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正在从“科学”走向“经验哲学”

品牌
西老狮
2021-10-18
图片

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黑格尔。

 

胡雪岩说,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90年代,靠一套VI系统或者强大的渠道就能将生意做起来;20世纪前十年,央视标王能带来巨大的关注度,叶茂中“三把斧”有无数拥趸;而近十年,市场又发生了很大变化:赛道无限细分,渠道分散,“去中心化”营销、数字营销被人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化,品牌忠诚度下降……

驱动商业成功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品牌商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厂试图改变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固有标签;小厂则找准客户聚集地,建立市场路径,塑造自己的品牌认知。 

我一直认为,品牌可能是除了技术之外,受到这场变革影响最大的岗位。以往的科学、方法、标杆,已经不能再简单去复制、学习,而是要不断地、快速地去实践,总结新的“经验哲学”。 


科学也在迭代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意思是说,君子心怀天下,不要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你不能够用一种思维方式把自己装在里面,让自己成为一个物化的工具。你应该让自己拥有多元思维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化思维模型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看事物要承认其多样性,不要轻易去否认。

对待“科学”也是一样的:它是否真的“科学”?你“认为”的科学,是否就是“科学”?

品牌是文案、活动、设计等形式的组合;品牌是一种符号;品牌是品类的代名词;品牌是一种认知……市面上火热的《市场营销》、《定位》系列、《品牌资产》系列、《IMC整合营销》,以及符合派、冲突派、奥美360等,各家学派,都有一套说辞,一众信徒,不一而足。 

品牌的概念据说有160多种,哪个是最“科学”的?

繁华落尽终有时,辗转流年未可知。 

在一次交流中,迈迪品牌咨询公司合伙人、著名品牌咨询专家李钰晟说,“企业发展有不同阶段,企业领导也有不同的品牌认识,这无可厚非,不必计较。促进业绩有战术性的、局部的、阶段性的;品牌对业务的促进可以是战略性的,全局性的(品牌架构),长期性的(品牌定位)。 ”

你看,把“科学”放进时间、区域、人为等因素之后,又会多出几种答案。

以上,一定不是“正解”,也一定不是“终解”。 

此外,早些年,我们习惯以B2B、B2C来划分行业,也基本认为,这两种营销人的思维与行事风格,有着天然的区别。而这十年来,这种划分方法,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B2B还要细分为大B、小B,还有B2G,还有平台型企业,已经很难用“品牌科学”思维去思考。

容易被人忽略的是,随着你年龄增长,细分行业经验、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即使你在同样的B2C里面,你做过某著名饮料品牌,未必能去做某小家电品牌。此时,你的品牌“方法论”被“时间和年龄”进行了重新定义:你因为没有资源,你就“不懂”小家电的品牌操作方式。

还要注意,“科学”也容易被“造假”,在市场调研、传播到达、效果评估等领域大量存在。

 


品牌的出路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出席某会议时,讲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在一带一路研究上,已经呈现出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 

拥有庞大的智囊库,级别如此高的国家战略,其理论都落后了,何况企业品牌、营销? 

而直到后来,想起了黑格尔那句名言“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我才明白:理论落后实践是一种必然。

“科学”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指导工作,品牌的出路在哪里?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给我们指明了答案。

凡事要去实践,方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在战术层面,你的活动策划方案,无论怎么写,没有完美的方案;你的市场调研,无论样本多少,都无法算计出某些商业逻辑与偶然性,你甚至会倒在起点。

成功有偶然性,天时地利人和,你未必都能提前算得出来。 

市场营销、品牌等领域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几种理论来解释,它需要更广维度的知识来规划、运营。即使你将活动方案PPT做得再完美,在开始前一天的晚上,大概率还是在熬夜甚至通宵忙碌中。只有在实战中,一步步来,才有可能得出结果。 

在经营层面,所有管理制度、产品研发等,也要在实践的项目运营中逐渐成熟,而非闭门研发。

跑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自己胆子大。什么哈佛耶鲁,不如你自己敢闯。”王健林的这番话,也是在说,凡事要去做,要实干。

图片

企业家令人敬仰的不是创造财富,而是他们信奉:实践之树常青。

常人敢想,企业家敢做。



关于品牌的三个“经验哲学”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 “今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和英国、美国、日本,和所有商业教科书上的事情都不同。” 

当搜狐、网易、百度从榜样者成为追赶者,当腾讯、华为手机、拼多多从追赶者成为榜样,当美的、联想从区域领导者成为全球领导者,这里面的商业逻辑,没有“科学”可以借鉴,所有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经验”哲学从来都不是蛮干出来的,没有底层逻辑,你只是一名职场过客。知识是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

图片

新时代下的品牌“经验哲学”,由三部分组成。 

图片

1、加强宏观面的学习

包括普通财经知识,以及更宽泛的商业知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诸葛亮问鲁肃:“何谓将帅之道?”

鲁肃说,“统兵,陷阵,征讨,封疆尔。”

诸葛亮说,” 平庸之将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类武将如吕布、袁绍者比比皆是,不足挂齿。”

然而,“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将,还要知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帅万军,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孙、吴、管、乐,今之曹孟德、周公谨也。“

然而,这也不是全部的将帅之道。

诸葛亮说,” 兵者有可见之兵,荷戟执戈,肉躯之身乃可见之兵。不可见之兵者,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以为兵。” 

品牌塑造之理,莫过于此。 

平庸的品牌人,赖于钱力多寡、人员多寡;高明的统帅者则懂业务、懂管理,能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长。

然而,这还不够。 

很多从业者更加专业“行业内”知识积累,将稿件写好、活动办好,或者能为公司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操作层面,“术”的表现。真正的品牌,也不是为市面上那些电商引流、发现线索的职责。

真正的品牌将帅之才,能结合整个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找到规律,在不同阶段能重新定义品牌,赋予新的品牌内涵(公司或行业),焕发新的生机,引领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商业成果。 

比如,谷歌。早些年的谷歌,以搜索见长,随着业务发展越来越好,如果还将其品牌定义为“搜索“,那么将会面临“垄断市场”,被各国起诉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将其定位为“科技公司”,不但能转移人们的心智,还能极大的拓展公司新业务消费者的认知。 

谷歌不是一个搜索品牌,而是一个高科技品牌;特斯拉不是一辆汽车品牌,而是一家高科技品牌;3M不是生产胶带的品牌,而是用科技改善生活的品牌。这不仅仅是业务决定的,更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的心智认知。

品牌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多门学科的交织。需要有更加前瞻、丰富、跨界的知识,尤其是你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时候,你没有“榜样“可以学习参考,每一个措施都是业界的创新。 

而当你是跟随者的时候,丰富的宏观知识,能避免企业掉进“跟随陷阱”。你跟随的可能也不再是本行业领导者的表象之术,而是更加成熟的行业领导者其内部的底层逻辑。  

图片

2、做一名“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不等于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者是有梦想,有坚信的信念,每一个伟大的品牌,都有着偏执狂般的理想人格。苹果、特斯拉、华为、宝马、无印良品等,无一不是。即便是在工业领域,3M、西门子、GE等,也都有着偏执狂般的品牌形象。 

你很难说,中国的航天工程,不是先有一个“嫦娥”的理想主义,而后才去实现梦想。

图片

诸如相信人类可以飞天,才有了飞机、飞船;相信疾病可以克服,才有了更多的医药、器具。

品牌也一样,首先你相信它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观念能创造奇迹,行动能提升价值。


图片

3、为业务赋能


科特勒咨询(中国区)管理合伙人王赛在《首席增长官》讲到,“不落实到增长本质的战略规划,只不过是‘自说自话’;不落实到提升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都是‘劣’的竞争战略;不辅助市场增长的营销战略,进入不了董事会和高管的议事话题;不指向增长的品牌设计,都是视觉、文案以及广告公关层面的战术——脱离增长,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段话,在业界颇受好评。

其内在原因在于,他点明了品牌不能只谈执行,只谈“术”,而是要结合公司业务的发展,制定业务增长的品牌战略。

公司一直在“自然地”成长,你能制定该阶段什么样的品牌战略呢?比如,在某五年,公司是“路由器行业的引跑者”,从定位、背书、slogan、传播、渠道、产品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梳理,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引跑者”越来越多,品牌是不是要重新定位?如果公司产品线增加了智能家居产品,如果将品牌重新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套智能家居”时,消费者心智将发生重大变化。相应的营销、渠道等每个领域的工作,也都将被重新定义。

正如著名品牌咨询专家李钰晟讲的:

“集团业务升级时, 我们要提出集团品牌升级的主张;

集团业务延伸时, 我们要提出集团品牌定位延伸, 或者业务品牌延伸再架构的主张;

集团业务转型时, 我们要提出新老品牌布局调整, 或者集团品牌转型的主张……” 

以上,点到为止。

参与讨论

  • 小余同学

    nice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