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偶像团

案例资讯
郑卓然
2019-04-11
比起《创造101》的火热,《创造营2019》要沉默的多。
不出意外,在“重新定义”完中国女团之后,腾讯今年想再定义一下中国男团。从推广造势上来看,少了些“大首发日”的市场引爆节奏,要知道去年《创造101》做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营销大动作,把中国市场消失多年的女团话题重新拉回风口浪尖,而今年《创造营2019》却来的悄无声息。
 
长不大的偶像团
国内娱乐市场似乎并不适合团体偶像发展,《创造101》的立足点在于,国内天后级的女团,在S·H·E之后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断档,女团的消失并不意味着需求的消失,火箭少女则想填补这一空白。
今年,《创造营2019》则杀入了竞争激烈的男团领域,在近两年以蔡徐坤为代表的“男色经济”加持下,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女性更愿意讨论、拥护男性偶像。但市场留给男团的空位也并不多,从早期的小虎队,到中期的**,到近期的TFBOYS,几十年来国内全民级的男团依旧屈指可数。

国内偶像团审美受“韩流”影响严重,但中国整体的娱乐消费环境、文化,相比于与日韩等地拥有更多层次,这导致那些精致面容加上唱跳技巧的同质化艺人,无法获得更广泛的审美认同,而诸如AKB48等团体模式在国内也始终没有跑通。
如今,不少用户对这些精致偶像已经产生审美疲劳,“花瓶”的质疑声不断响起,同质化的艺人生产如同流水线上的来料加工,并没有形成独特的记忆点。比如,意图重新定义女团的《创造101》,似乎至今也没有让观众知道火箭少女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团,只空留下了一堆“逆风翻盘”的人设,没有形成认知上的差异化。
另外,目前国内选秀网综的主题及赛制,并没能够跳脱出韩国偶像综艺的影子。《偶像练习生》主题“越努力越幸运”,《青春有你》(偶练2)主题“越努力越优秀”,《以团之名》主题“一起拼更发光”,《创造101》主题“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创造营2019》(创2)主题“赤子之心、乘风破浪”……主打青春的选秀网综在主题概念上并没有本质差别,在播出时间上无缝接档,节目中选秀PK赛制更是千篇一律,审美疲劳只是时间问题。

艺人特质的同质化、选拔标准的同一化,让多元审美的观众难以产生新的兴奋点。去年,颇受媒体关注的另类女团3unshine在《创造101》上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工业化偶像生产机制对多元审美的排斥,也让大众对选秀网综的评价每况愈下。
 
团体偶像的崩溃
团体艺人与个体艺人的不同在于,团体艺人成员是为团体品牌服务,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削减个人特色以成就团体;而个体艺人则需要最大化发挥自我,以形成鲜明人设。
其中的内在矛盾,意味着偶像团体天生拥有不稳定结构,再加上团体成员关注度的马太效应,终究会使整个偶像团过于依赖某一两位艺人。那么,成团经历也终将成为一个优秀艺人职业生涯中的过渡期而已。
《创造101》中让人耳目一新的王菊,虽然最终没能成团出道,但反而让大众记住了她;锦鲤附身的杨超越,即使加入了火箭少女,但更多像是一个独立艺人;具有较高人气的吴宣仪、孟美岐在节目结束后就立刻爆出解约新闻……而其他火箭少女团成员,在大众面前已经慢慢没有了存在感。

而各家经纪公司对于偶像团网综的态度,很有可能只是抱着蹭平台热度的“薅羊毛”心态,其中多方的利益分歧相对复杂也难以平衡。着力点的分散,让成团艺人的高光时刻大多停留在选秀节目的大结局,一旦正式出道,那也离溃散不远了。
另外,通过网综选拔出来的偶像团更像是一种流量经济与大众情绪的结果,而真正的偶像团远非一档节目的制作周期就能培育出,专业能力受争议、缺乏代表作几乎成为所有新生代选秀偶像的共同困扰。如果说超女们是时代的产物,那么火箭少女团们可能只是时代的玩物。
 
偶像养成的十字路口
选秀太多,偶像都不够用了。这可能是最近两年来许多人的直观感受。
一方面,众多事先出过道的小艺人们热衷于参加多场选秀综艺以“二次出道”,但现实结果是大多数选手依旧不温不火;另一方面,真正来自民间的素人选手已经大幅减少,这其实也意味着偶像产业正迈向成熟。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很可能是偶像工业在艺人培养思路上的迷惑。
不断参加选秀节目的小艺人们就算实力过关,但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其实意味着公司并没有真正找准当下大众的情绪或娱乐需求,这通常不是在短时间内靠同样的形象气质、多参加几次不同的选秀节目就能解决的问题。
尽管平台级的曝光非常重要,但艺人自身的“病毒系数”才是根本,那些靠二次出道而爆红的艺人,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与首次出道时的人设反差以及背后流行文化的变迁。

连续参加选秀综艺,对于背后娱乐经纪公司而言,意味着产品的试错迭代以及投放的优化调整,只不过这种试错对艺人本身的演艺生涯而言亦是一场押宝**。
另外,表面上艺人的成功需要靠选手自身的不懈努力,但对于平台而言,在政策框架内追求流量及话题才是其商业本质。选秀综艺的生存技巧,很多时候并不在于“越努力越幸运”,而在于如何表现才能让剪辑师多留一秒。
平台的意愿决定了艺人的曝光,但节目每一季的推陈出新,意味着不断需要新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偶像的更替迭代速度过快,让观众们应接不暇的同时,逐渐丧失了追星的忠诚度。同样的戏法、不同的主角,偶像养成综艺以爱豆之名,变成了一场“割韭菜”的游戏。
 
结语
14年前,李宇春通过超级女声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风潮,如今她依旧在演艺圈中活跃着,但在她之后的超女们再也没能超越其话题高度。选秀节目从来都无法持续产生爆款明星,若说2018是偶像团元年,那么2019出道的偶像团或许只会快速过气。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