产品(如某品牌精华),以补充信息内容
如果说不同的搜索阶段对应不同的用户群,那我们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用户群
1)第一类是我们的「品牌核心用户」,这部分用户也大多是「精搜用户」
一般在小红书上直接搜索品牌和相关产品;而这些用户很多本身是已经购买使用过品牌产品的“回头客”,也有很多是被品牌效应所吸引的新客,这类用户对品牌有着极强的粘性力已经不需要普通的种草。所以品牌通过推广品牌词和产品词,就能够精准的对应到他们
就比如在小红书上搜索目标奢侈品牌的用户,本身就是对品牌已经有所了解,且带着强需求的客户,通过搜索目标品牌的产品进行择选购买。这类精搜用户,就是品牌们在小红书搜索页做关键词推广的需要捕捉的直接目标用户
2)第二类就是品牌的「高潜用户」,这部分用户大多本身就有相关需求
已经被品牌相关的种草推广成功种草的用户,甚至搜索过品牌、品类,但是还没有成功转化成消费。而这类用户,有一部分是因为在竞品中纠结,还有部分是对价格有所犹豫。因此我们在布局搜索推广时,可以针对这类用户结合场景和功能等,来用“品类词、场景词、成分词”的关键词进行加强种草
例如对于“宝宝穿纸尿裤闷屁屁”的母婴用户,品牌可以通过结合品类词、场景词、成分词来进行关键词的优化。针对在竞品中纠结的用户,我们可以结合“红屁屁”、“拉拉裤”等关键词,将宝宝穿纸尿裤可能会红屁屁的使用场景推送给用户,展现产品清爽透气的卖点。而针对对价格有犹豫的用户,我们也可以通过“拉拉裤平价”“省钱”等关键词对用户进行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