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009

营销管理
市场部网
2020-09-27

1

近几年的体会,感觉存在这样一个不可能三角。大厂工作不自由;做培训和咨询收入不错但不持续;做足够持续的小生意又赚钱不多。

微信图片_20200927211725.jpg

2

《美国大分裂:从奥巴马到特朗普》观后感

  1. 特朗普没有创造娱乐化政治、没有创造分裂、没有创造现在的社会现状,而是很好地利用了它们。他是被选中的,而不是他改变了谁。

  2. 特朗普对媒体的利用出神入化,他只要出场就必有收视率,观众爱看(流量=影响力?)甚至一个迟到的空讲台,媒体也愿意当新闻播放。因为等的时间越长,证明特朗普要说的料越多。

  3. 特朗普早期泄露了对女性不尊重的录音,不少合作伙伴纷纷退出,媒体也认为美国女性不会再投票给他了。结果他们的宣传团队认定:选民关注的不是「更衣室里的常见低俗对话」、虚无缥缈的价值观,而是关注自己的工作、生活。事实证明他们判断对了。

  4. 上台后,特朗普做的第一件事是降低媒体信誉,否认媒体报道、强调媒体说的都是「fake news」效果很好。

  5. 特朗普的竞选政策是分裂,执政策略居然也是分裂,在四处的演讲中强调「我是你们的胜利,不是他们的」。这在美国总统中是第一个。

  6. 特朗普团队的逻辑是:与其做中庸的政策安抚所有人,不如做些激进的政策牢牢抓住那部分支持者「碎片」。

3

跟朋友聊起身边单身率高的原因,总结下有几个。

  1. 平时工作太忙,996没有时间精力;

  2. 在家能自己玩的娱乐活动很多,手机也能高效社交,肉身不见异性就缺乏多巴胺荷尔蒙作用;

  3. 比起上一代人,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多样化,找到匹配对象的难度增大;

  4. 生活在异乡,亲戚朋友的 peer pressure 小;

  5. 懒。


4

数据驱动的互联网繁荣水下,有一个众包刷数据的暗涌生态。

之前刷电商订单和评价、微博和小红书粉丝,如今直播电商风口来了,又刷直播互动和转化。(灰色地带还有支付宝微信的众包转账/洗钱)

他们有很完善的拉新手段和众包任务机制,有些甚至已经平台化(像司机和外卖员的接单系统),收益自动结算。用户人群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又熟悉手机操作的家庭主妇/全职妈妈。

5

前几天看到老罗讲,陈晓卿老师这样佛系的人,火了以后也是莫名其妙经常挨骂。网上发现意见相左瞎喷抬杠成本实在很低,导致很多人不爱出来讲话了。

内容平台里怎么解决创作者压力的问题呢?大多其实依赖「社区自净化」,而稍微泛化的平台评论区就乌烟瘴气了。比如 B 站弹幕、知乎评论区的杠精都很知名了。

公众号则是从机制上解决,将内容传播通过关注订阅+转发释放到公域(不影响内容传播),互动却以文内评论作者筛选+朋友圈+看一看只显示好友等形式限制在私域(减少作者与喷子,或者读者与喷子的接触)。

不得不说,龙哥 nb。

微信图片_20200927211729.jpg

6

电商直播分为团购直播和店铺直播,用户价值分别是便宜(本质是百亿补贴升级)和了解商品功效(本质是图文详情升级)。

直播电商是网红商业化手段,用户价值在结合前两者的同时,还叠加了类打赏这样的感性消费要素。

7

思考几个关于社区的问题:

泛化一定会随用户量增长出现吗?

泛化的结果一定是社区氛围被破坏、杠精横生吗?

这样的结果是无解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损害?

如何解决破圈过程中的「排外」问题?

微博和知乎的泛化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8

P8 是怎么回事呢?

在社会上是职场精英人生赢家收入惊人,在公司里则是基层 leader 高级螺丝钉没多少话语权经常还要拥抱变化。公司内外的落差很容易引起认知失调。而失调导致的问题里男女关系相关的又很容易引发舆情,所以会经常听到阿里 P8 的奇怪新闻。

9

在某个平台评论回帖数超过10时,你就一定会收到「假犀利」式的评论。从逻辑问题到语法问题,总能列文虎克一把,就像外卖员送餐投诉他裤腿上有一个泥点子。

遇到这种,尽量不要对线,两边是不对等的,他是隐藏在键盘后的完美人设,你看不到他裤腿有没有泥点子,而话题只能从你的内容展开。拉黑反而会给他兴致,到处分享截图讽刺你人心狭隘。

所以,不回应或者认个怂,让他扛着卫道士的胜利大旗,开心走掉,就好了。

微信图片_20200927211732.jpg

10

分辨哪些人的致富方法是割韭菜,就看他在讲道理之前是不是通过别的途径已经很有钱了。

11

做研究跟做研究确实差别很大。建议做研究都学习一下《湖南运动考察报告》。

12

对完成质量有掌控才是大师。只沉迷于灵感,执行全凭撞大运,那就显得很业余。

当人家说这个人好有灵气,适合搞艺术,我就会觉得很气。首先是这点灵气根本不算出色,一个机会很少的圈子里很快就会被淹没。再就是认为搞艺术很轻松,有灵气就行,完全是错觉。

任何想逃避练习的捷径都会迟早露出马脚的。

From 猫助

13

身边的朋友开始焦虑精子质量的问题了。

长期看好中年危机概念创业项目。脱发,壮阳,健康餐,代孕,精子卵子保存……

14

过去十年有哪两件事超出我的想象?

手机支付。当初对移动时代的到来没有太大疑问,但能渗透普通人生活到这个地步是始料未及的。人跟人之间的一切连接都沉淀在手机里了(推荐十三邀对话项飙那期)。 

网络媒体几乎彻底取代传统媒体。本以为文化的东西还是属于少数人的,结果公众号微博知乎和抖快,狠狠穿透了传统媒体。精英的声音已经听不见了。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15

想到价格体现价值的两个例子。

一个是了解到市面上几个产品经理培训班的课程内容和服务,发现差异很大。之前反复思考的是,老板的专业程度、教研的流程风格、有的讲师资源和渠道…… 直到知道了他们的课酬成本(讲师时薪)和服务成本(人员+产研投入),发现质量几乎是严格正比的。

一个是某老牌的巨头,老板给 HR 的 KPI 里包含了降低聘用成本。背着这个 KPI,HR 招人就只去找市场里最便宜的高管和总监。最后结果看,HR 完成了低薪的目标,但实际上,这个公司里都是市场中同级别较差的人。

另外,也能体会到量化的巨大价值。发掘数据和追求数据并非就是逐利或只看表面,有时对的数据更能体现深的逻辑。

16

突然意识到,张小龙当年说的「用完即走」的反面,在拼多多上实现得淋漓尽致。

而拼多多的核心产品经理又都是微信跳槽去的。真是有意思的历史循环。

17

应该去写互联网题材爽文。

少年A去面试大厂安全部门 P6,受尽 HR 嘲讽,在终面上,当着 P9 的面黑了他老婆的微信,微信里都是跟隔壁部门 P7 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被绿的 P9 精神崩溃直接送进七院,BU 经理特批少年顶替 P9 的位置。

少年B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脏活累活干尽,却一直不得提拔。有次来了一个难搞的KA商家,没人敢接,少年忍辱负重,死磕女老板,最终被睡都无怨无悔。没成想这发掘出了新的职场技能,之后凡是中年女老板和女上司,无往不利。终成公司全国总监。

少年C一直在办公室冲咖啡,没人知道他是什么职位。坊间传闻是老板的亲戚,来这领工资养老而已。有天产品经理们在讨论方案,少年路过的时候轻蔑一笑。众人不满,问他笑什么。他随手移动鼠标,在Axure Pro 上放了几个控件,大家惊为神笔,问他师从何人。少年微微一笑:名字里有个“龙”。

如今,少年A、少年B和少年C决定在一起做一番事业,他们能写好 BP 并面对投资人的诘问吗?他们能从红海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吗?

敬请开卷,《极品斗魂顶流创业路》。

18

坐在对面的产品经理敲字聊天,突然惊呼:TA 答应了!TA 答应了!

周围纷纷问他是不是求婚成功,他激动地说:开发终于答应做我的需求了!

19

直播本质确实就是高级客服or高级导购。我们在线下看到不需要导购的卖场品类,大概率线上也不需要。

20

那些过去总是称赞微信产品经理节制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跳去拼多多和支付宝后都干了些什么。

21

产品经理千万别以为自己能轻易发现其它产品的硬伤和解决方案,并引以为傲自我膨胀,到处贩卖。

对这些问题最熟悉的肯定是负责的产品经理自己,这不取决于决策力,而是信息的不对称。看起来是问题的可能未必是问题(最常见就是初级的体验分析,只看界面就能叨叨了),有的的确是问题但目前有更重要的事做。

回忆我从业经历里,真正通过外部的产品经理得到洞察并采纳他们方案的例子,一个都没有。虽然分析文章满天飞,投递简历也往往附上大量颇有自信的建议(如「乘客打不到车,要多派些司机」)。

这事儿总结一下就是:你看诸君如大笨蛋,诸君看你亦如是。

22

这世界上好像只存在两种开发,一种是什么需求都不想做的,一种是只想做自己想的需求的。

23

写在个人介绍里的「兴趣爱好」其实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一类是,影视剧,音乐,游戏,旅行,运动。一类是,冲浪,滑雪,潜水,攀岩。一类是,写作,玩乐队,说脱口秀。还有一类是读书,感觉不太好归类。

24

他人即地狱。L’enfer, c’est les Autres.

萨特说。主体我不要变成对象我。

25

外卖问题变成全民话题后,那些评论和建议的文章都值得读一读。

老板和资本家的视角,从业者的视角,看客的视角,看客的看客的视角,都颇为有趣。有人赞美媒体的监督效力,就有人嘲讽媒体的听风是雨。有人感慨外卖员的不易,就有人强调市场的自由选择。既可以观察和思考各种逻辑分析,又能观察和思考屁股是怎么决定脑袋的。

整个就是社会学观察的精彩浮世绘。

建议里面,最让我有启发的是不少经济学专家的解构和建议。而最没用的,好像都是各厂产品经理提的。

26

162cm 的男子要在婚恋网站得到 186cm 男子一样多的回应,必须每年多赚 221000 美元才可以。(Hitsch et al., 2010)

27

这个社会最缺的是π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一横两竖,思维开阔,更容易在复合能力的范围内产生协同。

很多工程师都想转产品经理,但 2/3 转型产品经 理的工程师会失败,主要是工程师的成就和进步显而易见,容易感知,因此安全感很高,而产品经理的进步更加模糊,有时候过了两年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都是 错的,会容易迷茫,但一旦转型成功,通常成就会比较高。

产品经理什么专业都可以做,产品经理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放在其他行业也是适用的。

From @王慧文

28

新人培训和放养的试用期,在某种风格的大厂是为了高效筛选,而不是为了让新人更好适应。换句话说,被照顾而留下的,就不算皮实、不好用。

这有点像诈骗邮件,写得很傻很粗浅,是为了过滤容易转化的目标用户。

最近发现了很多入职不多久就走的同批同学,也认识了十几年如一日做同样事情的同事。体会就是,在这里工作两日、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人,分别有着迥然不同的气质和风格。

29

创业有四步法,大组织内的沟通也有四步法:

  1. 讲清楚彼此的 scope,不是自己的产品不聊,不是自己的用户不关心;

  2. 讲清楚彼此的 KPI,如果关心流量就不聊转化,关心效率就不聊留存;

  3. 讲清楚彼此的资源,商务、运营和技术资源都有多少能力支持,最近是闲是忙;

  4. 聊聊在彼此 scope 下合作、资源有可行性并且能完成各自 KPI 的方案。

30

张一鸣说如果只能读很少量的书,那应该读传记和教科书。

我自己的体会是,它们都是经验为基础的,但又客观有真实论据的。一个写人,一个写事。

31

今天跟创业 8 年刚跳来 3 个月的一个高 P 朋友聊天。原本以为他会比我更不适应,没想到他其实很兴奋。

一是,他对大公司有清晰的理解,对来的预期清楚,知道要克服什么,以及要学习到什么,不指望脚跟没站稳就疯狂输出(创业到大厂最难适应的就是价值感变弱)。

二是,他把面临的所有问题(尤其大公司相关的)都当成是有趣的、新鲜的挑战。这种刻意模糊边界跟《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有点异曲同工。

32

证明「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比证明「为什么不做另一件事」,要容易得多。

33

读《刑法》,发现真的是一部缜密又可执行的文档,既有详尽的背景说明、概念注释,又有清晰无歧义的逻辑讲述。学习 PRD 真应该多读一读。

34

最近看不同的商业、投资大佬的思考,无一例外都在强调概率。

有人看到不确定性认为一切都是运气。有人看到不确定性则在思考如何把握概率、观察规律并 为己所用。

35

最近 date 中的一些思考。

是否愿意作为「我们」一起共同面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稳定的基础。恋爱不是从芸芸众生里挑出一个最合适的人,而是找一个相对合适的,互相成长为最合适的 partner。

亲密关系的目标是「让彼此变成更好的人」。前提是先尊重对方,观察和思考对方,然后思索解决方法,并且带着成本和代价的预期,而不是随意定一个正确的标准,遵守就好了。

36

Zoom 真的很棒。它最近帮我解决了,跟朋友远程聚餐、约酒,录制播客,甚至一起看电影的需求。

共享屏幕看电影,拿鼠标戳屏幕交流剧情的时候,真是觉得神了。

37

特斯拉这些年把真皮换成人造革,去掉可开启天窗和电动尾翼,金属横梁换成塑料,都是为了极致压“外貌”成本。同时持续增强传感器、电机、电池、系统。产品策略一目了然。

38

每次有社交产品的新闻稿发布,朋友圈就变得很容易辨别产品经理和非产品经理。

39

听疯投圈提到国内生鲜难做的一点是,冷链仓储很难解决活物问题(活鸡活鱼),国外则习惯了烹饪冷冻肉块。想起跟某个老板聊到过,国外外卖很难做或者做不大的原因之一,是国外可配送的快餐类型太少了,结果就是大型连锁自己配送就可以,很难有平台介入。

饮食文化带来一些产品模式的差异,很有意思。

作者:刘言飞语,微信:liufeinotes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