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个战略是不是好战略?

营销管理
市场部网
2018-10-24
增长侠

战略经常被人觉得有点虚,比如人们常说「空谈战略」、「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等。
其实不是因为战略虚,而是因为很多人接触到的不是好战略。
衡量战略好不好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能不能很好地指导解决问题,是不是显著提高了成功解决问题的概率。
如果达不到上面的这个标准,就可以认为,不是个好战略,尽管可能看起来是有道理的,但本质上就个坏战略。
我用以下几种情况来举例说明坏战略的类型:

一、找错了方向,其他都白忙活。
某公司遇到了发展瓶颈,经过周密的分析,发现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大家被KPI逼得太紧,缺少创造力。
于是请了个人力资源顾问,提出说要废除KPI,用谷歌都在用OKR来进行管理。

对重要的高管,做了详尽的培训,给了可以直接用于用于管理的系统工具、表格、案例等,看起来确实是挺不错的。
这家公司试行了半年时间,发现取消了KPI大家更不努力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深入了解后发现,原来这家公司发展瓶颈,不是考核方法遇到了问题。
而是企业文化有问题,大家并不热爱这家公司,也对公司没有责任感,老板思维很传统、不开放,对员工缺乏信任,所以只改了目标管理工具,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只有大方向,却无法指导实践的。
某顾问看客户公司的用户数涨不上去,体验了下产品说,你这产品不行,没有亮点、体验太差,说了句应该要「产品为王」,你们要去改产品啊!」
接着旁证博引,一会iPhone是怎样创新的,一会小米是怎样突破的,一会爆品思维,一会一根针捅破天,搬出参与感,引用粉丝经济,最后深深感慨「你看吧,成功的企业都是产品为王!」

客户看起来有些启发,然后似懂非懂追问——你说产品为王,那我的产品要怎么变成王呢?
这个嘛,我呀~是战略顾问/营销顾问/运营顾问/增长顾问,不是产品顾问,产品问题还是要你们自己搞定啊,特别是CEO就应该是最好的产品经理,你看人家乔布斯/马化腾/张小龙,你回去好好思考……

然后客户一脸懵逼,还是不知道如何展开下一步!
别笑,真有不少顾问是这样的,遇到卡住的地方,就把问题转移到其他方向上,并且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以前的非著名顾问飞鱼船长……
这种无法指导实践的战略,就不是好战略,就是可以称为坏战略,千万不要觉得看起对,就舍不得称它为坏战略。

三、可以指导实践,但其实做不到。
某公司业务这几年发展很慢,深入了解后发现是激励做得不够,没有给做出贡献的优秀的员工足够的奖励。
所以某股权设计顾问,参照了某些非常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设计了一套可以马上用于实践的股权激励方案。
一年后再来了解,发现公司还是原来那个样,这个方案根本就没有发布下去。

哦,原来老板自己还没有想明白,凭什么自己吃了那么多苦,拼搏多年攒下的家业,要分那么多给员工,他觉得不划算,所以一直就没有推行下去……
要么是这个方案给了过多没必要的激励,要么是这个老板格局不够太小气,反正给的这个解决方案,也还是没能解决问题。
每个战略的执行,都需要这个创始人及团队的为价值观与文化做支撑,战略制定与实施需要考虑到文化与价值观,否则是做不到的。
很多看起来挺好,但其实做不到的战略,有可能是因为资源不足,有可能是因为战术错误,有可能是组织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无法指导这家公司落地应用的战略,就是一种坏战略。
在别的公司可能是很好的战略,但放到另一家就很可能不是好战略了。

四、看起来有道理,但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有的公司,看到领先的同行做了一些不错的动作,他们也都跟着模仿,觉得模仿领先的自己也会变成领先的。
别人做成功一定是有道理的,但道理很可能不是你正在模仿的,就算是那是他成功的原因,你作为追随者,模仿带来的效用也是很低的。
战略要起作用,一定要在市场中,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跟风模仿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最后只能帮行业老大教育市场。
所以,当行业老大出来说他们要怎样的时候,不要轻易模仿,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在谈到创业之处与新东方竞争时说到:
为什么好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不做英语?因为新东方比我们早10年,它的英语已经做的这么好,我觉得我们就别做了。
另一方面,我在想我们作为一个培训机构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照抄照搬,所以当时我跟我的伙伴说:中国不需要第二个新东方,我们就干跟他们相反的事。
他们说怎么相反?我说新东方教大学生,我们就教中小学生;新东方教大班,我们就做小班;新东方通过线下讲座招生,我们就通过互联网招生;新东方推崇名师,我们就做教研;新东方教英语,我们就做数学,他做什么我们就反过来做。
虽然看起来是很偏执的一个思路,但是后来证明,这个思路的效果还不错。

张邦鑫选择的战略,在开始就和新东方的方向很不同,没有想简单地模仿成为第二个新东方,目前好未来的市值比新东方高40亿美金。

结语
衡量战略好不好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能不能很好地指导解决问题,是不是显著提高了成功解决问题的概率。
如果不能,那就是坏战略。
如果某一个方法论,我无法指导自己做到,或者无法让客户做到,那么说明这个方法论一定存在问题,要么理论方向就是错的,要么适用条件错了,总之,一定是我对这个方法论的理解、体悟、实践不够。
基于这个对好战略的判断标准,坚持知行合一可以让我更客观看待方法论的缺陷,这是对我长远持续进步最好的一种选择策略。
坚持知行合一、大胆拥抱批评,可以让我离真正的好战略越来越近。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