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北京的暴雨是个“愚蠢”的想法

营销管理
市场部网
2020-08-13

微信图片_20200813160447.jpg

前天我们公司通知所有同事,如无必要,都在家里办公好了。但期待中的暴雨没有来,人民群众很失望。

结果呢,气象局的预报和政府的各种措施看起来像个笑话,但这是事后诸葛亮看法,如果放在前天来看,这些措施是完全有必要的。

可能再过100年,气象预报也无法做到100%准确,但你不能因为没有100%的把握就不做准备。所谓预防,本来就包含防范不确定性。准备是对灾难的准备,但如果灾难没来,我们应该庆幸,而不是嘲笑,因为你避免了更多的损失。

当然大家觉得暴雨没太多可怕的,如果是强地震预报,但地震没有来,可是我们做了很多防范工作,我们难道要嘲笑地震部门预告不准?我们应该庆幸地震没来才对。

汉武帝时的名将程不识,与李广齐名,但后世很少有人知道他,因为他没打过什么著名的胜仗。那为什么程不识依然是汉朝名将?因为他被称为“不败将军”,就是敌人永远没法击败他。

程不识带兵纪律严明,行军扎营极有章法,部队出战人不卸甲,马不卸鞍,永远处于戒备状态,所以他在边疆与匈奴对抗从未有败绩。扎营就像曾国藩,结硬寨,没有缺陷,敌人永远冲不动。所以匈奴不喜欢跟程不识打仗,因为没法胜利。

所以程不识也就没打过什么大胜仗,匈奴也不愿意跟他打。匈奴知道程不识在前面结营,他们也不会去攻打,因为知道攻也没啥用。那程不识的结硬寨有必要吗、浪费了吗?没有,匈奴不来是因为你无法攻破,你一旦出现破绽,敌军就会进攻。

飞将军李广很有名,那是因为李广是个人英雄,打仗自己冲,结营也很随意,有时候就会身处险境,有时候能反败为胜,故事听起来很精彩,但是战略上是不合格的,所以李广带不了大部队,最终也没有封侯。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实是有道理。

防范暴雨也是这个道理,你不要问要是没下暴雨怎么办,会不会浪费了?这个问题其实不存在,没下雨那更好,但是下了暴雨我就会早有防范,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经营公司也是一样,永远保留一部分企业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永远要准备迎接麻烦的到来,当出现问题时企业就不会束手无策,先保持不败,然后再去求胜,这样才能基业长青。

那为什么很多企业都追求速度,一度冒险前进呢?那是因为人人都有贪心,都希望在自己这一代能眼看着企业做大,能做到世界500强,最好是世界第一。当然你会看到这种“成功”案例,只是中间死掉成千上万个企业你不知道罢了。

如果我们定一个长远目标,懂得经营企业是百年基业,那就不会那么着急,先做好各种灾难准备,保持不败,然后用几代人的时间去经营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反倒概率还会更大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以及大家族都有自己的谋算,要想完成大业往往要以家族为单位经营数代才能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所以战略也是有传承的,就像我们经营企业一样,你要做个百亿企业,可以制定一套战略,但未必能在你死前实现,你可以让下一代经营者继续按照这个战略经营,中间只要不冒险,日拱一卒,总会达到目标。

韩国早期只是一个家族,后来三家分晋,才有国名。先辈韩康子夺取了成皋,就已经规划好要吞并郑国。但一直到韩康子去世也没有打郑国,而是先迁都。韩康子在位,国度在平阳(山西临汾一带),儿子韩武子即位后首都从平阳迁到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带),离郑国越来越近。

韩景侯即位后,受到周威烈王册封,化家为国,所以先辈是称“子”,而从此称候。继续执行先辈战略,从宜阳迁都阳翟(今天河南禹县附近)。后来韩烈侯、韩文候相继经营家业,直到韩哀侯期间才趁郑国的保护国魏国与楚国交战,出兵灭掉了郑国。

从韩康子开始,历经六代才化家为国,继而吞并郑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传承”的例子。当然早年图谋国家大计还是有巨大的未知数,今天经营企业,如果你的战略能不断积累实力和壁垒,实现目标相对来说可能性要高很多了。

而这个成功的高可能性,很大一部分来自对“暴雨”的准备,不能只想着成功,没想着危险,到时候一个天雷劈下来,那就啥都没了。

暴雨没来更好,要是来了,要永远做好准备,经营企业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开个玩笑可以,但不要内心里真的想嘲笑这场未到的暴雨。

本文作者,小马宋战略营销咨询创始人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