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各国的迷惑性行为为何火遍全网?

案例资讯
寻空的营销启示录
2020-03-31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逐步走向稳定,而国外的疫情却开始呈爆发之势。截至3月30日,全球确诊人数超过70万,美国确诊人数接近14万,意大利确诊人数也接近10万。

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各国抗疫的众生相也几乎无延迟地传递到中国。当这些国家抗疫的行为在中国传播时,你会发现一个特点:这些国家抗疫的行为总是与这个国家人民的特性相符。

浪漫的国家,连抗疫也是浪漫的,硬核的国家,连抗疫也是硬核的,奇葩的国家,连抗疫也是奇葩的。


01  塞尔维亚:铁杆朋友


在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塞尔维亚这个小国的存在感相当强,中国在对塞尔维亚的援助上也可以说尽心尽力,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渊源。

塞尔维亚及其前身南斯拉夫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其多位领导人都曾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去世时,《人民日报》还曾用整个头版进行专门报道和纪念,这在中国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时,中国的表现同样可以看出这一点。

关于塞尔维亚在中文互联网上的传播主要体现,是与中国关系的“铁”。比如塞尔维亚总统说“向我们伸出援手的只有中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朋友的帮助!”塞尔维亚总统亲吻五星红旗,塞尔维亚将国旗与五星红旗系在一起,塞尔维亚多地亮起中国红,这些传播在社交网络上遍地开花。

不久之后塞尔维亚大使馆开通微博,年龄显示65岁,为什么?因为2020年是中塞建交65周年。

3月22日,为感谢中国,塞尔维亚官微用了几个词描绘与中国的关系,从“铁板朋友”,“铁钢朋友”到“铁杆朋友”,可以看出努力学习中文的小编在表达与中国的铁杆关系,这一系列操作虽然出现多个错误,却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好感。

而中国也在援助塞尔维亚的物资上写上了“铁杆朋友,风雨同行”。

塞尔维亚是欧洲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其在中文互联网上能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引发如此大的传播,关键在于与中国的“铁杆”关系,而这也是大部分中国网友对于这个小国的一贯印象。


02  美国:愚蠢的川普


川普自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其口无遮拦的发言和飘忽不定的政策就给不少网友留下了不靠谱的形象,这种不靠谱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延续。

1月22日,川普说“一切都在控制之中”,2月10日他说“病毒到4月就被热死了”,26日说“总共确诊15人,过几天就清零了”,3月6日说“我们的数字比任何国家都低”,3月17日还在说这不过是一次“大号流感”。

有国外网友总结了疫情两个月期间川普的话语,病毒从1月的15例上升到3月的5000多例,直到超过10万例。

3月1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发了一条推文,称新冠肺炎为“中国病毒”,这一说法属于张口就来,毫无依据,因此立刻引发大量网友不满,他不靠谱的形象由此开始走上巅峰。

美国今天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4万,到现在这个数字,川普是要负一定责任的,他不靠谱的言论给了民众错误的信息,他缓慢的反应让病例直线上升。同时因为美国18年开始对中国的贸易战等不友好的政策在中国形成积累效应,川普的负面形象基本代表了美国在中文互联网传播的基调。

除此之外,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其经济上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全球震动,疫情以来股市的大跌和失业人数的大增,同样得到了广泛报道,这些信息同川普的不靠谱一样,基本都是负面的。


03  意大利:阳台的艺术


说起意大利,你想到的一定是浪漫的地中海,嘹亮的歌剧,可口的咖啡,厉害的足球。袁腾飞早年在讲课时也说过这种印象,他说意大利这个国家,唱歌、踢足球行,打仗不行。

抗疫也是一场战争,意大利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外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当然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很多,但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个国家很多时候“浪漫”与抗疫联系在了一起。

在意大利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政府也采取了封城的策略。不少没法出门的居民开始在阳台上开始了大型艺术行为。

意大利首席小提琴家在阳台上演奏《梁祝》,有健身教练在屋顶组织集体健身课,还有硬核老奶奶系着绳子通过阳台遛狗,遛完之后再把狗拽回去。这些阳台上的艺术行为在中国传播非常广, 有网友评论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文艺浪漫热爱生活是学不来的。

从这些浪漫的阳台艺术来看,你似乎感受不到像“隔离”,“恐惧”,“死亡”这样的词汇。意大利这些浪漫、温暖的内容能够在中文互联网传播广泛,是因为我们对于这个国家一贯浪漫、温暖的印象。


04  英国:群体免疫的代价


疫情在欧洲蔓延之后,英国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群体免疫”一词。

面对疫情,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官帕特里克·瓦兰斯提出,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宣布不会关闭英国的学校,也不禁止大型活动,只是建议轻微感染者在家待一周,禁止70岁以上老人公开活动。

3月12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记者会上坦承:“这是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最严重公共卫生危机许多家庭将提早失去他们挚爱亲人。”

“群体免疫”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英国的自由市场哲学,就像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说的:“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靠市场自身运营机制,实现达尔文式的进化,是这个策略的依据。

但“群体免疫”未免缺失了人文主义,结果是查尔斯王子和首相纷纷感染病毒,成为群体免疫的“身体力行”者。英国首相确诊之后不到半小时,英国“群体免疫”方案幕后决策者的卡明斯从唐宁街10号首相办公室的后门偷偷溜走的视频也成为网上的笑柄。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相关新闻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广泛,当然它也遭到了最广泛的批评。


05  俄罗斯:战斗抗疫


一说起俄罗斯,“战斗民族”四个字就在脑海浮现,网络上经常出现民众跟熊一块嬉戏,而毫无惧色的视频。

截止到目前,俄罗斯的疫情控制得还算不错,没有出现激增的病例,按理说俄罗斯的抗疫也没有什么值得传播的,但是中文互联网上俄罗斯的抗疫还是与“战斗民族”联系了起来。

比如,现在你去微博搜一下俄罗斯,排在首位的是“俄罗斯放狮子”,说的是俄罗斯为了防止民众出门,在街上放出几百只狮子和老虎。其实这个新闻,你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一定会得出假新闻的结论。哪个政府会这么做一定是脑子进水了。

但是这个新闻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为它符合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特性。

另有一则消息是3月26日,莫斯科一支特技飞行团队用特效烟带,在空中用俄英双语写下劝告:“保重身体,待在家里!”以此带领民众抗疫。这则新闻的确是真的,这个抗疫方式也的确够战斗。



06  印度:奇葩抗疫


印度是一个超10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大人口数量的国家,某个群体出一些奇葩行为是很正常的事。但因为这些奇葩行为往往具有非常强的传播力,因此媒体喜欢报道这一类行为,久而久之,这个国家给了不少网友“奇葩国度”的印象。

印度封城之后,关于 印度人奇葩抗疫的行为也开始在互联网传播。

比如在印度传统庆祝活动上,孟买的民众当街烧毁一个约15米高的新冠病毒塑像。印度官员推荐撒牛粪防疫,印度一小伙自创牛尿疗法预防新冠肺炎。

这些新闻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一定是小众行为,但当媒体将它作为搞笑新闻大肆传播的时候,这些新闻就与印度“奇葩”的印象联系起来了。

最近有另一个新闻,印度西孟加拉邦普鲁利亚区一座村庄的7名村民返回村里,当地要求他们待在家里隔离14天。然而这7人的家里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单独房间。为了不给家人和其他村民添麻烦,这7人自愿住到了树上。这本是一个略显心酸的新闻,却也与奇葩行为挂上了钩。

不出所料的话,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多印度奇葩抗疫的新闻,但这些奇葩行为其实只是个别行为,只是媒体将它们放大,让网友将“奇葩国度”的印象与这些行为联系起来。


07  巴西:黑帮力量


我们对于巴西的印象除了足球之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黑帮和犯罪了,《上帝之城》,《精英部队》这样优秀而知名的电影都展现了巴西的混乱、犯罪和黑帮横行的状况。

疫情期间,巴西流传最广的一个新闻是黑帮代替政府强制封城,黑帮称,如果政府不做正确的事,有组织的黑帮就会做正确的事。很多网友叫好,说黑帮的执行力比政府高。另外一个新闻是,疫情期间超1350名囚犯从巴西监狱越狱。

混乱、越狱、黑帮横行,这些正体现了不少网友对于巴西的一贯印象。

上面是部分国家相关抗疫内容在中文互联网的传播,这些并非完全名单。比如中立国瑞士两次防疫物资被德国截胡,澳大利亚人热衷抢厕纸,伊朗拒绝美国支援抗疫等等。


08  总结:符合用户固有印象的内容更容易传播


从各个国家抗疫新闻来看,热传的内容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们代表了网友对这个国家的一贯印象。比如奇葩的印度用牛尿抗疫,战斗民族俄罗斯用战斗机划标语,浪漫的意大利人在阳台拉小提琴抗疫等等。

反过来也一样,因为网友已经有了对这些国家的印象,因此媒体也倾向于报道相关的内容,只有这些相关内容才会引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这也是内容传播的模式,当一个内容符合我们既有认知的时候,我们就乐于认同并传播它。

这个道理其实对企业传播来说也一样。很多品牌都有外号,kindle——盖泡面神器,索尼——大法,腾讯——鹅厂,奥迪——灯厂。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本名不太好叫,不太深入人心,而大众已经替他们起好了更容易叫,更深入人心的名字。根据这些外号做出的传播,往往会得到用户的认同和传播,去年的Kindle 盖泡面就是一例。

最后说一下开头那幅图,这张“全球抗疫地图”基本是根据我对于网络上的热点报道总结的,各国的抗疫模式符合大部分网友对各个国家的认知。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