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168家门店全部关闭,由P2P爆雷引发一场“血案”

案例资讯
市场部网
2018-08-03
野草新消费

在便利店这个慢但想象力巨大的行业,资金的作用在强化。不过,这几个月P2P平台的接连爆雷,直接在实体产业先引发了一场“血案”,因为背后的P2P平台资金供给问题,邻家便利店在短时间内大量关停。这场风波还会扩展到什么程度,便利店本身又该如何发展?
8月1日晚间,邻家便利店给供应商发出告知函,宣布将于即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
据告知函称,由于邻家背后的唯一出资方,因故受到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而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实现真正的盈利,仍需靠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维持的销售收入入不敷出,且账户资金已经被冻结,公司账户已无可支配资金。
目前,邻家法人和股东处于失联状态,也无法申请公司破产,所以供应商和邻家之间的债务问题,有待警方下一步处理。
邻家便利店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金1.2亿元,在成立后曾在一年内扩展60多家门店,在北京地区可谓高速。三年来,邻家在北京市场扩展到168家门店,但和当初扬言要在北京市场一年要开200家的目标,还是有不小差距。
而且,在2016年10月,据传因为和投资人理念不合,邻家原创始人王紫带领部分高管离职,加入新型连锁便利店便利蜂,此后,邻家的工商事项变更频繁,目前公司股东包括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股权比例分别为:41.26%、41.26%、17.49%。
值得一提的是,与关店和高管离职这两个事件密切相关的主要投资方,是一家P2P公司——善林金融。善林金融采用传统的门店推销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600余亿元。而在邻居便利店背后,它是重要的资金支持方,包括在去年邻家100家店开业剪彩,就有多位善林金融的高管参加。
这几个月,P2P平台接连爆雷,7月份前25天,就有200多家平台出现老板跑路或者提现困难等问题。今年四月底,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消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被批捕。
此后,邻家的资金链出现断裂问题,一些门店在7月就开始关停,并被房东和供应商催账。而今,邻家全线已经支撑不住,168家店将在此后陆续关停,门店后续经营和处理,还需要警方参与解决。
对于P2P爆雷对于实体产业和创投圈的影响,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在微博发文评价道:
P2P爆雷,终于波及到创业领域了。现在实际上已经是在一场小型金融危机当中了,P2P—上市公司—创投基金—创业公司,这个传播链主要是在民间和纯市场领域,所以结果也只能是以市场方式出清,政府部门大概率不会出手拯救,反而有可能出手整治。圈里现在都在推测,下一个爆的会不会是币圈;如果爆了,波及会多广?传播链会是怎样?币圈乱象,比P2P更甚,但好像牵涉面没有那么P2P广,主要应该还是创投圈的一部分人在搞,所以一旦爆雷反而对创投圈影响会更大。
而从便利店行业本身来说,2017年上半年以来,便利店行业大热,一些头部或者资深零售人创办的新型便利店,融资超过30亿元。从便利店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轨迹来看,因为地域差异和上下游管理等问题,它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生意,非常强调创始人的行业积累和产品供应链搭建能力。
这两年,因为线上流量红利见底,作为中小业态的便利店,因为消费高频、网络效应强等因素,成为资本下注的重地。之前一位零售投资人告诉野草新消费,便利店本质是一个规模和网络的生意,只有在市场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才有拥有成本优势和品牌效应,之后也方便做新零售,不然那很容易被相近的零售业态熬死。
弘章资本翁怡诺对此表示,邻家这次因为资金断裂门店整体关停事件,其实是一种资金的错配。P2P平台两年前还比较好过,但它们本身很难成为长线投资者,所以两年前投资后隐患问题就已然存在。
从一些新型便利店的扩展速度,关停以及高管变动来看,便利店的市场想象空间虽然巨大,但并不会因为资金力量推动快速蜕变。便利店扩展速度和质量掌控,内含着深刻的矛盾,它本身的规律和市场的复杂性,还需要持续摸索,一步步验证。而一些因为资金层面而暂时兴起的便利店企业,或将在这半年迎接生死大考。

同时,今天下午,野草新消费采访了一位资深零售投资人,他这两年主导参与了多家便利店的投资,在交流中,他简单扼要的评论了本次邻家关停背后的原因和便利店的生存之道。
以下是投资人口述,经我们编辑整理:
我觉得邻家其实做的还不错,但他们的资金在之前确实有问题,这个事情我们在去年2月份就知道。而且我们也拿它的一些基本数据,看它的门店是否有整合的价值?
当时感觉它的资金还是比较紧张的,而且在北京市场,便利店总体来说比二三线城市做起来,难度要大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京“人力+房租”都在快速的增长,而且便利店的运营需要长周期,用足够的钱来把它的规模做大,这样最后才能盈利。这种成本结构对便利店来说不太合理。
但也不是说北京就不适合做便利店,比如像好邻居,它在北京生存了这么多年,做的还是不错的。邻家最终赚的是供应链的钱,所以在它还是一两百家店的时候,如果自己整个成本结构难以拉平,它的后期投入就会有问题。
其实,资金确认的情况下,他们在北京做的还行,所以,邻家关停还蛮可惜的。这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就是,你要确认资金池的长期性能。
我认为资本在便利店领域,未来将会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但现在也有一些媒体在宣扬资本的反面作用,认为资本搅乱了企业的规律,让企业加速死亡。站在我们零售业的角度来看,钱很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所以,资本尽量能给到钱,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到极致,在具体事务上就不要去参与太多了。
针对邻家这种一年扩展60多家店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便利蜂、全家等起来之后,大家都疯狂抢店,尤其去年上半年可以说接近疯狂。
所以,对创业者来讲,你还是要清楚,你在这样的一个市场里面能存活下来的策略。如果你的资金池比较短的话,那你首先要保证目前的门店是盈利的,如果你资金短缺,然后又亏损,那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便利店一定要有容错率地开店,所以实话讲,如果你要去跟一些巨头拼规模,就得想好你这次要干掉多少。对于好邻居,从策略上来看,它是十多年的老品牌,没有跟对手去抢更多额外的、贵的商铺,它的很多店都是社区店,成本结构更为合理,所以这是它能找到的一条市场生存之道。
很多人觉得好邻居这个店跟7-11比差很多,其实好邻居在北京算是非常厉害的,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竞争环境下,它依然能保持一个还不错的状态,就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它的门店可能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实际情况下,它的成本结构、整合度等等还不错。
所以核心还是要找到差异化的壁垒,或是它的消费人群。你想你有什么呢?你有钱,那你就可以像刚才说的一样,不计代价地去扩店,把核心好的位置的店全部拿下;你有足够的子弹,深度足够深,那你可以去跟7-11正面去撞租金或者其他方面。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子弹,你还是要考虑先找到自己怎么活下来。
因为其实便利店还是很明确的,就是你的毛利稳定在多少,多一点是30%-35%。少一点是25%-30%。那你的成本结构,店面销售额就是很清晰的,你就知道你开这个店能不能挣钱。
所以还是要说,其实每一家便利店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再找到自己在这个城市里面的生存之道。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