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洞察:低价时代的5条出路

消费者洞察
芋艿和猫说
2024-09-06

从去年开始,整个中国消费行业的声音非常一致:

低价、出海

各家电商平台轰轰烈烈上演了一阵「低价换流量」,今年,又齐刷刷回过味来:好像这么搞也不长久。

今年3月份,淘天集团把搜索考核全面回归GMV,不再看单量,618更直接向商家表态,要放弃价格战,重新开始根据用户体验而不是价格来分配流量。

抖音也是如此,宣布不再把价格力当做第一目标,考核重点也回到了GMV。

有趣的是,低价鼻祖拼多多也开始转身,据说2024上半年,拼多多管理层很看重的一些指标,比如用户年下单频次,没有达到内部预期,而就在2023年三季度到2024年一季度,大概有110万商家从拼多多转向淘宝。这一次发财报的时候,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和健康成长,投入百亿资源扶持新质商家,培育自己的良性电商生态(简直太像2008年的淘宝了,所谓风水轮流转)。

平台在掉头,品牌方也有一些上岸的信号:可乐和康师傅都在涨价,瑞幸的9.9元内可选咖啡类型越来越少,迪卡侬标价19.9的白色棉质短袖价格涨到了39.9元,号称西餐界的沙县萨莉亚,近期也把大部分菜品价格上调了1-2元。

供给侧在真刀真枪地试探,消费侧仍然相当保守和警惕:

刚过去的618依旧惨淡,商场的B1B2小餐厅比顶层的餐厅更火爆、健身人士们选择沙县而不是wagas当减脂餐。

平台从低价开始转型

品牌试探拉宽价格带

消费意愿依旧被压制

当下,几乎每个品牌方都面临着一道难题:

当降价无法再换取平台流量,获客费用还得是真金白银,要持续打低价很可能卷死自己或被同行卷死,不打的话,除了出海,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们的思路是:

所谓消费降级并不是均衡地发生在每个品类、每个消费区间中,意味着在不均衡的排布缝隙中,可能隐藏着真正的市场机会:摆脱低价,获得良性增长的正循环。

今天这一篇,我们聚焦在这个议题下,给到大家提供5种趋势和对应方法:


一  贵替的故事发生在低价刚需区


最近大家去逛全家、罗森便利店,可能会发现,『现制食品』越来越多了,比如热压三明治、现做乌冬面等等。这些产品的价格略高于传统的饭团、面包等。

我们同事中午去楼下的便利店,发现ta们还挺受欢迎的,去晚了就没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